肇庆四会供电局:可靠电力助邓村“古”法造纸焕发“新”姿!蔡伦造纸术图片
2014年6月,肇庆四会供电局及时地对白龙村进行农村配电网升级,将原来100千伏安的变压器更换为315千伏安,变压器容量升了三倍多,更好满足和扩大造纸生产。
“虽说人工造纸是老祖千年传承的工艺,可毕竟局限于家庭式作坊,规模小、工序繁多、劳动强度大、效率不高、收益低,村里没几个年轻人愿意干这个活了,只剩下上了年迈的老人、妇孺和外地工人,一度面临后继乏人的处境啊!”张全感慨的说,2008年他开这个机械造纸厂时,眼看好多人工造纸厂都“失守”了。
肇庆四会贞山街道邓村,又称“中国造纸第一村”。
四会贞山街道邓村委主任申树生告诉记者,1997年是邓村古法造纸业达到鼎盛时期,8个村委会最多时有700家厂,而现在只剩下两百家了。单白龙一个村委而言,也从鼎盛期的200家锐减到10余家。
张全向记者介绍道:“古法造纸工序繁多,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还担心腌制时间不够,所以腌竹一般需要腌足半年。而且用人工碎竹子劳动强度特别大,舂竹子也必须把造纸坊设在有固定水源的河边、小溪边,靠水轮机舂竹,万一遇着干旱就没法干活了。现在有碎料机,竹子只需腌制两三个月就行了,且碎竹和舂竹都合成一个工艺,打完浆直接就能抄纸,省了一道工艺,不仅节约时间,更节约了生产成本。就如人工造纸,一天只能造15-16条纸,机器一天可以做300条,人工价格要贵些,每条22元,机器每条16元,但机器的效益却是人工效益的13倍!”
他告诉记者,今年6月四会供电局对白龙村进行农网后,变压器容量翻倍增加,及时满足了造纸生产需要:“从腌竹开始,碎竹、打浆、抄纸,每个环节都要用到电,现在我有三台机器,正常运作需要83-85千瓦,以前电压不够,机器就感觉有气无力的,现在你看!”张全指着卯足劲、正轰隆隆运作的打浆机和抄纸机高兴地继续说道:“我刚刚销出一批会纸到湖北,会纸驰名中外,远销东南亚,可以前是有单不敢接啊,怕到期交不出货,只能接周边一些小单,现在哪里的订单都敢接,不怕!为什么?电力充足了!”
“以前大家有钱也不敢装空调,风扇也不敢开,在包装时可辛苦了,不是风扇转不动,是风扇一吹,纸就吹走了,现在工作间都装了空调。”正在包装的伍奶奶告诉记者,干活时再也不用拿个大葵扇,令人可喜的是,很多年轻人见工作改善了,劳动强度降低了,都纷纷回炉学造纸。
低迷行业“充电”
为了满足邓村当前和未来的造纸用电需求,2014年初,四会供电局开始酝酿农村配电网升级,并于今年6月顺利将原来100千伏安的变压器更换为315千伏安变压器,升级换代后,邓村镇供电可靠率大幅提高。
“造纸变成机械化后,电不够用了。”四会供电局石狗所营业管理员李志伟告诉记者,随着村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机械造纸厂越开越多,邓村电力负荷快速增长,配电网架相对薄弱、网络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显露出来。
2000多年前,随着蔡伦造纸术工艺的广泛,使得历代的邓村人靠着生产“会纸”而发家致富。可时代变迁,慢慢地,这种古法造纸术局限多、效益低,曾一度陷入行业低迷。面对这一困境,众人都束手无策,正当这时,电力伸出了强劲有力的援手,机械式作业让造纸的效益、效率成十多倍的翻番,邓村造纸业得以重获新生。
“会纸的品牌很响(亮)的,又叫会宝,远销新、马、泰和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一直是我们当地农要家庭副业,而且它取料山上、村边随处种植的竹子,可以有效地促进林业的发展。”危急之时,像张全这样的邓村人不甘心邓村造纸业从此萧条,琢磨怎么将邓村造纸业的辉煌延续下去,他们开始引进机器,借电力助造纸业。
“你们又来了,真是太好了,正准备找你们问问,啥时候再把变压器容量增一倍,我就再开一条生产线!”9月2日,邓村白龙纸厂的老板张全见到石狗供电所上门“义诊”的供电服务工作人员,乐呵呵地迎了上来。
电力充足了,很多造纸老板开始增容扩产。李志伟说:“升级后,有3个用户向我们递交了超过70千瓦的增容。”
西江网记者余倩嘉通讯员谭永洁陈敏霞
变舒适招工更容易
缩减工艺效益效率翻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