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策展人吴晓鹏:向世界展现中国艺术和文化
原标题:向世界展现中国艺术和文化
从部队大院的孩子,到纺织厂的员工,再到中外合资企业的中层,然后“下海”创业成立自己的公司。
吴晓鹏一直没有忘记的,就是摄影。“没钱的时候赚钱,有钱了就玩摄影。”
当通过拍摄坝上、社火“玩摄影”玩出了名堂,他开始转型成为了一名独立策展人,从台前转到了幕后,“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中国的艺术和文化‘走出去’。”
用借来的相机拍照
“我祖籍是广东新会,但实际上是在江苏常州长大的。”由于父亲是海军航空兵,他从小在部队的军区大院长大。因为喜欢画画,他和部队里其他小朋友一起,上起了“课外辅导”,而教课的“老师”就是部队的宣传干事。
高中毕业后,由于没有考上大学,他被分配到了纺织厂工作。经过姐姐的介绍,认识了常州摄影家汤德胜。由于当时没有钱买相机,外出学习摄影都是借用老师的相机。那时,就是用着老师的相机拍出的一张黄山的风景图,被一个杂志社选中刊登,“我真正从摄影中找到了‘被认可’的喜悦”。
读艺术学院开阔视野
彼时,纺织厂有定向到南京艺术学院读书的名额,吴晓鹏争取到了进修的机会,学习工艺美术设计。“由于是定向的,所以学习完之后还要回到厂里工作。”
1983年前后,在纺织厂工作的吴晓鹏终于买了第一台自己的相机,“那时候相机很贵,大概要一千多元,而我父亲一个飞行员的工资每个月才90元。”吴晓鹏说。当时相机很贵重,能够拿相机拍照的更是“文化人”,他也通过相机认识到了如今的妻子。
下海赶改革浪潮
“有了好的设备就有了创作的欲望,所以那时什么都拍。”吴晓鹏说,由于当时广东新会正在引进人才,要从化工业向纺织业转型,他则作为人才在1988年被引进到了新会。到了新会之后他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原来一个月工资只有30多元,到新会工资能到300多元”。
有了一些钱之后,吴晓鹏就又想着摄影这件事了。那时家里准备买彩电、买大冰箱的钱,被他用来买了一台一千多元的相机。“几乎所有的节假日,我都拿着相机出门创作。”吴晓鹏说,通过拍摄四川九寨沟等风景照,他在当地渐渐有了名气,并举办了当地第一个个人影展。
他的事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在不到30岁的年纪,他在一家中外合资的企业成为了办公室主任。在1993年,他也赶上了“下海”的浪潮,从单位离开,到珠海创业发展。
拍坝上、社火声名鹊起
“当时都忙工作生活,摄影就放下了。”吴晓鹏回忆说,在1998年,经过5年的积累和沉淀,他创办了一家设计公司,便“比较顺利”地发展了起来。工作室也从过去的20平方米一直“扩张”到如今的1000平方米。他笑着说,人没钱的时候就想着挣钱,人一有点钱就又想玩摄影了,在工作室有了起色之后,他便又拿起相机。
2000年前后,坝上几乎成为所有摄影师“心灵的故乡”,凡是拍风景就要去坝上。“我两年去了12次,出了一本书。”吴晓鹏说,这本自己策划出版的书非常成功,也引起了摄影圈的注意。之后又因拍摄人文题材的陇县社火,再次让人记住了他。于是,开始有同行找到他帮忙策划展览、出版书籍。吴晓鹏也从一名摄影师转型成为独立策展人。
吴晓鹏说,他认为艺术生存同样需要市场,不但作品要有社会价值、传承价值,也要有市场价值。“有人愿意出来买你的作品,是艺术家价值最直观的体现。”他提出,当艺术家有了全球化文化表达的需求时,自己还要有文化自信,才能够真正地“走出去”,向世界展现中国的艺术。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丹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 标签:
- 编辑:杨保录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