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造纸

文化建设高质量 江苏“晒出”亮眼成绩单

  新华网南京9月19日电(宋亦闲)9月19日,“苏写高质量 奋斗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举行第四场,聚焦“文化建设高质量”。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江苏文化建设在探索中前进、在改革中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下一步,江苏将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按照守正创新要求,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打造文化标识、讲好江苏故事、建好精神家园,不断构筑江苏文化新优势,把文化建设高质量推向新的高度。

  江苏多措并举 文化建设高质量成绩亮眼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努力构筑思想文化引领高地、道德风尚建设高地、文艺精品创作高地,文化凝聚力和引领力明显提升、文化事业和产业持续增强、文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推动文化建设高质量走在前列,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提供强大精神支撑。

  据江苏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焦建俊介绍,在文化建设的历年数据中,江苏的成绩颇为亮眼。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创成17个全国文明城市、总数和占比均居全国第一,创成187个全国文明村镇和301个全国文明单位、总数均居全国前列;

  目前,江苏省共有公共图书馆116个、博物馆329个、美术馆31个、文化馆115个,文化站1279个,其中国家一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的总数均居全国前列,全省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均达到100%;

  2018年度全省居民综合阅读率89.93%,高于全国9.13个百分点;

  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2330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3979.24亿元,约占全国的11%;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共有41人入选全国“四个一批”人才,249人入选省“五个一批”人才。

  淮安以遗“传”文 大运河彰显文化迷人芬芳

  据中共淮安市委常委、秘书长李森介绍,在全力推动江苏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淮安主要在六个方面做足功课:以文“化”人、以文“润”城、以文“惠”民、以产“强”文、以遗“传”文、以人“兴”文。

  其中,淮安着重把文化建设高质量体现在以遗“传”文上,积极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着力彰显淮安文化的迷人芬芳。有"中国运河之都"之称的淮安尤其注重做好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方面的文章。

  “淮安可以说是因大运河而生,因大运河而盛。”李森说,“我们在全省率先出台文物保护条例,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施办法等政策法规。特别是我们抢抓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战略机遇,统筹做好保护传承利用文章。”

  此外,淮安建成大运河重要遗产点段监测平台、遗产档案数据库,组建大运河文化研究中心,连续举办中国(淮安)大运河文化带城市非遗展,大运河沿线40余座城市汇聚淮安,逾150项省级以上非遗项目、6000余种非遗精品集中亮相;打造里运河文化长廊,建成以中国漕运博物馆、中国淮扬菜博物馆为代表的运河文化专题博物馆群;深入挖掘运河文化所蕴藏的时代价值,将大运河开放包容的特质凝练成“包容天下,崛起江淮”的新时代淮安精神,并在全市大力弘扬践行。

  《宿迁文明20条》潜移默化 成为市民“宿迁习惯”

  近年来,宿迁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江苏唯一不是省级文明城市的地级市起步,在123个地级以上城市中脱颖而出,摘得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第一名的桂冠,创造了“宿迁奇迹”。

  据中共宿迁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正兰介绍,宿迁于2015年打造了《宿迁文明20条》,2018年推出《宿迁文明20条》2.0版,“亲朋聚会不玩手机、不冷落他人”等内容从个人文明升级到了社会文明,用最朴实的语言列出宿迁的文明行为清单,有效对接核心价值观,积小习惯成大文明。

  此外,宿迁系统性推出了文明倡导、文明劝导、文明规范、文明实践四大行动,在居民小区、宾馆饭店、大型商超、中小学校等11类公共场所建立各类示范点115个,推动《宿迁文明20条》落地生根,成为直抵民心的文明公约,逐渐固化为市民普遍遵循的“宿迁习惯”。从立宿迁规矩,到推宿迁习惯,直至潜移默化为宿迁文明,实现了“要我文明”向“我要文明”“共同文明”的转变,从“制度他律”的约束到“文明自律”的觉醒,诚信友善、文明有礼已经成为宿迁的城市特质。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