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剧“注水”之风何时休?
《大桥》60集、《青年警察》40集、《花脸》50集、《姐姐结婚吧》40集、《长白山下》30集……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7月通过备案公示的国产剧,剧集集数平均在40集左右。9月6日,有媒体报道指出,针对目前国产剧“注水”严重的问题,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正在研究相关应对措施并向行业征求意见,拟对剧集集数的上限做出规定,上限为40集。据报道,目前这一规定仍在征求意见中。
其实,“对剧集集数上限做出规定”这一话题并不是首次在网络上引发热议。记者查阅相关报道及资料发现,早在2013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相关负责人便提出国产剧“注水”状况严重,越来越多的集数影响了剧集质量,并表示将限制国产剧长度在30集内。
去年9月,也有一张题为《剧供给侧改革五点吹风》的图片在网络流传,图片中提出的“扶持短剧,30集封顶”等针对电视剧长度及集数的规范要求,引发广泛讨论。由此可见,为国产剧“挤挤水”“瘦瘦身”的呼声一直存在,这一话题也随着国产剧“注水”现象的频出越来越受重视。
开头吸睛后面凑数,忽快忽慢的剧情“变速”成为众多电视剧“凑集数”“注水”的惯用套路。那么,国产剧“注水”现象是从什么时候愈演愈烈的?根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公布的数据,2010年至2014年,获得《国产电视剧发行许可证》的剧目平均集数均未超过38集。而2015年以后获批剧目平均集数都超过40集,2018年获准发行的剧集平均集数为42集,较2011年增长10集。
举例来看,2015年播出的电视剧《克拉恋人》长达68集,对于一部情节不甚复杂的偶像剧来说,这其中很难说没有水分;2015年大热IP剧《何以笙箫默》有32集,本不算长剧,却注水明显。江苏电视台剪辑了4集的版本播出,剪掉了87.5%的篇幅,剩下的剧情还能“自圆其说”,可想原来的水分之多。2018年播出的仙侠剧《香蜜沉沉烬如霜》将47集的内容扩充到63集,因剧本“注水”饱受争议……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观众心目中的经典国产剧1986版《西游记》只有25集,加上之后拍摄的16集续集,也才总共41集;1987版《红楼梦》也只有36集。其实,近年来,有关国产电视剧篇幅冗长的吐槽声从未中断,而这些“注水”剧也正在不断地消耗观众的信任。相关统计数据显示,45集左右体量剧集的弃剧率,已经从2016年的47%攀升到2018年的56%。而1.5倍速、2倍速观剧更是成为网友对这些“注水剧”的无奈选择和无声抗议。
国产剧“注水”的背后是利益驱动。据业内人士透露,一般情况下电视剧卖出时是按集数计算,更高的剧集数就能卖出更好的价格。媒体报道显示,2015年《芈月传》单集价格200万元,2018年《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每集价格为480万元……以目前多数影视剧动辄50集以上来算,一部上星剧的购剧价格轻松过亿元。在可观利益的驱使下,电视剧“注水”现象必然层出不穷。此外,根据体量较大的网文改编而来的IP剧越来越多、拉长剧集以适应周播需求、引发热议话题以增加影响力等也都是促使电视剧越拍越长的原因。
“好剧40集不够,烂剧4集嫌多”“真好,省得注水、配角加戏”……许多网友对“国产剧剧集上限不超过40集”的这一消息表示了赞同和支持,但同时也对是否会导致“一刀切”、对真正优质国产剧产生不良影响表示了担忧。对于这一担忧,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透露该规定“正在论证,会限制,但不会一刀切”。
业内专家认为,并不存在剧集长度的“黄金定律”,长剧也不一定是“注水剧”。例如,54集的《琅琊榜》、76集的《甄嬛传》等都取得了口碑和收视率的双赢。观众讨厌的也并不是长篇电视剧,而是反复的闪回记忆、大量的空镜头和毫无意义的支线情节。因此,国产剧还是应该不断在内容上下功夫,做精做细,摒弃剧情拖沓,塑造经典IP。
观众对于国产剧注水的吐槽和反馈,经过不断发酵,也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市场反馈。从2018年网络影视市场来看,短剧化、倍速化成为关键词,2018年约五成的网络剧总长度控制在20集以内,单集30分钟以内的约占四成。今年6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58部、2002集,平均每部34.5集,而去年同期平均每部39.7集,平均每部减少了5集。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 标签:
- 编辑:杨保录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