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开发区:聚焦高质量发展 全力建设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
国际在线消息:5年来,青岛开发区坚定新发展理念,聚焦高质量发展,产城融合、转型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区域开发辐射力、创新力、竞争力不断提升,在国家级开发区综合发展评价中始终保持全国前列、居全省首位,2017年获批国家东部唯一智能化工业园区试点示范,连续三年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人才先进工作单位”。
新旧动能加速转换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5年来,开发区抢抓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机遇,加快技术革新改造、培育发展新动能,优化产业结构,为经济增长培育新动力。
2018年中国电科高端仪器仪表产业园、海尔智慧厨电等24个开工和投产项目,是“腾笼换鸟”、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生动实践,涉及用地1600亩,全部来自于闲置、低效用地及老厂区存量地资源,未额外新增建设用地。“转型发展区不集中连片且大部分为建成区,土地资源紧张,现成可用建设用地匮乏。我们把盘活存量土地资源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下大力气开展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整治,积极在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上下功夫、挖潜力。”开发区规划建设局局长刘峰介绍,通过项目嫁接、搬迁重置、新上项目等多种方式盘活存量土地资源,推动了斐雪派克智能互联工厂、海润检测、中国电信项目等63个项目竣工投产,山东高速智慧物流园二期、海信商用空调等24个项目开工在建。
同时,通过产业政策引导企业改进供给结构,升级换代。台玻项目,原来生产传统浮法玻璃和压花玻璃,2018年淘汰了旧的生产线,现在生产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等产品的触摸屏导电玻璃;香港胜狮投资2.5亿美元生产全部用于出口的特种冷藏箱,是当年度全市投资规模最大的外资制造业项目。
不仅如此,5年来,开发区还深入探索以国企民营混合制、研发机构法人化的创新方式推进国家智能化工业园区试点建设,成立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联盟,举办智能制造系列论坛,设立全市首支规模100亿元的新旧动能转换基金和规模10亿元的开创母基金,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已推进赛轮智能化升级等22家企业完成智能化升级,有力推动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二次创业”起势聚能
2018年9月,为贯彻落实新区部署,开发区工委管委办公地点搬迁至王台镇,划定了12平方公里启动区,进行“二次创业”。以建设北部新城为定位,打造新区高质量发展活力源,45天迅速推动核心启动区奠基开工。
2019年,按照市委和新区工委攻势部署,以“四不四先”指示精神为指引,聚焦“双招双引”“基础设施建设”“民营企业产业园建设”四个重点“山头”,以“拿地即开工”的进度要求攻坚奋进。
目前,总投资6亿元的联东U谷生态科技谷项目于今年3月22日在新区集中签约仪式上签约落户,现已完成注册。项目建成后将聚合生产制造、中试成果转化、生产企业总部和生产配套功能于一体打造都市型产业集聚平台。
招商引资提质增效
发展靠项目,项目靠招商,招商引资是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5年来,开发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调结构转方式为重点,持续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着力完善服务设施,不断加大招商力度,重点项目建设一路高歌猛进,为经济腾飞插上了翱翔的“金翅膀”,投资洼地效应进一步显现。“发展首先是力促增量扩张,培育新动能。我们积极引进了唯品会东部跨境电商运营总部、美国海博华芯电子传感器、南洋商业银行综合性财富管理中心、以萨大数据等一批新兴业态项目,其中北斗应用研究院承担了上合峰会期间对无人机的监测安保任务。另外中乌两国首个合资公司总部中乌先楚新能源设备研究院落户;中国工程院马远良院士智慧蓝色海洋青岛研究院项目,在海上通讯及探测方面跻身世界先进水平。”开发区招商局局长金光隆说,这些新动能的增加都为开发区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与此同时,总投资30亿元的光谷国际海洋信息港,已入驻软件与服务外包、科技研发等企业500家,OVU创客星已实现在孵企业80余家,30%的企业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荣获“国家级众创空间”称号。新竣工总投资10亿元的光谷研创中心,已集聚东方海博智能装备等项目70余个。总投资60亿元的海尔信息谷,已与北航无人机研究所等18个项目达成入驻意向。
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开发区深化服务型管委会建设,坚持干在一线、服务在一线,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按照市场化方向,逐步深化“管委会+公司”模式改革,推动国有企业战略重组,通过并购大唐集团旗下华欧集团、收购中石大科技园股权等市场化方式、以及打造现代产业园区等多样化方式,迅速壮大国有公司实力。同时以“一次办好”为目标,建立了“一个窗口受理”“一枚印章”对外的集中审批模式。
5年来,青岛开发区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通过学习不断提升本领,切实担负起担当作为、狠抓落实的历史重任和政治责任。(文 张希文 王敏)
- 标签:
- 编辑:杨保录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