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雅纸是汉代纸张西传的2016年10月4日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张春海)在学者眼中,收藏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的那片小小的“尼雅纸”虽然并不起眼,却是关键的“”,其不凡的身世与价值引人瞩目:是它证明了东汉时期,以浇纸法制造的纸就已经来到新疆。此后,浇纸法在新疆扎根、流布、开花、结果,至今,在南疆还能找到浇纸法的工艺,只不过原料有所更换。
在新疆另一次发现东汉时期纸张,就是这片尼雅纸。因为是从东汉时期古墓中出土,年代确定,成为东汉时期纸张传入新疆地区的标志性,对纸和造纸术西传历史的研究有着重要价值。但是,一个遗憾是,此前,针对这张尼雅纸和新疆地区其他汉代纸张,尚未有人进行过研究。
1959年,在新疆民丰县以北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发掘了一座东汉时期的夫妻合葬墓,墓中出土器物丰富,其中有一个黄绸小包,内有朱粉少许,还有一小块揉成一团的纸。这张纸,现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为国家一级文物。此墓就位于从20世纪初到近年多次被发掘的尼雅遗址,此纸也被称为“尼雅纸”。不过,遗憾的是,这张颇具价值的纸,一直未获得细致的鉴定研究。
李晓岑等介绍,迄今为止,新疆现过两次东汉时期的纸张,一次为斯坦因在罗布淖尔地区掘得两片无年代的有字残纸,汉学家沙畹认为是2世纪的东汉古纸,其中一张色白而极薄;另一张为书信纸残片,内容为训诫之词。罗振玉根据书法考证,“当为汉末人所书,海头(罗布淖尔)所出之书,以此为最古。”这两片纸张现都收藏于大英图书馆。
科技大学科学技术与文明中心教授李晓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副研究员郭金龙和该馆研究员共同开展了这片东汉古纸的研究。该项研究获得国家文物局“指南针计划”专项项目“中国古纸科学价值的挖掘研究”的资助。日前,他们发表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