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老遗址”这样变身“新网红”
,体现出了国家对工业遗产的重视。去年底,工信部、国家文物局进行了全国工业类博物馆调查摸底工作,共收集到700多家工业博物馆。其中,有不少工业博物馆已经通过改造,将陈旧的老工业遗址“盘活”成热门打卡地。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一起去看看↓
首先,去江西景德镇陶瓷工业遗产博物馆看一看。年过花甲的许绍文是这里的馆长,作为一位老瓷业人,对于如今这个精致的博物馆,他感到十分欣慰。然而十年前,他看到的却是另外一种景象。
上世纪90年代,由于企业改制,曾经辉煌一时的宇宙瓷厂被闲置。作为陶瓷工业遗址,老瓷厂承载着千年瓷都的历史文脉,见证了近现代以来景德镇陶瓷工业所经历的沧桑巨变,就这样静静躺在废墟里,这让许绍文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大家开始尝试盘活资产,进行分包经营的探索。
2013年4月,转机终于出现。在当地政府的推动下,景德镇开始启动实施陶溪川等项目,拉开了对宇宙瓷厂等工业遗产进行综合保护利用开发的大幕。景德镇通过策划竞标的方式,邀请国内知名策划战略研究机构担纲项目总策划,最终确立了将这里打造成世界艺术创意交流平台、国家文化复兴先锋示范区、江西特色文化旅游核心目的地、城市工业文明保护典范的高规格定位。
经过3年的建设,依托景德镇陶瓷遗产博物馆等工业遗址打造的陶溪川文创街区正式对外开放。利用宇宙瓷厂圆窑、煤烧隧道窑和汽烧隧道窑,建设了一座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景德镇陶瓷工业遗产博物馆。同时,利用原有的老厂房空间,经过保护、改造和利用,建成了邑空间双创平台、直播基地等一大批生产生活设施。
如今,陶溪川文创街区已成为“新网红”打卡地。陶溪川直播基地的负责人表示,直播基地每天的交易额在1600万元左右,线个左右。
说完瓷器,不免联想到同为中国古代特产的丝绸。位于浙江杭州的中国丝绸博物馆,是全国最大的纺织服装类专业博物馆,平均每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
这段时间,一场中国传统服饰吉祥纹样展正在中国丝绸博物馆举行,近40件织绣服饰,展示了中国古代汉族服饰吉祥图案艺术风格的发展变迁。为了让参观者能有更直观的感受,博物馆还提供将服饰纹样拓印在团扇上的服务。
目前,中国丝绸博物馆内有古今中外纺织服饰文物近7万件,为了传承传统纺织文化与技艺。近年来博物馆新增了女红传习馆,面向公众开设线下纺纱、印染、刺绣、缝纫等课程,一“课”难求。
博物馆还连续多年开展了“大家来养蚕宝宝”活动,吸引了众多中小学生的参与。一系列衍生活动也在博物馆的蚕桑研学基地开展起来,向全国少年儿童普及和传授蚕桑丝织的技艺,为基地所在的村子每年增收160万元,带动就业岗位80多个。
此外,中国丝绸博物馆还连续五年举办汉服节,邀请汉服企业根据馆藏文物开发新品并参展走秀。去年的“汉晋风流”主题汉服节的直播观看量达到300万人次。今年,中国丝绸博物馆则邀请国内6位顶尖设计师,以宋代丝绸纹样为灵感,设计了30款风格各异的服装,并进行3D动态展示,让古代的丝绸时尚也融入了现代生活。
接下来,我们去看看位于北方的重工业博物馆。沈阳工业博物馆坐落于辽宁沈阳市铁西区。铁西区有着百年工业发展史,工业门类齐全,先后创造过数百个“新中国工业第一”,被誉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
约30米高的铸造车间内满是斑驳,巨大的冲天炉被架在半空中,浓郁的工业风格,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这就是进入沈阳工业博物馆的第一印象。这里处处都展示着曾经的辉煌和荣光。
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第一台普通车床、第一个铸造用机械手、第一个自主研发的管模……无数个“新中国第一”,都被镌刻在这处工业遗产里。但是,和国际上同规模的大展馆相比,这里的提升改造空间还很大。去年,博物馆请国际一流专家团队进行展陈设计,新方案加入了各种现代技术手段,如“铸造馆”将通过工业遗产原址保护、声光电复原再现场景等手段提高视觉感受,活态展现工艺生产流程;“智能制造馆”通过虚拟生产等方式感受大型工业生产现状和未来,突出智慧与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沈阳工业博物馆馆长王荣巍表示,未来想把这里打造成集教育、研学、展示、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业博物馆,计划引进咖啡厅、书吧、儿童娱乐空间、剧场等等,希望通过对工业博物馆空间的盘活,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走进天水工业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1973年我国自行设计生产的牙条车床,这是目前唯一保留下来的那个时期用车削工艺加工齿条的设备。除此之外,机械式天平、卧式铣床等一台台老式工业设备整齐地陈列在展厅中,吸引不少游客游览拍照。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大多是“三线”建设时期的工业遗迹,原汁原味还原了当时工人生产生活的场景。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响应国家“三线家工业类企业,从北京、上海、哈尔滨等地陆续迁入或新建到天水,天水逐渐成为西北重要的工业城市。而随着天水国有企业“出城入园”项目实施,老厂房逐渐被废弃。为抢救、保护即将消失的工业文化遗产,2017年当地决定利用旧有厂房建设一座工业博物馆。如今的天水工业博物馆,充满科技感的大屏幕和老设备形成跨越时空的对话。
工业文化的传承不仅在于保护,还在于创新。为此,天水工业博物馆还建设了科技体验馆,让游客可以在游览的过程中体验火星探索、5D球幕影院、工业照相馆等项目,同时还进一步加快周边产业开发力度,为游客带来深度体验,盘活工业遗存。自2021年试运营以来,已经成为天水新的网红打卡地。
工信部专家表示,应当鼓励利用国家工业遗产资源,打造具有地域和行业特色的工业旅游线路,并带动当地相关产业发展。
专家介绍,去年底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国家文物局做的全国工业博物馆的调查摸底,共收集到700多家工业博物馆。工业博物馆和传统的历史博物馆相比有三个特点:一是比较分散,没有形成系统性;二是相对来说体量较小;三是资金支持较少。这次摸底调查的目的,就是想在未来形成共建共管的机制。
专家表示,消费类的工业博物馆能更好地延续原来的产业链,发展消费类产品,形成相应的产业业态。而对于重工业博物馆来说,如何从重工业转化成面向消费人群的消费产品,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专家提出,工业博物馆应该成为一个工业文化发展的高地,带动云计算、大数据、5G、VR、AR、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 标签:本站
- 编辑:杨保录
- 相关文章
-
盘活!“老遗址”这样变身“新网红”
,体现出了国家对工业遗产的重视
-
2023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专转本”考试考前提醒
我省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专转本”考试将于3月18日、19日举行
- 生物炼制技术成为能源工业发展主要方向
- 轻工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中国将打造轻工强国
- 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本科)
- 奋力谱写轻工科技和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壮丽篇章
- 你想要进入国企吗?这3个工科专业很“吃香”学生可别错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