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轻工业 30年辉煌巨变
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我国轻工业整体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的30年。从消费品供应短缺到世界轻工生产大国,从封闭半封闭状态到走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到建立并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今天的中国轻工行业已形成门类齐全的生产体系和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并在科技进步、自主创新、节能环保等方面成效显著。
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轻工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76040.58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将近67倍;完成利税总额5249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27倍;完成利润总额3272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40倍;轻工产品累计出口2703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了128倍。
轻工业是我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目前,家电、皮革、家具、自行车、五金制品、电池、羽绒等行业成为中国在全球具有比较优势、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行业。钟表、自行车、缝纫机、电池、啤酒等一百多种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
“中国轻工产品目前出口到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部分行业出口产品单价有所上升,出口效益的增长快于出口数量的增长。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轻工产品的生产大国,成为很多轻工商品的国际制造中心和采购中心,成为重要的国际贸易集散地和供应地。”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陈士能说。
广泛的国际交流促进了大型国际会议在中国的举办。近年来,我国成功举办了国际五金大会、国际乳品大会、国际糖业大会、国际照明大会、国际家具大会等世界权威性行业大会。
改革开放初期,轻工行业基本是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在经历了放权让利,促进经济主体自负盈亏、自主经营;明晰产权,多种所有制经济全面发展和股份制改革三个改革发展过程之后,轻工行业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
“现在轻工很多行业如家电、皮革、五金、家具、陶瓷、羽绒、制笔等民营经济和外资企业开始成为行业的主导力量,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所占比例居次要地位。同时国有企业也通过改组改制,减轻了包袱,获得了资金、技术支持,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陈士能说。
如今,我国轻工业绝大部分行业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大型企业集团以现代化企业的要求进行管理体制改革已显现成效。新型集体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在产权制度上,建立了“产权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新型产权制度;在组织形式上实现了自愿组合,管理,互助互利;在管理上做到了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在形式上实现多种多样。
“轻工产品的品种从过去几万种发展到目前的几十万种,产品转向多样化和系列化,大批企业实施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产品质量明显提高,创造出一批享誉国内外的名牌产品。”据陈士能介绍,目前轻工行业已形成一支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研发队伍,建立了相应科研机构,行业的大中型骨干企业建立了40个国家级技术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开发新产品。
在发展生产的同时,我国轻工行业还十分注重节能减排工作。一方面,对陶瓷、日用玻璃等耗能较多的行业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延长窑炉炉龄,降低综合能耗。另一方面,通过实施绿色照明工程、能耗标识管理和节能产品认证等措施促使企业生产绿色节能产品。据专家测算,1996年至2005年,实施绿色照明工程累计节电590亿千瓦时,消减大量电网峰荷,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700万吨,“十一五”期间将形成节电能力290亿千瓦时。
随着我国轻工行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其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据陈士能介绍,在产品质量控制方面,我国轻工业检测方式和检测方法以及质量控制手段逐步同国际接轨;在标准执行方面,大量采用国际标准,部分行业的国内标准还高于国际标准。家电标委会派员参加国际电工委员会、环境顾问咨询委员会,钟表标委会已成为以前只有瑞士、法国、日本参加的ISO/TC114主席顾问委员会成员——在很多行业的国际交流中,世界已经开始重视倾听来自中国轻工行业的声音。
近10年来,我国轻工业在发展中逐渐呈现出以区域经济为格局的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逐步形成了从原材料加工生产到销售服务一条龙的生产、销售、配套完整体系,具有同类产业高度集中、专业化强、分工明确、特色突出的特点,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产业集群的崛起,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或主要产业。轻工行业目前有97个在全国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产业集群,涉及27个行业,分布在全国16个省区市。
展会经济是轻工业促进产业提升、发展地方经济的另一个“拳头”。目前,我国轻工业展览每年800至900个,占全国经济类展览的45%。轻工展会向国际化、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方向发展,一些展会还上升到国际同类专业展前三名的位次,如缝制设备展等已成为国际同行业第一大展。
我国轻工业在稳定发展的过程中,还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从1978年到2006年,全国轻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人数从972万人上升到1884万人。截至目前,全行业共开发轻工行业特有工种121个,2万余名一线工人参加了不同等级的鉴定,17365人取得相应职业资格。
- 标签:本站
- 编辑:杨保录
- 相关文章
-
中国轻工业 30年辉煌巨变
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我国轻工业整体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的30年
-
八十年代的中国轻工业
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和农业方面开始的,改革过去“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管理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广州红棉悄悄开了
- 【干货】重卡行业产业链全景梳理及区域热力地图
- 探索“广州研发+清远制造”合作模式共建现代轻工纺织产业集群
- 金平果排行榜出炉 江苏工院居轻工纺织类榜首
- 我国四大重点行业产业集群概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