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工业等七项“十二五”规划发布
工信部近日密集发布多项“十二五”规划,涉及轻工业、纺织工业、医药工业、化纤工业、产业用纺织品、制糖工业、马铃薯加工业共七大产业。
“十二五”时期,我国将继续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城镇化率也在不断提高,为纺织、化纤等轻工类产业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但国际贸易环境日趋复杂,我国低成本优势逐步弱化,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增强,诸多风险挑战让轻工类产业发展面临风险。
《轻工业“十二五”规划》指出,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强化,节能减排形势更加严峻,以往的粗放式发展方式已不适应轻工行业发展的要求。此外,资源性产品价格呈上升趋势,劳动力、原材料、土地等生产要素价格不断上涨,国际汇率波动以及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等因素,对轻工业发展构成重大挑战。
面对发展的机遇与挑战,轻工类产业的“十二五”规划均将保持生产平稳较快增长列为首要发展目标。针对“十二五”期间的目标,《轻工业“十二五”规划》提出,全部轻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到2015年,全行业出口总额达到3000亿美元,年均增长7.5%。《化纤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化纤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到2015年,化纤产能达到4600万吨。《产业用纺织品“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产业用纺织品纤维加工总量年均增长9.5%,到2015年达到1290万吨左右。
“十二五”时期,由于人口增长、老龄化进程加快、医保体系不断健全、居民支付能力增强、人民群众日益提升的健康需求逐步得到释放,我国已成为全球药品消费增速最快的地区之一,有望在2020年以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药品市场。
《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的高目标,同时将确保基本药物供应作为发展目标的重点,具体包括:基本药物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集约化水平明显提高,有效满足临床需求;基本药物生产向优势企业集中,主要品种销售前20位企业占80%以上市场份额。
为了应对国内医疗的需求,增强新药创制能力十分必要。《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在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糖尿病、感染性疾病等重大疾病领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多发性疾病领域,罕见病和儿童用药领域,加快推进创新药物开发和产业化,着力提高创新药物的科技内涵和质量水平。
制糖行业发展将以保障食糖基本自给为目标,维护食糖生产和市场供给的基本稳定。“十二五”制糖行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食糖年产量1600万吨左右,食糖年生产能力达到1800万吨。
“十二五”马铃薯加工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15年,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800万公顷,单产达到18.75吨/公顷,总产量达到1.5亿吨;到2015年,马铃薯加工业总产值达到350亿元,利税45亿元,年加工转化马铃薯1400万吨。
国务院日前正式印发《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对“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等加以明确。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轻工业、纺织工业、医药工业、化纤工业、制糖行业等多个产业的“十二五”发展规划。分析人士认为,目前我国工业发展已进入新阶段,面临的转型升级压力非常迫切:转型升级如能加快推进,就能推动我国经济社会进入良性发展轨道;如果行动迟缓,不仅资源环境难以承载,而且会错失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上述一系列规划的密集发布,意味着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战”已经打响。
工业和信息化部昨日发布《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其中提出,“十二五”期间,以加快医药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培育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促进医药工业由大变强。
医药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主要包括化学药、中药、生物技术药物、医疗器械、药用辅料和包装材料、制药设备等。
规划提出,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医药工业发展目标包括总产值年均增长20%,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等。
产业集中度也将提高。规划提出,到2015年,销售收入超过500亿元的企业达到5个以上,超过100亿元的企业达到100个以上,前100位企业的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50%以上。在基本药物方面,主要品种销售前20位企业要占80%以上市场份额。
调整优化组织结构也是目标之一。规划称,鼓励优势企业实施兼并重组。支持研发和生产、制造和流通、原料药和制剂、中药材和中成药企业之间的上下游整合,完善产业链,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化学新药创制难度增大,生物技术药物逐步成为创新药物的重要来源。规划称,预计到2020年,生物技术药物占全部药品销售收入的比重将超过三分之一。
2010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其中将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当前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生物医药被列为重点发展领域之一。
生物医药也是规划明确要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规划提出,“紧跟世界生物技术发展前沿,结合国内疾病防治需要,加快发展人源化/人源单克隆抗体药物、疫苗、基因工程蛋白质及多肽药物,积极开展核酸药物、基因治疗药物、干细胞等细胞治疗产品的研究,突破生物技术药物产业化的技术瓶颈,开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抢占世界生物技术药物制高点。”
工业和信息化部19日发布《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至“十二五”末全行业出口总额达到3000亿美元。
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生产成本一路飙升、国际市场竞争激烈等一系列因素叠加,使得拥有劳动密集、出口比重大等特点的纺织行业在“十二五”期间面临不小挑战。同时,纺织工业作为重要的民生产业,将在增加就业、解决“三农”问题和促进城镇化建设等方面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为此,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至“十二五”末全行业出口总额达到3000亿美元,年均增长7.5%。全行业就业人数保持在2000万人左右。
规划还要求,纺织行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至“十二五”末,服装、家纺、产业用三大类终端产品纤维消费量的比例达到48:27:25。创新能力、新产品开发能力将进一步增强,掌握一批高新技术纤维开发应用和先进纺织装备研发制造核心技术,棉纺、化纤和服装等行业主流工艺、技术和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十二五”期间,将更加注重纺织行业的品牌建设,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5-10个,年销售收入超过百亿元的品牌企业50家,品牌产品出口比重达到25%。在节能减排方面,单位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比2010年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比2010年下降10%。初步建立纺织纤维循环再利用体系,再利用纺织纤维总量达到800万吨左右。
此外,工信部昨天还发布了《产业用纺织品“十二五”发展规划》。其中提出,“十二五”期间,产业用纺织品纤维加工总量达到1290万吨左右,年均增长9.5%,行业总产值达到1万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5%。
工信部表示,将出台具体措施,进一步鼓励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业用纺织品,淘汰落后产能,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增强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工信部日前发布《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了“十二五”时期我国船舶工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其中包括:环渤海湾、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造船基地成为世界级造船基地,产业集中度明显提升,前10家造船企业造船完工量占全国总量的70%以上;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达到2000亿元以上,国际市场份额超过20%。
规划指出,“十二五”时期,船舶工业将进入由大到强转变的关键阶段,产业发展面临重要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
规划提出了“十二五”船舶工业发展的具体目标。一是科技综合实力跃居世界前列。主流船型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形成50个以上满足最新国际规范要求、引领国际市场需求的知名品牌产品;全面突破高技术船舶的关键技术,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制造能力进入世界前列等。二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环渤海湾、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造船基地成为世界级造船基地,产业集中度明显提升,前10家造船企业造船完工量占全国总量的70%以上;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达到2000亿元以上,国际市场份额超过20%;形成若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品牌修船企业;2015年船舶工业销售收入达到12000亿元,出口总额超过800亿美元。三是效率、效益显著提升。工业增加值率较“十一五”末提高3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15%;船舶工业全面建立现代造船模式,数字化造船能力明显提高。四是配套能力和水平大幅提高。船舶配套业销售收入达到3000亿元,主流船型本土化船用设备平均装船率达到80%以上,形成一批具有知识产权的国际知名品牌产品。
规划还确定了造船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船舶配套业、修船业等重点领域产业布局,并明确了船舶制造和修理业、船舶配套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等重点领域的重点发展方向和重大创新项目。为保证规划顺利实施,国家将从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完善财税金融支持政策、促进交流与合作、强化行业管理等方面给船舶工业发展提供保障。
昨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化纤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十二五”化纤工业的市场需求仍有一定增长空间,工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目标为8%。
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发展,化纤工业作为纺织品服装的原料产业也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我国化纤及其制品凭借较为明显的国际竞争优势,国际市场还有继续扩大的空间。同时,随着国内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推进,也将直接拉动化纤产品消费的增加。
工信部有关人士介绍说,“十二五”期间,我国纺织纤维加工量将增加1000万吨以上,但受土地资源所限,粮棉争地、城乡争地矛盾日渐突出,棉花等天然纤维难以满足纺织工业发展需要,纤维消费量增长仍将主要依靠化纤的增长来支撑,化纤仍将是“十二五”纺织工业发展最主要的原料保障。
规划提出,到2015年,化纤产能达到4600万吨,产量4100万吨,化纤占纺织纤维加工总量比例达到76%左右,化纤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
规划还要求,提高差别化纤维品种比重,满足差异化、个性化需求。到2015年,化纤差别化率提高到60%以上;高档面料及制品用化纤自给率达到85%;产业用化纤比例达29%;以弥补棉花不足为主要目标的高仿真、超仿线年,行业内年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的大企业集团达到50家,其中,超过100亿元的大企业集团20家,突破500亿元的大企业集团5家,综合实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抗风险能力明显提高。
为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主管部门将加强化纤及相关行业的发展规划研究,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等相关产业目录做好衔接,组织制修订行业市场准入条件,引导行业健康发展;适时增列化纤新产品关税税目,适时适度调整化纤及其原料进口关税税率;研究完善高污染企业和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和保障措施,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
工信部昨日发布的《马铃薯加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规模化马铃薯加工企业达200家以上,培育20家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销售收入达3亿元以上的马铃薯加工企业,加快产业集群发展,打造2-3个分工合作、优势互补、销售收入达10亿元以上的马铃薯产业集群。同时,“十二五”期间,我国马铃薯国际化自主品牌建设也将提速。
规划提出,我国将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进行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品牌知名度,培育3-5个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知名度和竞争优势的自主品牌,提升我国马铃薯加工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在具体发展目标上,规划指出,到2015年,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800万公顷,单产达到18.75 吨/公顷,总产量达到1.5亿吨,脱毒马铃薯种植面积占总种植面积的50%以上,内蒙古、甘肃、黑龙江等马铃薯加工集中区域的专用薯种植比例达20%以上;马铃薯加工业总产值达到350亿元,利税45亿元,年加工转化马铃薯1400万吨。
在产品结构上,高附加值马铃薯产品比重在整个产业中比例将明显提升。例如,到2015年,马铃薯淀粉产量达到90万吨,高附加值马铃薯精深产品产量占比由2010年的45%提高到50%等等。
然而,尽管产业发展迅速,但是行业发展瓶颈同样显而易见。据悉,我国马铃薯还面临着发展水平有待提高、产业化基地建设薄弱、马铃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企业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
为了促进我国马铃薯产业良性发展,规划提出,将在强化原料供应保障、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完善质量体系建设、加强企业品牌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六个重点任务上进行突破。
具体来看,“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加大对马铃薯原种生产补贴,鼓励马铃薯加工企业发展“公司+基地”的经营模式,逐步实现马铃薯种植业的产业化运作;鼓励跨区域整合,发挥区域优势,建立完善的原料供应和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体系;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产业集中度,优化加工产品结构,提高马铃薯精深加工产品的比例,加大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新型产品的推广力度等。
在配套政策措施上,规划指出,我国将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支持力度,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及商业银行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条件的马铃薯加工项目和企业技术改造提供信贷支持,对实力强、资信好、效益佳的企业优先安排;支持符合条件的马铃薯工业企业通过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募集生产经营资金。
同时,鼓励经营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遵循资源配置和市场规律,实施企业兼并重组,加快建立产业退出机制,明确淘汰标准,量化淘汰指标,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
昨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轻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全部轻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生产要素配置进一步优化,产业链配套协作能力增强,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十二五”时期,我国将继续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城镇化率也将不断提高,这将为轻工业发展提供重大机遇。同时,轻工业发展还面临国际贸易环境日趋复杂、低成本优势逐步弱化、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增强等诸多风险挑战。
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全部轻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生产要素配置进一步优化,产业链配套协作能力增强,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这意味着“十二五”期间,轻工业将成为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柱。在18日发布的《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中,全部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目标被确定为8%,较轻工业的增长目标低一个百分点。
规划还提出,“十二五”期间,轻工行业主要商品出口额年均增长7.5% ,培育出口竞争新优势, 进一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对外贸易水平。
为实现以上目标,相关部门将不断完善鼓励消费的政策措施,逐步调整不利于消费增长的有关政策,改善消费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积极促进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落实国家节能、环保、安全等方面的相关政策,引导节能型家电、健康家具、高效照明产品、绿色无汞电池等产品的消费。
规划还强调,支持企业加强面向农村市场的售后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开拓农村市场。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研究促进文体、休闲产品等新兴消费的政策措施。
在轻工业的诸多子行业中,国信证券分析师李世新认为,在2012年内需刺激政策的作用下,轻工必需消费品值得关注。
工信部昨日发布《制糖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其中提出,未来五年制糖业要提高产业集中度,鼓励和支持食糖主产省区的骨干制糖企业实施强强联合、跨地区兼并重组。此外,为了实现全行业节能减排的目标,规划还提出,要逐步淘汰开工率不足50%,日处理甘蔗能力小于1000 吨、甜菜能力小于800吨的制糖企业。
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制糖行业发展要以保障食糖基本自给为目标,促进区域协调,逐步改善产业配套环境,维护食糖生产和市场供给的基本稳定。
“十二五”制糖行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食糖年产量1600万吨左右;食糖年生产能力达到1800万吨;日处理糖料能力达到121万吨,其中,日处理甘蔗糖料能力105万吨,日处理甜菜糖料能力16万吨;厂均日处理糖料能力提高到4500吨;甘蔗糖标准煤消耗低于5吨/百吨糖料;甜菜糖标准煤消耗低于6吨/百吨糖料;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比2010年下降10%。
规划提出,重点稳定和发展广西、云南、海南等主产省区甘蔗糖及新疆、黑龙江、内蒙等主产省区甜菜糖的生产,促进甘蔗糖、甜菜糖协调发展。另外,要继续实施大集团战略,鼓励和支持食糖主产省区的骨干制糖企业实施强强联合、跨地区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和经营范围。推动品牌建设,提升品牌价值和效应,加快发展拥有国际知名度和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
为确保“十二五”期间全行业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规划强调,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并列出具体目标。未来五年,要逐步淘汰开工率不足50%,日处理甘蔗能力小于1000 吨、甜菜能力小于800 吨的制糖企业。
在扶持政策方面,规划提出,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充分利用现有财政政策及资金渠道,对制糖企业、原糖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节能减排、清洁生产、自主品牌建设等重点项目给予支持。加大对糖料生产专用设备购置的支持力度,通过农机合作社的形式逐步推广,以机械投入带动糖料主产区的规模种植和机械化生产。
此外,规划还提出,加快对制糖企业建设项目设计规范的修订,提高行业准入门槛,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东吴期货白糖分析师裴洁对记者表示,通过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大量弱小企业会被淘汰,有利于行业整合,在这个过程中大型制糖企业将受益。
此外,上述举措对白糖期货也会有一定支撑。事实上,自元旦以来,白糖期货表现不俗,迄今累计涨幅已经超过10%。
裴洁表示,《制糖行业“十二五”规划》和此前出台的《食品工业“十二五”规划》均强调食糖自给为主,这将减少国际市场对国内期货市场的影响。(上海证券报)
- 标签:本站
- 编辑:杨保录
- 相关文章
-
轻工业等七项“十二五”规划发布
工信部近日密集发布多项“十二五”规划,涉及轻工业、纺织工业、医药工业、化纤工业、产业用纺织品、制糖工业、马铃薯加工业共…
-
2022中国轻工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规上轻工企业实现利润超万亿元
轻工业是城乡居民生活消费品的主要来源,按其所使用原料不同,可分为两大类: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和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
- 制造业属于工业吗
- 【行业深度】轻工丨轻工消费品中的常青树暨文教办公行业深度报告
- 2022工程管理专硕考研分数线考研国家线已公布!
- 到2025年轻工业年均增百项创新消费品 轻工业经济运行数据分析
- 工程管理专业生涯导师开展生涯指导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