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这些冶金行业的大师再也不会回来了!
原冶金工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周传典同志,于2017年6月14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周传典,1921年1月生于安徽省凤台县。1949年1月参加工作,1952年4月加入中国党。同年10月任辽宁鞍山钢铁公司炼铁厂副厂长、党委。1958年3月起先后任湖北武汉钢铁公司炼铁厂代理厂长,冶金工业部钢铁司副处长,鞍山钢铁公司炼铁厂代、攀枝花试验组支部兼组长等。1965年9月至1972年8月历任四川西昌四零一厂四零公司总工程师、西南钢铁研究院副院长,其间在冶金工业部干校劳动。1972年9月至1980年6月历任冶金工业部规划院工程师、科技办负责人。1980年7月任冶金工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1985年11月任冶金工业部总工程师。1993年12月离休。
周传典长期担任我国大型钢铁企业厂长、总工,冶金工业部副部长、总工程师等重要领导职务,为我国的钢铁工业贡献了毕生精力,做出了卓越贡献。解决了钒钛磁铁矿大高炉冶炼的世界难题,在包头稀土复合铁矿大高炉冶炼技术难题突破上有突出贡献。在领导岗位上,提出了在经济管理和钢铁工业发展战略及钢铁企业基层管理等方面的见解和建议,为推动钢铁工业发展和技术进步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1978年5月,冶金部副部长周传典(前左一)、四川省委杨超(右一)陪同方毅副总理(前右二)视察攀钢,并出席“攀枝花钒钛资源综合利用第一次会议”第二阶段会议。会后,方毅副总理把攀枝花资源综合利用纳入了全国三大资源(另两个为甘肃金川镍矿、内蒙古包头稀土矿)综合开发利用的整体计划。
刘宝琛(1932.7.20~2017.6.21 ),辽宁省开源县人。岩土工程专家,中国随机介质理论奠基人及其应用的开拓者,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56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1962年获波兰科拉克夫矿冶大学技术科学博士学位。1994年当选为波兰科学院外籍院士。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刘宝琛主持了国家重点开采的许多项目,均获成功,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并把随机介质理论推广应用于铁矿、金矿、磷矿的开采。美国、澳大利亚等国也采用了他的理论。
担任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院长时,刘宝琛年事已高,且患有高血压、心血管等疾病,但他仍然带病准时上下班,参加各种会议。还自己出钱设立“院长奖”,以奖励为土建学院争得荣誉的老师和同学,每年坚持培养博士生数人。年逾花甲,仍然主动下到废矿井考察开采情况及岩层结构,即使知道前路危险,依然不曾有丝毫退却。
有人把从事采矿工作、岩土工程的人称为“煤黑子”“土疙瘩”,而刘宝琛却认为,只要能为祖国作贡献,自己心甘情愿当“煤黑子”“土疙瘩”。
英国学者评论说: “中国,矿业岩石力学最活跃的中心是在长沙矿冶研究院,刘宝琛及马光在岩石力学基础及应用研究获得了很高水平。”
中国工程院:您心系国家发展,积极为我国采矿工程事业的发展建言献策,是我国工程科技界的楷模和学习的榜样。
柯俊院士2017年8月8日早晨7:30左右在北京中日医院仙逝,享年101岁。柯俊长期从事金属材料基础理论和发展的研究,创始贝茵体相变的切变理论,发展了马氏体相变动力学;开拓冶金材料发展史的新领域,促进定量考古冶金学的发展。
国际同行称他为贝茵体先生(Mr.Bain),因为他首次发现贝茵体切变机制,是贝茵体切变理论的创始人。
国外很多机构都曾发出邀请,给予高工资高福利希望他前去工作,然而柯俊都一一婉拒。他的一生都在为中国的钢铁事业付出,他率先在研究中引进电子显微镜,创立了中国第一个金属物理专业,筹建了中国最早的金属研究所,开拓冶金材料发展史的新领域。
他从英国留学回来时,那时全国几乎没有完整的钢铁联合企业,美国年钢产量是中国的近600倍,而他离开时,中国的钢产量已经位列全球第一。
根据柯俊生前遗愿,他将遗体捐献给武汉大学医学部用于教学和科学研究,为国家的教育科学事业做出最后的贡献。
中国党党员、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钢铁冶金知名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李正邦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北京时间2017年10月24日早晨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李正邦1933年出生于南京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52年秋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系,1958年分配到冶金工业部建筑研究院装备所,1964年初调入钢铁研究总院,1984年加入中国党,1988年任钢铁研究总院炼钢研究室副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历任中国电渣冶金协调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中国冶金百科全书》钢铁冶金卷特种冶炼分支主编等职。
李正邦是我国电渣冶金奠基人之一。设计并主持建设了我国第一代工业电渣炉。他提出的电渣重熔提纯机理及顺序凝固理论,为电渣冶金奠定了基础。率先开拓了电渣熔铸近终形铸坯的技术。提出了采用酸性渣改变钢中夹杂物形态,从而提高轴承钢疲劳寿命的新工艺。为电渣熔炼提高生产率、节能、环保、确保质量进行了大量工作,做出重要贡献获得多项国家大奖,著述论文甚丰,并为我国冶金事业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很多已经走上领导岗位或称为科研骨干。
中国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冶金热能工程学科创始人、工业生态学的开拓者,原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院长陆钟武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7年11月27日11时33分在沈阳逝世,享年88岁。
陆钟武院士,1929年10月2日生于天津,原籍上海川沙县,1982年6月26日加入中国党。1946至1950年在南京中央大学、上海大同大学化学工程系本科学习,1950至1953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工学院冶金系研究生班学习。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任钢铁冶金系副主任、主任、热能工程系主任;1984年—1991年担任东北工学院院长。1982年晋升为教授,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陆钟武院士是一位卓越的战略科学家。他一生为工业兴国而战,因工业污染而忧,为了实现中国工业的绿色化,钢铁行业的生态化,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奋斗在学术的最前沿,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驱者。1953年,他组建了新中国第一个冶金炉专业,奠定了我国冶金炉专业传热学和气体力学的理论基础;20世纪60和70年代,建立了火焰炉热工基本方程式,指导全国几百座加热炉的节能改造,使加热炉热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世纪80和90年代,把节能视野从冶金炉窑扩大到整个钢铁行业,从节约能源扩展到非能源,提出了“载能体”概念,创立了钢铁工业系统节能理论和技术,引领全国钢铁工业的节能工作,他倡导的系统节能思想被原冶金工业部列为“七五”计划以来我国钢铁工业节能的一贯方针。自上世纪末以来,陆钟武院士深谋远虑,与时俱进,率先把研究对象从钢铁行业拓展到国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开辟了中国工业生态学新领域,提出了穿越“环境高山”构想,为我国钢铁工业节能和工业生态化建设作出了开创性、奠基性的贡献。
原冶金工业部副部长赵岚同志(部长级待遇),于2017年5月1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赵岚,原名赵城璧,1919年12月生于山西省岢岚县。1936年冬参加工作,1939年2月加入中国党。1939年初起先后任晋察冀一分区党总支,晋绥三分区武工队负责人、敌区工委等。1945年冬起先后在辽宁、辽西、辽北、辽吉省委任省委秘书处长、省委土改工作团副团长、东盟前旗工委,白城子县委兼县长、嫩江省嫩南分委委员兼省政府办事处副主任,齐齐哈尔市委委员兼副市长,沈阳冶炼厂厂长兼等。1951年冬任东北工业部计划处副处长。1952年秋起历任重工业部计划司副司长,冶金工业部计划司司长。“文化大”初期受审查、批判。1970年7月起历任冶金工业部党的核心小组成员、生产办公室负责人,部革委会副主任等。1977年6月任冶金工业部党组成员、副部长。1982年3月任冶金工业部顾问。1995年12月离休。
- 标签:本站
- 编辑:杨保录
- 相关文章
-
2018这些冶金行业的大师再也不会回来了!
原冶金工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周传典同志,于2017年6月14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
冶金工程专业重工业里的万金油!二本低分段考生看过来!
这个专业因为从属重工业,普遍就业都不错,但是因为大家对钢厂的既有印象是,污染严重,所以报考的热情并不高! 1、专业地位! 因为该…
- 建党百年中国工业发展历程、成就与经验启示
- 【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守初心 担使命 创轻工荣光——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全面贯彻落
- 中国制造业经历四个发展阶段
- 【新闻早知道】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举办师生座谈会
- 成功企业需经历四个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