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青年“轻工”倾向的后果与对中国的警示
摘要:华尔街高薪正在掏空美国科技创新的人才基础,严重动摇美国科技超级大国地位。与美国类似的是,当今的中国,投机取巧之风开始蔓延,浮躁心态日趋严重,大批的中国理科状元、工科毕业生,也像美国青年那样“轻工”与“逃离工科”,一窝蜂地报考金融业。中国金融业高薪也同样正在迅速掏空中国科技创新与建设工业强国的人才基础。对此我们要高度警惕,否则就可能重蹈美国的覆辙。
美国维护其超级大国地位,靠的是三大支柱:一是美元作为全球坚挺的硬通货地位;二是金融产业;三是科技领先优势,而美元与美国金融产业优势又是建立在美国科技优势的基础之上。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元不断贬值,其作为全球硬通货的地位明显下降。美国金融产业受到严重冲击,华尔街五大投行中除高盛外要么被兼并、要么破产,科技的地位更显突出。美国从本质上讲是科技超级大国,然而,美国科技超级大国的地位正在发生严重动摇。
据2009年2月26日《纽约时报》报道:美国信息技术和创新基金会(ITIF)发表的最新报告称,美国科技过去10年竞争力优势急剧下降。ITIF按照16项创新和竞争力指标排名,在40个国家和地区中美国只列第六位;这些指标包括风险资本投资、科研人员比例、研发支出和教育成就等。在风险资本投资方面美国排在第六(瑞典第一);在企业研发支出方面美国排第五(日本第一);在科研人员比例方面美国排第四(瑞典再次排第一)。报告警告说,在很多国家科技实力不断增强的情况,美国引以为荣的超级科技优势却在逐渐丧失。ITIF的总裁罗伯特阿特金森表示,如果美国政府不在科技产业及相关人才培训予以重视的话,美国的科技前景非常令人担忧。
从上世纪末直至2008年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之前,是美国科技优势不断下降的10年,也恰是美国金融业空前繁荣的10年,直至金融危机全面爆发,金融业才被重重摔下来,受到了重创。那么美国科技优势下降的10年与金融业空前繁荣的10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起码从人才角度来看是存在的。越来越多的美国理科天才不再报考大学理了科专业,而是选择金融专业,而且越来越多的高校理工科高材生毕业后不再去搞技术创新,不再进人工业领域,而是被华尔街用高薪聘去搞所谓的复杂金融衍生产品设计和进行金融投机。换句话说,越来越多的美国理工科天才热衷于到华尔街去玩钱,而不是去搞科技创新,那么美国科技优势地位的下降将不可避免。一旦美国科技忧势地位丧失,美国将不再是科技超级大国。没有科技优势的支撑,美国超级大国地位必将难保,美元将会大幅贬值,随之而来的是美国金融业霸主地位必将摇摇欲坠。所以,美国科技优势地位下降将带来一系列美国无法承受的恶性连锁反应。
美国不仅理工科高等教育发达,以工商管理、经济(财会、金融、经济学)、法律为代表的文科高等教育也同样发达。凡去美国留学、进修过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美国学生“轻工”倾向比较严重,除医学、电子信息、计算机等少数理工科专业外,美国学生对工科的兴趣不大。因为美国最热门的职业是“三师”(医师、会计师、律师)与金融、管理,美国有相当数量的学生都去报考与“三师’、金融、管理相关的专业。
虽说美国学生不爱读工科,但美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留学生,于是在美国高校读工科的学生中,有三分之一左右是外国留学生,其中最多的是中国和印度的留学生。美国大学有些工科专业的外国留学生比美国学生的数量还要多。这些工科留学生学成之后,有不少留在美国工作。如在硅谷众多的高科技企业中,如果哪家企业没有美国人搞技术开发是很正常的,但搞技术开发的人中如果没有来自中国的留学生或美籍华人,甚至印度留学生则是不正常的。美国还用高额报酬到全世界去挖顶尖技术人才来为美国效力,全世界有相当数量的顶尖技术人才都被收罗到美国去了。
面对美国越来越依赖“老外”技术人才的状况,美国却越来越感到不安。因为以前,判断一个国家是否强大,主要看其钢产量、汽车产量、计算机芯片等重要工业品产量。而如今,看一个国家是否先进,则主要依据其技术发展与创新的潜在实力,而这种潜在实力又往往以科学家和工程师数量来衡量。根据这一标准,美国科技实力正走向衰落,因为美国技术人才培养的数量越来越少。
越来越多的美国科技、工业、教育界权威人士一再警告说:美国间临工科人才严重匮乏的局面。他们指出,美国目前培养的工科毕业生数量在全球仅居于第十七位,而在1975年时还排名第三。1975年,美国培养的科学和工科博士多于欧洲,是当时整个亚洲培养的科学和工科博士的3倍多。而现在,亚洲培养的科学和工科博士数量已超过美国。1986年,美国工科毕业生人数达到一个高峰,为9.7万人,自那以后是不断下降,再也没有突破这个高点。2006年工科毕业生人数下降到8.l万人。以工科见长的普林斯顿大学,在校工科生比例在美国名校中算是最高的,但也仅占17%;而名校哈佛、耶鲁的在校工科生比例更低至4.5%与2.9%。美国的一些科技精英,其中包括众多从工科职业生涯中受益匪浅的移民也发现,就连他们自己的孩子都不愿读工科。
美国国家科学院2005年底曾向国会提交一份名为《迎击风暴》报告,报告称,鉴于科技领域年轻的美国人越来越少,美国越来越依赖外国青的科学家与工程师。目前,在美国工作的拥有博士学位的科学家、工程师中,超过38%是外国青。2003年美国授予的工程学博士学位中,59%的学位授予外国人。看来,美国作为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和富国,有的是钱,美国人不愿学、不愿干的事,可出钱让外国人学,让外国人干。美国学生“轻工”、不爱读工科没关系,可以尽情地“逃离工科”,让外国留学生(如中国、印度留学生)“替”美国学生去读艰深的工科,让外国人“替”美国人搞技术开发。于是,美国工程帅中“老外”越来越多,但这仅限于民用工业领域。
美国科技优势核心是其军工技术优势,美国的军工技术优势与产业规模一直在全球居领先地位。众所周知,美国的军工巨头众多,并且都是国际上有名的武器制造商。在其发展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兼并、合并,到目前美国形成了5大军工巨头,分别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波音公司、若斯罗曼格鲁曼公司、通用动力公司、雷神公司。他们在2008年世界军工百强中按军品销售额的排名分别是第一、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六。在全球排名前10家军工公司中,美国公司占绝大多数,共有8家;在上榜的100家企业中,有美国企业43家,占压倒性优势。庞大的军工产业占据了美国工业的半壁江山。一旦军工产业技术领先的优势减弱,必将对美国超级大国地位形成严重冲击,这是美国所不能承受的。
但美国青年在专业、职业选择上的“轻工”倾向,正在对美工产业形成致命的威胁,造成技术人才严重短缺。因为军工类工科专业,美国高校一般不招外国留学生。美工企业为防泄密、防间谍,只能雇佣美籍工科专业毕业生,连美籍华人也因担心被牵联上“中国间谍”罪名而不敢轻易去应聘。也就是说,外籍学生既无法“替”美国学生去读艰深的军工类工科专业,也无法“替”美国人搞军工技术的开发。
因为美国的大学生不爱读工科专业,于是美国闹起了军工技术人才荒。据2008年6月25日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报道,美国政府问责局调查发现,五角大楼推行的95个军事研制项目竟然超支2950亿美元,而且平均延期21个月。曾经成功组织研制F-117战斗机项目和B-2轰炸机项目的美军专家卡明斯基说,正是军工技术人才的流失导致美军军事项目管理陷入“崩溃状态”,并造成美军军事项目管理耗资日益增大,工期严重延误。他举例称,美军研制的一套用于监控国家导弹发射的军用侦察卫星系统出现重大技术失误,其中两个传感器发出的电磁波互相干扰,只有给它们套上造价昂贵的保护罩才能保证同步工作。美陆军野心勃勃的“未来战斗系统”上马后也是问题不断,研制进度严重滞后。卡明斯基认为,现阶段要解决这些问题相当棘手。事实上,如按原本的规划,在项目一开始就应精确评估技术目标是否可行,预算是否充足,然后确保武器的硬件和软件设计是否合理。兼容,最后通过测试。然而,由于缺乏足够的技术人才,这些存在问题的重大研制项目没能开展相应的基础工作,许多重要军事项目因此陷入瘫痪状态。
再先进的武器如果没有足够的技术人才去操作与维护,那也会成为无用的摆设,美军导弹专家后继无人就是一个典型。据2009年8月25日《今日美国报》报道,美国国防科技委员会近日发布报告警告五角大楼和白宫,由于大量有经验的导弹技术专家即将退休,美国洲际核导弹和常规导弹方面的专家面临着青黄不接和难以为继的困境,这将直接威胁到美国的。这份调查报告显示,随着美国老一代导弹领域大批工程师的退休,美国远程导弹领域的专家力量将消失殆尽,这就意味着,一旦那些研发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远程导弹发生故障,美国海空军将束手无策。更为严重的是,美国海空军将彻底失去研发新一代远程导弹的能力。报告指出,这一结论并非耸人听闻,美国现在这个领域工程师总人数仅2万人,与上世纪80年代的14万人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导弹工程师人数骤减的后果非常严重,例如五角大楼计划出资5亿美元,将弹道导弹潜艇上的核导弹换成常规弹头,但由于导弹工程师人数严重不足,这一目标可能根本无法实现。
美国的导弹领域之所以会面临如此严峻的问题,主要是美国的大学生不爱读工科,政府又没有扶持措施,选择这一领域的年轻人越来越少。目前,美国在校大学生中只有7万大学生选择与导弹相关的工科专业,而在中国和印度,选择这类专业的大学生多达20万人。不过笔者要补充一点,我国与导弹相关的工科专业都开设在国防科技大学之类的科技类军校,学生就读不仅学费和食宿全免,还享受津贴,故考生报考还比较踊跃。
F22“猛禽战斗机是专为美军量身定做的现代化主力战机,也是最早服役的战斗机,每架造价高达1.5亿美元。但该机型自从服役以来,各种技术故障层出不穷,其中至少3次直接导致飞机坠毁。尤其令人啼笑皆非的是,2006年,一位美军飞行员在起飞前检查设备时,被自己驾驶的F22战斗机的天窗锁在了座舱内,地勤人员束手无策,最后只得使用原始的电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切开天窗,把飞行员成功解救出来。据说,仅这次事故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28万美元。F22服役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从事武器维护的技术人才不仅数量严重不足,而且总体素质在下降。
2009年,美国的军费预算为7057亿美元,绝对是世界第一,约占全世界总军费支出的48%。美国的军费支出不仅基数大,而且保持持续增长。可以说美国国防部是全世界最财大气粗的“买主”。受益于这个“超级买主”,美国各大军工巨头自然是“不差钱”,研发资金允裕,待遇也不错。因此,在上世纪,各大军工巨头是美国名牌理上大学顶尖工科毕业生的首选,各大军工巨头可以招聘到美国一流的工科生。但是进入新世纪后,情况发生了改变。
进入新世纪后,美国战略选择开始过多地依赖金融业的畸形发展来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美联储(相当于美国中央银行)实行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利率一降再降,金融市场资金充裕。于是美国各大银行开始利用次级之类金融衍生产品来制造金融业和房地产市场的虚假繁荣,相应的华尔街金融精英的薪酬涨幅如同火箭一样直冲云霄。
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之前的2007年,美国最好的工科大学之一——麻省理工学院的一项调查表明,该校28.7%的毕业生准备进入金融业,13.7%的毕业生愿意做管理顾问,只有很少的学生愿意进军工企业与军队从事技术工作。因为华尔街给大学毕业生的起薪是每年7万多美元,在华尔街一些蓝筹公司,一个刚毕业的没有任何经验的大学毕业生居然能拿到10万美元年薪;而进入军队从事技术工作,起薪仅3万多美元。在洛克希德、波音等军工企业,有多年工作经验的技术人才平均年薪不过6万美元。这如何能竞争得过华尔街的高薪?
本来美工领域的工科毕业生就不够用,而华尔街的高薪又吸引了美国大批一流工科毕业生,这又进一步加剧了美工技术人才荒,于是美工产业陷入“有钱缺人”即有活无人干的困境中。美方和军工企业指责华尔街用高薪挖他们的“墙角”。这不仅造成美事项目研制受到严重影响,而且随着老一代工程师的退休,美工企业将陷入无技术人才可用的困境。借用一句中国流行语是:工科毕业生被华尔街严重分流,使美工企业“很受伤”。
华尔街不仅大量招聘工科毕业生,也招聘理科毕业生,还招聘理工科硕士生、博士生。也许有人感到奇怪,华尔街既不从事工业生产,又不搞自然科学研究和产品研发,招聘这么多理工科高材生干什么?实际上,华尔街的日常业务就是在汇市、期市、、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做投机买卖,靠市场波动的差价赚钱。招聘这么多理工科高材生当然是为了让他们转行成为投机高手。华尔街在投机中向来以“豪赌”著称,一次买或卖的投机交易金额少则几百万美元,多则高达几亿美元。为提高投机的“成功率”,华尔街越来越多地借助各种高深的数学工具,建立复杂的数学模型,利用计算机进行演算,以尽可能准确预测判断市场走势。而理工科高材生智商高,擅长运用数学与计算机,这恰是文科生所欠缺的。在金融危机前,华尔街还热衷于用高深数学工具进行复杂金融衍生产品设计,引发金融危机的次级房贷就是属于金融衍生产品。这些金融衍生产品所用的数学工具和计算机程序复杂到只有理工科高材生才能搞得懂,只有靠这些理工科高材生才能进行金融衍生产品设计、交易与风险控制,从事这类工作的理工科高材生被称之为金融工程师或数量金融师。故华尔街对理工科高材生青睐有加,大量高薪招聘。上世纪末,华尔街的交易员主要以学文科为主,而现在学理工科的交易员占了l/3。
那么,金融危机爆发后,华尔街对美国工科毕业生吸引力是否会大幅下降?非也!2008年是金融危机全面爆发的一年,但华尔街的高薪不仅没有大幅下降,反而依旧高得离谱。华尔街金融精英获得了总额高达184亿美元的高额分红,相当于2004年金融业鼎盛时期的水平,总额为历史第6高。首批领取政府巨额救助资金的116个银行的主管,人均得到奖金260万美元。与之相比较的军工企业,2008年经营业绩不错的波音CEO年薪不过900万美元,而亏损严重的花旗银行的25名高管中有14人年薪在500万至900万之间。有句老话是窥一斑而见全豹,公司老总的薪酬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就代表了公司员工的薪酬水平。波音等美工巨头CEO年薪与华尔街CEO们年薪的巨大差距,决定了美工企业以工程师为代表的技术精英与华尔街金融精英的巨大收入差距。那么对美国工科毕业生来说,去华尔街当一名股票交易员之类的金融精英,比到波音去当一名飞机制造工程师更具吸引力。
伴随着美国金融业复苏的是华尔街高薪卷土重来,这意味着金融业天价薪酬的状况不会有根本的改变,金融业对美国工科毕业生吸引力并不会因金融危机而下降,美国工科毕业生还会热衷于到华尔街玩钱。金融危机并不会改变美国青年“轻工”与“逃离工科”的趋势,美国工业、科技领域的技术人才荒将长期持续下去,美国工业、科技竞争力下降趋势难以逆转。
吴大观教授的经历表明,发展工业靠的是技术,而技术的研发与创新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就得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干,得耐得住寂寞、得甘坐冷板凳,得忍受十年磨一剑的长期煎熬。但华尔街不仅通过高薪来诱使美国青年“轻工”与“逃离工科”,而且华尔街过度投机还激发了美国人浮躁心理,人人都急功近利、投机取巧,都幻想一夜暴富,这又进一步加剧了美国青年“轻工”倾向。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科研领域大有“世风日下”之势。一项最新调查表明,如今美国顶尖科研机构中弄虚作假现象很普遍,每10名科学家中就有1人为骗取研究经费剽窃或造假,每发表的10篇科研论文中就有2篇论述的是同一课题,而且内容基本相同,只是形式不同。这种“换汤不换药”的论文毫无疑问是相互抄袭的产物。美国科研机构每年至少发生2300起违规案,其中包括为“改善”研究成果而篡改实验数据等。华尔街一向是美国经济与社会的风向标,华尔街精英所作所为也在很大程度上为美国整个精英阶层起着示范和引导作用。看来华尔街投机炒作之风已吹进了美国科技界,美国科技界精英也开始效仿华尔街精英,投机取巧、弄虚作假之风开始蔓延,美国科技超级大国的地位发生严重动摇是必然的。
在美国经济学家拉鲁什看来,从20世纪60年代起,美国经济便开始逐步被金融寡头所掌控,美国由此走向衰退,从一个奋发向上、不断开拓并勤俭节约的创新型国家变为一个唯利是图的贪婪国度,人人都指望不费力气就可以发家致富,靠剪“外国羊毛”─剥削别国和浪费地球绝大部分资源为生。为此,美国不断把自己的危机转嫁于人。然而,从亚洲金融危机开始,这种金融危机的传染性越来越强,破坏力越来越大。“外国羊”都死了,美国怎能再继续靠“剪羊毛”为生呢?“无羊毛可剪”正是美国为“轻工”与“逃离工科”所付出的巨大代价。
金融业适度且受严格监管的玩钱,对经济发展是有一定益处。但过度、无序地玩钱只能是走向反面,非但不能促进经济发展,反而会阻碍、拖累经济的发展。华尔街精英们过度玩钱,玩出一个金融危机,不仅差一点玩垮了美国金融业和美国经济,还使世界经济受到严重冲击。
王小东先生在《中国不高兴》一书中提出:一个健康的社会,享有最好的物质待遇的首先应该是科学家、工程师、保卫祖国的人、从事实业的企业家,其次应该是高超的技工、手工艺人、农艺师、教师、厨师等;以及优秀的演员、运动员、作家、编辑、记者等,因为所有这些人对于社会的贡献都比所谓的“金融战士”大。可惜美国反其道而行之,而我们又错误地学习了美国。
笔者特别赞赏把科学家、工程师排在最前面。金融危机爆发后,昔日高高在上的华尔街精英声誉一落千丈,成为贪婪代名词。连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就职演说中也把美国金融危机归结于“某些人的贪婪”。美国那些本可以在科技领域大显神通的顶尖理科天才、顶尖的工科生进入华尔街后,最终都成了贪婪成性的投机者,这不仅是华尔街对理科天才的肆意挥霍浪费,也是理科天才的自我毁灭。那么大批的中国理科状元、工科毕业生也效法美国,一窝蜂地报考金融业,涌入金融业,其最终结果只能是重蹈美国的覆辙。
美国闹军工技术人才荒,中国传统工业领域也同样闹技术人才荒。但是,中国与美国的根本不同则在于,中国学生“逃离工科”、不读工科后,没有外国留学生“替”中国学生去读艰深的工科,更不可能出高额报酬让外国人替中国人搞技术开发与自主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教育政策必须从严限制理科状元、工科生去报考过热的金融等财经专业,教育政策必须向工科高等教育倾斜,要鼓励中国学生去读工科特别是紧缺的传统工科专业。
由于认为过度依赖外国工科人才于美国国家利益不利,一直以来美国朝野上下对此问题高度关注。1983年美国国家优质教育委员会《国家在危急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2004年美国国家科技委员会《为了21世纪的科学》、2005年美国国家科学院《迎击风暴》、2006年布什总统《美国竞争力计划》等报告与计划,都提出要加强美国的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以保障和提高美国竞争力。2006年,当时的美国总统布什签署名为《确保天才进入国家数学和科学领域的资助法案》,更是充分表明了美国决策层对理工科高等教育的高度关注,该法案和相关预算在参众两院顺利通过。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2007年以前,哈佛、耶鲁两所名校一直没有独立工学院,足见工科是两校薄弱环节。为响应政府号召,加强工科教育,哈佛、耶鲁两所名校分别在2007年、2008年成立了独立的工学院,并积极扩充工学院师资,以招收更多的工科生。耶鲁准备在5年内增加工学院师资17%,达到70人;哈佛则将在10年增加到100人,增幅为43%。在2007年哈佛工学院成立时,院长纳拉穆提表示,在学校网站首页上,新的工学院已与享有盛誉的医学院。法学院及商学院并列。工学院是哈佛的优先要务,毫不含糊。希望能激起年轻人就读工学院的兴趣。
不管怎么说,美国已开始重视工科教育,可我们还没有采取任何实质性行动。财经等热门文科专业依然年复一年地疯狂扩招,年复一年地制造着毕业即失业的悲剧。青年“轻工”倾向依然日益严重,“逃离工科”现象依然是愈演愈烈。进入新世纪以来,财经等文科专业过热,很大程度上是跟风美国,这纯属不该跟风却拼命跟风。可当美国风向转变后,本应该跟风的我们却偏偏不跟风了。
通过以上的分析比较,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如同华尔街高薪掏空了美国科技创新的人才基础,中国金融业高薪也同样正在迅速掏空中国科技创新的人才基础。当今的中国与美国颇有相似之处,这不能不令人担心中国是否会步美国后尘、走美国老路?在一个投机取巧之风蔓延,浮躁心理日趋严重的国度,谁还肯在技术上“十年磨一剑”?中国青年像美国青年那样“轻工”与“逃离工科”也就成为必然,对此要高度警惕。
笔者对自主创新战略有一个通俗的解释:自主创新就是玩技术。吴大观教授作为自主创新的典型,也可以说吴大观教授是玩技术的高手。通俗地讲,中国发展道路只有两条:要么像华尔街那样疯狂玩钱,其最终结果不仅是重蹈美国的覆辙,而且下场只会比美国还要惨;要么是痴迷于玩技术,坚定不移地推进自主创新战略,努力把我国建成现代化上业强国。
对于中国的理科天才和工科毕业生来说,也有两条路可选择:一个是效法吴大观教授,走吴大观教授之路,做一个玩技术的高手;另一个是效法华尔街精英,做一个玩钱(实则投机)的高手。当下,对于很多中国青年来说,他可以崇拜吴大观,但内心里并不愿成为吴大观式的人物,因为他们更愿意效仿年薪高达百万乃至上千万人民币的金融高管。这很类似于美国青年,几乎人人都为美国的科技优势而自豪,但真要让美国青年学工科、当工程师,则没几个人愿意。人生道路的选择权固然在每个人手中,但政府理应从宏观政策上加以引导,让更多的理科天才和工科毕业生成为吴大观式的技术精英。
然而在当今中国,与传统工业领域技术人才荒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金融业为代表的虚拟经济恶性膨胀,房市、泡沫越吹越大,很有点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房市、那种最后疯狂的味道。多如牛毛的总经理、开发商、炒房者、炒股者、理财师、咨询师、股评师、操盘手们甚嚣尘上,不可一世,成了社会、媒体乃至姑娘择偶的宠儿,好像这些玩钱者真成了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总之,虚拟经济行业形形色色的玩钱者是风光无限,无论到哪,迎接他们的都是鲜花与掌声。而真正的财富创造者、真正的共和国脊梁,即全国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多达2亿奋战在工业生产第一线的工程师和青年,则快成了被社会遗忘的人群。
“官工结合”是笔者自创的一个新词,是指政府官员应多与工业生产第一线的无钱无权、默默无闻的工程师和青年工人交朋友,倾听他们的呼声,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困难,努力提高他们的待遇,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关心和支持。笔者以为,这不仅能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安心本职工作,还有助于为青年工程师、青年工人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改变青年“轻工”倾向,让中国青年亲近工业、热爱工科、回归技术。让工程师的社会地位高于公务员,这对于一个拥有庞大的工科生群体和同样庞大的工程师需求的中国来说,任务尤为艰巨,也最为紧迫。只有做到这一点,才有可能实现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的根本性转变。
- 标签:本站
- 编辑:杨保录
- 相关文章
-
美国青年“轻工”倾向的后果与对中国的警示
摘要:华尔街高薪正在掏空美国科技创新的人才基础,严重动摇美国科技超级大国地位
-
2022年中国经济六大投资主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中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
- 制造业包括哪些行业 制造业具体有什么行业
- 售电必读|第二产业、工业、制造业的区别和联系
-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
- 2021年中国轻工业行业分析报告-行业竞争格局与发展商机研究
- 2021年中国轻工业行业发展现状分析:营业收入为26万亿元同比增长333%[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