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早期牺牲农业发展重工业是正确的选择吗?
那苏联为何会执着于发展重工业呢?这还要从当时苏联面临的困境说起。一战后期,爆发了十月。当时的布尔什维克力量还很弱小,能控制的地区基本上只有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等地。其余的地方基本是支离破碎的状况。十月,能成功,不是必然,更多的是运气。列宁本人甚至一度认为会最终失败。苏联稳定后,列宁的电气化和新经济政策只实行了较短时间就被随后的斯大林腰斩。
苏联牺牲农业发展重工业,本质上是强制“预留”农业生产剩余,供养重工业劳动力从事生产活动,重工业则为轻工业和农业提供生产机械。其与英国工业的差别在于,英国的剩余农产品是通过市场机制、由农民自发出售给非农产业;而苏联的农业剩余是政府强制(计划经济的本质)的,由此也造成了“牺牲”农民的后果。二者在产业发展逻辑上是完全一致的,区别是手段不同。乌克兰是前苏联的粮仓,盛产小麦。赫鲁晓夫曾在那里工作,因此,他较早地看到了问题。他后来管苏联农业,当时的农业机械,化肥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官僚主义仍是阻碍苏联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种什么,什么时候种,如何种,如何收?这都是部一级决定的问题。
在孤立、被包围的情况下,苏联的工业化形势严峻,时间紧张,必须快速进行,这导致苏联对农业剩余的“征缴”力度非常大,造成“牺牲”农民的客观后果。斯大林可以宽恕任何错误,但绝对不会放过那些反对工业化的人,时间紧急,对于那些反对者他没有过多的时间与其纠缠,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杀掉,流放,判刑,总之消灭一切敌人,一切为工业化让路。可以这样说,没有斯大林式的发展重工业,在二战期间,希特勒灭亡苏联的计划基本上不会有变故,所以,斯大林这种发展某式,虽然不合理,但在当时却绝对正确。
- 标签:本站
- 编辑:杨保录
- 相关文章
-
苏联早期牺牲农业发展重工业是正确的选择吗?
那苏联为何会执着于发展重工业呢?这还要从当时苏联面临的困境说起
-
故宫最大失窃案:他用“轻功”搬走15亿文物被捕后道出轻功谜团
说到轻功,经常看武侠小说和影视剧的观众并不陌生
- 十堰一座新兴的汽车城竟然是湖北省本科高校数量第二多的城市
- 他是武当轻功第一人4米高墙一跃而上山路两公里仅需5分钟
- 2020年湖北省产业投资前十城市排名(产业篇)
- 此人用“轻功”轻松盗走故宫价值15亿文物被捕后揭开轻功谜团
- 湖北工业城市排名襄阳位居第2这个老工业城市仅排第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