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轻工新闻  资讯

区域特色鲜明 轻工业开启中高端之路

  在追赶型高速发展,告别短缺,完成数量主导型发展阶段后,我国轻工业目前正进入提升质量、提高发展效益和迈向产业结构中高端化的新阶段。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数据显示,2014年轻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1万亿元,占全国工业的20.2%;出口6154.3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量的26.3%。消费模式的转型升级为轻工业发展拓展了新的领域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目前,我国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到了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新常态发展期。截至2014年,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发展到近450个,比“十一五”末增长50%。从行业看,轻工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涉及轻工35个行业,占轻工总行业数的78%;主要集中于家电、皮革、家具、制笔、五金、塑料等行业;从区域看,分布于全国2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其中,浙江、广东、山东、安徽较集中。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占全行业三分之一以上。轻工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的发展,是我国轻工行业以及地方政府在改革开放、发展特色经济中的创新,在轻工业发展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据了解,在一批创业者的示范和带领下,具有鲜明地区特色的轻工业产品生产逐步实现了专业化和集群式发展,大批相关企业快速聚集,在竞争和互相学习中不断发展壮大。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产业链不断完善,产业水平迅速提高,形成新的比较优势。形成了一大批在全国、全行业具有重要地位的生产和出口基地,有的基地产品生产占到全国同类产品生产总量的50%以上,成为轻工业重要新的产业制造基地、出口基地。如广东花都狮岭皮革皮具产业集群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以及136个国家和地区,占全国箱包市场55%以上,占欧美中低档箱包市场70%以上。

  逐步形成了集群内上下游较完整的产业链;形成了原料市场、中间产品投入、备品配件、装备研发、检验检测等较强的配套能力。打破了“大而全”、“小而全”的封闭模式,向现代制造业重要标志之一的专业化协作分工方向迈出了新的步伐,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运行效率,在综合竞争力方面形成了新的优势,如广东中山市古镇灯饰产业集群等。

  在轻工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中,大多建立了专业市场。有条件的产业集群,通过支持企业共同建立销售中心,逐步形成专业性的零售、批发市场和原辅材料交易市场,特别是轻工小企业多,可以通过专业市场的庞大销售网络分享营销网络中获得规模经济和利益,大大降低了小企业分散开拓市场高昂的营销成本,使小企业聚集效应得到充分发挥。培育出了海宁皮革城等一批专业市场。

  另外,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进程加快,受资源、成本、市场等因素的影响,东部沿海地区一些企业相继向成本相对较低、产业基础较好、市场辐射更强的地方转移,以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在此过程中,一些中西部轻工发展条件较好的地区,积极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建设高起点现代产业园区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取得了积极地成效。如合肥市与海尔、美的、格力、三洋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充分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聚集国内外知名品牌的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器、彩电等家电产品生产,产量在全国位居前茅,成为家电产业转移最大的承接地并形成了以家电产品制造为核心,集家电科研、商贸和配套件生产等多元化的“中国家电产业基地”产业集群。

  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促进轻工产业发展、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主品牌还处于起步阶段;二是集群的现代化水平还不高,产品自主研发能力较弱,技术创新体系急待完善;三是服务平台建设滞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四是发展不平衡,目前产业集群还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等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产业集群发展不足;五是集群园区化建设有待提高。

  中轻联表示,下一步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发展思路是紧紧围绕国家实施“四大板块”和“三个支撑带”战略组合,落实好“一带一路”、“京津冀”、“长江经济带”、“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规划,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推动现有的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瞄准产业中高端化目标,实施重点行业技术发展路线图,不断提高产品档次、质量,开启走向产业中高端化发展之路。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强化产业集群功能定位,引导产业集群内部专业化分工和协作配套,促进产业转型;依靠科技进步,加大技术改造和两化融合力度;优化产业集群发展环境,积极推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将有序转移和有效承接相结合,在转移中实现升级。

  主要任务是围绕轻工业转型升级和区域发展规划,将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打造成为轻工业先进制造业产业基地。一是加快集群内企业技术改造,提高工艺装备水平,大力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打造先进、适用的现代产业体系。二是继续培育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在研发、创新方面的优势,积极搭建集群技术创新交流平台,推动集群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和产品的升级换代,促进产业链条完善。三是促进企业品牌与区域品牌建设有机结合。加快自主品牌培育、建设和有效保护,推动龙头企业以知名品牌为核心,扩大品牌经营规模,不断提高市场形象和品牌竞争力。加强区域品牌的培育和运作,以集体商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形式创建区域品牌,从资源配置上强化区域品牌的培育,扩大区域品牌的群体效应,提高产业集群的集聚力、影响力和竞争力。四是积极推动有条件的产业集群“抱团”“走出去”。

  同时,继续推动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向现代工业园区化方向发展。一是继续通过共建推动有条件的地区规划新型产业园区建设,通过技术改造、产业升级、集中治污等措施将现有生产企业逐步迁入产业园区或实施园区化管理。二是对污染治理任务比较重、用水量比较大的行业,如皮革、电池、发酵、酿酒、食品等行业,尤其要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统一规划、推广先进技术,集中治污。三是鼓励创意园区发展。创造条件,更好吸纳工艺美术、文教体育用品、玩具、乐器、眼镜、制笔、礼仪休闲用品、文房四宝、少数民族用品等涉及文化产业的行业进入园区。

  此外,加强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的创新体系建设。一是发挥企业集聚优势,通过建立协调机制,在产业集群内形成企业自主开发、产业集群共同开发的科技创新体系。二是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更好提供研发设计、知识产权保护、检测认证、信息咨询、培训、展销、物流等公共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降低服务成本。推动专业市场功能创新。推动“互联网+”模式发展,加快专业化市场的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大力发展网上交易、在线支付等电子商务,建立与现代流通方式相适应的金融结算、商品检测、物流配送、加工服务和信息服务体系。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