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轻工新闻  信息

彩电不是涨价是恢复正常价,企业要抓住机会调结构!

华辛||撰稿

最近一段时间,因为上游液晶面板供货价格的持续上调,引发一线市场上不少品牌电视产品的零售价上涨。据媒体公开报道,包括小米、创维、TCL等企业已经公开表态涨价,相信接下来海信、长虹、飞利浦、夏普等一大批企业,也将会顺势上调零售价。

电视产品的逆势涨价,这一现象,在家电市场消费一片低迷、各个家电品类低价格乱战层出不穷的社会背景下,无疑成为家电行业的大事件。更引发行业媒体,还有众多社会媒体的共同关注和热议。

当前很多社会人士和媒体普遍关注的话题是:电视价格还会一路上涨吗?电视价格战是否会因此而结束?电视这一轮的涨价能持续多久呢?一边是电视企业迫于面板供价而上涨,另一边却是消费低迷出货不畅,面对这种“割裂”的商业局面,彩电厂商们到底应该怎么办?涨还是不涨,这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经营题。

对于上述一系列疑问,家电圈认为,要想找到问题的最终答案,必须要溯本追源。首先,这一轮的彩电涨价,显然是被外界普遍误读。这一轮绝对不是简单的彩电产品市场涨价,而是产业链趋于竞争理性和发展成熟后的整机正常价格体系恢复。

当前,这一轮因为液晶面板供价上调,导致的彩电终端出货价上调,不是涨价,而是恢复市场的正常价格体系。事实上,过去几年来,受到上游液晶面板产业“产业过剩”引发的企业间火拼,加上下游小米等互联网企业的硬件不赚钱经营模式冲击,最终引发了一轮持续多年的彩电低价格恶战。

由此,这也直接给市场和用户形成彩电价格还会一直走低,彩电就是便宜的错误认知。事实上,液晶电视价格战从最初的32英寸,一路打到如今最畅销的65英寸,而且开始向80英寸等超大屏快速蔓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当前六百多元的32英寸、一千多元的55英寸,以及2千多元的65英寸,就是彩电产品的正常价格体系。这是过去几年液晶面板产业洗牌,以及彩电整机市场洗牌,共同引发的产品市场价格“畸形”恶果。

如今,随着液晶面板产业“京东方+TCL华星”两强格局到来,这不只是迅速推动面板价格恢复到过去的正常水平,让面板企业拥有更多的利润投入下一代显示技术的研发。同时,这也直接带动了下游的液晶电视整机价格开始恢复到正常水平。

当然,这并不是彩电企业和商家的主动涨价,而是基于产业链的恢复正常价格,而且是全行业的企业集体行为。因此并不会在根本上造成在一线市场上的竞争“分裂”,这反而会带动更多彩电企业关注产品技术和功能的产品,以产品结构性升级应对此后的面板价格波动。说白了,这正是彩电企业“调结构、谋利润”的最佳时机。

那么,对于众多的彩电经销商,以及消费者来说,最为关心的问题则是,接下来彩电市场的价格战还会继续吗?彩电市场真的会由此走上一路上涨的通道吗?显然,彩电市场是一个开放竞争的市场,有价格上调自然也会有价格下降,彩电市场的价格战肯定不会一直持续,同样彩电的涨价也不会一直持续。因为,这由彩电市场的消费结构和竞争格局共同主导的。

在中国市场上,无论是彩电,还是全品类家电,有一个基础性的常识,所有家电厂商都心里清楚:那就是企业的生存前提,一定是规模化制胜,而市场消费主力军还是在中低端市场上。也就是说大众消费群体对于价格还是非常敏感的。这也就决定了,这一轮彩电价格的恢复性上调是势在必行,但价格恢复幅度偏小,而且阶段性的价格促销也会经常出现。

所以,无论是商家,还是用户,都不需要对这一轮的彩电涨价过度关注和解读。需要的时候就出手,不需要的时候再便宜也不要买,这是常识。特别是对于商家,还想采取赌一把、赚一票的心态,参与彩电市场的竞争,显然是后患无穷。

虽然这几年来,彩电市场上的高端转型声音大、动作也不小,但是所有厂商心里都清楚,向高端要利润,是努力的方向之一,但绝对不是当前主要的目标任务。而且,很多企业的高端转型,更多只是高价卖货,很难在一线市场上形成规模化放量。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