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宏观环境分析”——中国丝绸消费(2021年)
要求的特种动物纤维、麻纤维、桑柞茧丝、彩色棉花、彩色桑茧丝类天然纤维的加工技术与产品”被列入纺织业鼓励类,为丝绸制成品的高
丝绸产品作为纺织品与消费品的分支之一,其生产与消费受到国家法律法规相关约束。近年来,在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战略背景与家纺服饰行业乱象偶生的社会背景下,国家对于纺织产品安全,尤其是儿童及婴幼儿服装安全倍加重视。
在生产端,通过修正《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进一步规定了中国境内生产、销售的服用、装饰用和家用纺织产品的基本安全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实施与监督;通过颁布专门针对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了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的安全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在婴幼儿纺织品原归属于的纺织安全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的化学物质含量、燃烧性能等各项安全要求。
在消费端,通过与时俱进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2013年修正)》,进一步保护消费者与企业的正常权益,为中国丝绸消费市场营造了健康良好的发展环境。
相关政策包括《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2020年)》、《茧丝绸行业“十三五”发展纲要》、《蚕桑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茧丝绸行业“十四五”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体现出国家对于丝绸消费高质量发展的高度重视,有利于促进丝绸产业配合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需求优化产业布▪局、建立现代化生产模式、设计生产配适消费升级市场需求的中高端产品,合力打造中国丝绸品牌。
在国际,作为大国,中国主导制定了ISO在丝绸领域的首个国际标准《生丝疵点条干电子检测试验方法》,为世界丝绸开展生丝质量电子检测提供了重要技术指导。在国内,中国建立了包括GB/T-1797-2008《生丝》、GB/T 18132-2016《丝绸服装》、GB/T 35258-2017 《宋锦》等不同丝绸制成品及不同丝绸织造技艺的标准,以稳固与提高丝绸生产技术门槛,规范丝绸产业产品工艺水平,推动中国丝绸产业的科学与高质量发展。
我国政府极为重视丝绸产业的发展,设立了各级部门分工协作进行管理。改革开放之初,为了发展蚕丝生产,扩大丝绸出口,丰富内销市场,提高经济效益,经过与集中产区省市及国务院有关部门研究,于1981年成立中国丝绸公司。成立丝绸公司,是对丝绸管理体制的一大改革,同时也是整个国民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一种尝试。中国丝绸公司为经营管理茧丝绸的企、事业单位,负责经营管理全国丝绸生产及购销业务。公司执行当时的纺织工业部、对外贸易部、商业部、供销合作总社的茧丝绸产供销业务和行政管理职权,由三部一社及其系统所属茧丝绸企、事业单位及管理机构合并组成。1986年国务院决定撤销中国丝绸公司,原有的各项工作,分别由当时的纺织部、商业部、经贸部承担。1996年由原国家经贸委牵头成立了国家茧丝绸协调小组,协调小组在原国家经贸委内设立协调小组办公室,其通过统筹规划中国丝绸全产业链发展,有针对性地调控对外贸易等工作的落实,强有力地推动着中国丝绸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现如今,经过机构改革后,商务部(国家茧丝绸协调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其中,国家茧丝绸协调办公室作为直接对口丝绸产业的政府机构,近年来在协调产业链布▪局、助力品牌建设、通过收放储备调控生丝价格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其通过设立国家茧丝绸发展风险基金、举办“中国丝绸整体宣传活动”与各类评奖选优等活动,促进着桑蚕农业与丝绸加工业前沿技术突破,新品种、新花样创新、助力着丝绸产业头部企业面向国内外宣传特色产品、打造中国及全球丝绸知名品牌。
中国丝绸产业有着较为丰富与细分的行业组织,以中国企业为基础,促进着国内外丝绸生产与消费的经济、技术友好往来,为中国丝绸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持续性地贡献着力量。
中国丝绸协会、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及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是中国丝绸产业极具权威性与专业性的三大行业组织,其管理着丝绸的工业生产、进出口贸易及消费品内销领域,在共同协作努力下,为中国丝绸产业提供了重要支撑。其中,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通过甄选与培育“丝绸行业优秀品牌”、搭建“丝绸中国公共服务平台”、组织开展“丝绸品质消费月”等活动,为中国丝绸标杆品牌提供着支持与宣传,为丝绸产业提供着学习样本,为中国丝绸品牌形象整体提升提供着强大助力。
各级政府、行业组织均表现出对于丝绸产业链整体发展与丝绸消费品的较强关注与较大支持,通过出台指导政策、规划产业布▪局、鼓励产业共建、积极评奖选优等,为合力丝绸产业的有序发展、丝绸产业的转型升级与丝绸消费品的品牌化提供了较强发展动力。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2016年至2019年,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GDP均稳定在6.1%以上,2020年受疫情影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GDP总量为1016.0千亿元,增速同比增长2.3%。预测2021年宏观经济将恢复稳定增长态势,GDP总量达1088.1千亿元,增速回弹至6.50%,未来五年,随着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中国经济规模将不断扩张,GDP增速有望稳定在6%-6.5%,2025年GDP将增长至1384.1千亿元。丝绸消费与农业、制造业、消费市场均紧密相关,呈现出与中国国情国力同向相关的特点,连年高速增长的GDP与后疫情时代向好的经济复苏态势,将促进丝绸整体行业(生产制造+成品消费)展现较好发展趋势。
随着宏观经济持续向好发展,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连年上涨,2020年,受疫情影响,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2189元,同比增长放缓,达4.7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为2.1%;未来,中国人均收入增长率有望回升、稳定至8.44%,2025年预计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可达48260元,体现出中国民众消费基础能力将进一步提高,为其转变消费观念、提高消费水平提供持续发展动力,促进着普遍定位中高端的丝绸产品需求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与市场的自律管控下,中国通货水平基本稳定,2014至2019年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呈现出1%以内的小幅度变化,体现出较为稳定的消费能力水平,2020年受新冠疫情的负面影响,经济短暂停滞发展,居民消费指数出现较高于近五年的波动,为105.5,在丝绸消费体现为需求缩紧,同时结合上游丝绸原料面料供应商的暂时停产停工,给丝绸企业运转提出一定挑战,但预计未来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将恢复历年稳定水平,丝绸消费市场有望呈现出价格水平稳定的利好态势。
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量,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经济社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
近年来,中国十分重视数字经济的发展,积极布▪局新兴技术产业,加强数字技术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加上中国庞大的市场体量和网民数量,数字经济的发展规模迅速扩张,尤其是在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领域已处于全球领先水平。
数字化与网络化正重塑着丝绸生产与消费态势,通过丝绸原料及织染制成生产端的降本增效与成品消费端的新零售模式,为之创造着可持续的新经济价值。
生产端: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进步推动着中国纺织制造业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在生产环节中通过实时数据检测与参数调优不断提高生产质量与效率、通过机器智能化生产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工艺效率;通过建立供应链网络平台,便捷上游生丝、面料供应商与下游服装及其他丝绸制成品企业开展交易,从而提高丝绸生产端对于消费端的柔性响应能力。
消费端:电子商务的普及与发展推动着丝绸制成品营销渠道拓宽、营销所触达消费者数量增多,并可以通过获得更度的市场数据从而不断完善营销策略、实现精准营销。
宏观经济环境对丝绸产业影响较大,国民经济的良好发展带动居民消费水平提升,为作为可选型消费品的丝绸提供了更广阔的消费需求市场,国家产业结构整体转型升级带动丝绸终端制造产业的智能化、数字化转型,为丝绸成品生产能力与生产效率同步提升提供助力。
在中国信息技术和基础设施提升的宏观背景推动下,中国正处于消费升级的关键期,消费市场持续扩容升级,在丝绸消费市场上主要体现为消费结构升级与消费心理升级。
消费结构升级体现为消费者对于非生活必需品的支付占比提升。2009年至2019年,中国全国居民恩格斯系数保持连续十年下降,2020年,宏观经济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恩格斯系数略有上升,中国居民生存性必需品支出占总支出比重不断减少,消费结构逐渐升级明显加快。
外观审美颜值方面的需求可延展为花色多样性、设计个性化、样式独特性创新性等细分需求。外观审美颜值提升是消费升级必然产生的需求之一,消费品从具有特定功能性产品转变为消费者个人社会形象的客观延伸存在,消费者呈现出保留原有功能需求的同时不断提升外观审美颜值需求的特征,这指导着丝绸相关企业需时时保持图案纹样的创新性、提高对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理解力与响应能力,提高丝绸制成品的外观颜值。
功能性价值的需求可延展为保健性、耐用性、用途多样性等细分需求。追求功能性价值的产生是消费市场上“理性消费”与“实用主义”发展的结果。消费者希望产品能够应用在多元化的场景中,并具有一个或多个独特且优异的性能,这指导着丝绸相关企业积极通过面料创新等方式提高丝绸产品的耐用性,并在营销时注重对丝绸产品的保健性、丝绸文创等产品的自用与送礼等多样化使用场景进行重点宣传。
精神附加价值方面的需求可延展为品味格调、文化内涵、绿色环保等细分需求。受中国传统天人合一自然伦理观念与国际现代环保理念的熏陶,中国消费者更趋向于选择带有“天然、环保”属性的产品,这指导着丝绸相关企业注重生产制造环节(尤其是印染环节)的清洁化以及在品牌定位与营销推广时突出丝绸的天然材质属性与环保工艺。在文化内涵与品味格调方面,随着中国消费者普遍受教育程度的提升与文化消费习惯的养成,其更关注中高端价位产品所蕴含的文化及其所彰显的品位,这指导着丝绸相关企业在生产与营销时,在保障产品性价比的同时巧于利用中国丝绸所适用的吉祥如意等美好花饰意象、特殊技艺等来突出展现别具风情与韵味的东方文化内涵,从而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
丝绸作为价格相对较高的可选消费品,在现代传播手段与信息展示平台的日趋丰富化的背景下,其消费者购买决策行为呈现出复杂化的特点。
不同性质的购买行为决策因素不同:作为自用消费品购买时,丝绸消费者普遍关注丝绸产品的设计感、打理难易度、价格等不同维度要素;作为赠与亲朋好友的礼品购买时,丝绸消费者则更关注丝绸产品的文化历史内涵、制作包装精美程度等不同维度要素。
不同品类的购买行为购买季节性不同:不同品类丝绸消费品的畅销季节不同,对于丝绸服装而言,春夏更流行轻薄、柔软质地的服饰,是丝绸服装较为畅销的季节,对于丝绸家纺而言,冬季是婚嫁、春节等重要时节点所在季节,人们选购婚被、筹买家庭用品最为频繁,是丝绸家纺较为畅销的季节,而对于丝绸文创等产品,则没有较明显的购买季节性。
随着数字化与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与体验营销等创新理念的普及,丝绸消费场景正呈现着日趋多元化的特征。
传统电商平台(淘宝、京东、唯品会等)基本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商业模式,丝绸企业可通过建立线上自营门店售卖产品的形式直接对接现有受众,向其直观地展示产品价格等信息,为其提供跨区域的产品配送服务,满足其较为强烈的购买需求。
而社交平台及短视频平台的快速扩张正在为丝绸企业与更多潜在受众形成双向交流、精准挖掘、捕捉、引发其消费需求提供更多可能性。在小红书、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丝绸企业可将带货达人作为其品牌与消费者的沟通中介,带货达人可用个性化、度地分享丝绸消费品使用体验等形式触达更垂直的潜在受众,实现供需匹配、精准营销;而在微信等熟人社交平台,可通过官方商城小程序、微信群、销售人员一对一推广等形式,捕捉更细颗粒度的消费需求,提升他们的品牌忠诚度与需求频次。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可通过直播/短视频等形式分享丝绸文化与保养知识、售卖产品、产品定制等形式,增进其对于品牌的情感认知及对于产品的理性认知。
在专卖店、连锁店、旅游店、工厂店等传统丝绸线下渠道持续发展的同时,也不断衍生出具有现代化营销理念的生活方式店等新兴门店,为消费者提供着集聚多样式多品种的丝绸产品展示与体验空间;同时丝绸企业也正通过在交易展会、博物馆等非独立品牌场景进行产品展示与企业品牌输出。
丝绸品牌的附加价值与产品设计价值对于服装服饰类丝绸产品价格的影响较大,日渐丰富的国内外设计创意资源能够助推中国丝绸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与差异度,树立具有辨识度的自有品牌形象。
随着与丝绸相关的各种传统技艺陆续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丝绸传承人及传统丝绸技艺越发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其所代表的传统丝织技艺普遍承载着悠久历史、深厚文化与设计巧思,与博物馆、知名企业通过展览体验设计、文创产品及礼品艺术品打造等形式展开合作,为之提供更具民族文化风情与设计感的技艺与品牌资源,使丝绸非遗品牌与丝绸企业品牌产生叠加效益,吸引更广范围民众的注意与兴趣。
随着社会层面上整体消费升级、全面文化意识提升与行业内部运用新技术及巧妙设计植入文化要素的能力提高,中国文化创意产业近年来逐渐发展成熟,文创人才数量与质量双双提升,年轻消费群体对于文创与国潮产品的消费意愿大幅提高,故宫、沈阳博物馆等老品牌老字号推出凝聚着工匠精神、文化底蕴与现代创意的文创产品并通过新媒体营销渠道进行展示焕发了新生;这给中国丝绸品牌广纳文化创意设计人才,通过打造自身文创产品或与老字号等文创品牌联名组合产品形成礼盒等形式提高自身品牌的文化属性与宣传力度提供较强助力。
在中国国家地位日益提升及丝绸产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丝绸品牌在国际市场逐渐打响了知名度,中国丝绸企业有更多机会参与国际面料展、时装博览会等,从而接触到更多国际时尚资源,使其能够从理念设计、产品开发、品牌建立等不同维度开展学习,取长补短,提升自身产品的附加价值,同时,借助国际时尚设计资源,中国可以与国际时尚服装/服饰奢侈品品牌构建联系,以此加深对其原料需求的了解,从而在国际供应市场中提高自身品牌的竞争优势。
社会环境的变化正重塑着丝绸消费市场,民众消费结构与消费心理的升级推动着丝绸需求市场扩张,国内外设计资源与丝绸企业的紧密联系与合作推动着丝绸产品的文化融合与设计创新,拥有符合新消费需求特征的中高端丝绸产品的设计与制造能力将成为未来丝绸企业捕获当代丝绸消费者的关键。
近年来,随着中国对于纺织行业机械化、智能化、绿色化的转型推动,中国纺织行业技术水平发展迅速,但在高技术机械装备上仍与国际水平有一定差距。
2021年9月14日,中国发布了《“十四五”纺织机械行业发展指导性意见》,表明未来五年要在纺织技术装备、国产纺织装备应用等三个目标上攻关,攻关国产高技术纺织机械,推动中国纺织机械、纺织企业通过智能化改造提质增效。
自动缫丝是指用机械运动代替立缫的手工操作(如索绪、理绪、添绪、除蛹和拾落绪茧等),并自动控制生丝纤度的缫丝方法。中国自动缫丝机在21世纪早期便实现了普及,由2000年的20.5%上升到2005年的80%,但在全国各省间分布并不均衡,桑蚕养殖及缫丝大省普及率较高,广西省目前(2021年)自动缫丝机普及率已达100%,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数码印花技术是指通过输入计算机的图像(包括CAD设计、扫描、数码相机拍摄的图像)直接传输到数码喷墨印花机,然后以喷墨打印方式直接在各种面料品上形成图案的一种印染方式,因其在混色印花速度及颜色准确性上稍逊于传统印花的专色印花,未实现对传统印花的完全替代,2018和2019年,中国数码喷墨印花产量约15亿米和19亿米,占印花布总量的9%和11%。根据中国印染行业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预计到2025年国内数码喷墨印花产量达47亿米左右,约占国内印花总量的29%,未来,随着数码印花设备及墨水成本的逐渐下降,数码印花渗透率将进一步增加。
目前,中国制丝加工装备已经基本实现国产化,国产自动缫丝机、无梭织机、机器彩板机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部分关键零件仍与国际产品有一定差距,如自动缫丝机,机身基本为国产产品,但提花龙头仍对意大利进口产品有一定依赖性。
中国面料印染则以数码印染为主,其中部分头部企业已经率先突破了领先国际的双面数码印染技术。数码印花技术突破了传统印花对于花回、颜色数量、设备空间、设备水平等要求限制,大幅度地简化了传统印花的复杂过程,使之更加适应于现代丝绸生产端控制劳动力、设备及相关成本与清洁生产需求、制造端丰富花样的小批量个性化设计需求与消费端短、平、快的服饰、家纺产品需求,近年来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平均2-3年便可实现设备推新与技术稳定性的提高。
缫丝及印染机械装备及纺织印染水平决定着制成丝绸的成本及丝绸制成品的手感、纹路、花样等要素,而手感、价格、花样创新性等要素直接决定着消费者所感知到的丝绸消费品的产品价值。
目前中国的纺织工业在自动化和智能化领域仍有提升空间,使得中国丝绸制成品在响应潮流水平、还原展现传统丝绸工艺上仍存在缺憾之处,一定程度限制着中国丝绸品牌在国际消费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
双面印花工艺通过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突破了丝绸印染中面料渗透的关键性问题,通过数字化精准对色替代了人工调色,能够制成色彩精准、层次丰富的精美丝绸产品,广泛受到国际高端时尚女装、饰品企业的青睐,有望迭代现有单面数码印花技术,成为未来国际丝绸消费领域中国产品的标志性技术。
丝绸产业链长涉及行业跨度大,上游可至养蚕农业,下游可至服装/服饰及家纺行业,且下业具有一定时尚性质,需上游具备较为敏捷的流行设计理念捕捉与响应能力,这必定要求着丝绸产业通过数字化信息化等技术不断提高整体产业链的协作运转能力。目前已有部分头部丝绸企业通过打造丝绸设计与智能制造一体化平台以及丝绸原料贸易平台等来统一协调生产制造、市场推广、消费者行为捕捉,以此来不断提高与上下游信息交互的效率与能力。预计未来,随着产业转型趋势与消费者需求变化加快,打通全产业链条的信息交互系统技术将成为丝绸产业的重要技术趋势与发展动力。
丝绸制造技术发展制约着丝绸制成品的成本、样式与质量,中国丝绸技术整体环境良好,在政府的支持与丝绸头部企业的努力下,近年来丝绸产业装备正加速实现着国产化与高端化,为控制成品价格,提高丝绸消费品工艺水平、花样丰富度等附加价值做出有利贡献。
- 标签:本站
- 编辑:杨保录
- 相关文章
-
“丝绸宏观环境分析”——中国丝绸消费(2021年)
要求的特种动物纤维、麻纤维、桑柞茧丝、彩色棉花、彩色桑茧丝类天然纤维的加工技术与产品”被列入纺织业鼓励类,为丝绸制成品…
-
中国纺织设计院退出德赛化纤
北京产权交易所信息显示,江苏德赛化纤有限公司60%股权正在以8915.5万元的挂牌价格进行转让…
- 哈尔滨市委艾立明严重违纪违法已被开除党籍
- 2022福建厦门市思明区部分单位联合招聘非在编工作人员27人公告
- 2022福建厦门湖里区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招聘1人公告(补充公告)
- wto
- 厦门轻工集团!招聘21人!仅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