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机构三次重大改革
首先是认识上的误区。对于机构改革,在思想认识上存在两大误区,一是过分夸大了机构改革对于经济生活的作用,认为机构改革能够解决我们所面临的一切经济问题。政府职能转变了,机构人员必定减少;“小政府大社会”必定是解决经济发展弊端的万应灵药。同时,对于政府的期望值和要求过高,似乎政府是万能的。认为机构改革了,政府的效能提高了,市场干不好或干不了的事情,政府都应该管起来。二是在制定机构改革方案时,过分地强调了当时的环境和条件等制约因素,过多地考虑了改革的阻力和部分人员的利益问题;使得改革的力度总是难以到位,增加了改革的成本和难度。
实践上的误区。首先是部委转行业协会、公司的不彻底,协会和某些公司仍然承担了政府的行政职能,扮演着政府的角色。一是部委转协会或公司,人员减少幅度并不大,有的甚至要增加人员。如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决定撤销轻工业部,轻工业部改为总会,下设了40余个行业协会,精简不过100余人。如电力工业部,定编是280人,转为电力总公司后需要460人,人员还不够。二是协会、公司仍承担政府的管理职能,既是规则的制订者,又是经济活动的承担者,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相违背,与改革的目标相矛盾。1993年石油工业部改为国家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后,仍承担政府职能。直到1998年成立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才将政府职能转交给国家经贸委。
再次是人员分流存在问题,尤其是在加强企业的做法有一定的副作用。1988、1993、1998年的三次机构改革,对于人员分流,基本上都是一致的。即分流到工商、税务、金融政法等专业性、服务性行业中去,再就是加强企业。精简下来的官员,充实到这些部门后,一是存在专业是否对口,能否适应的问题;二是,到企业后能否发挥作用或者是发挥副作用的问题。尤其是带职分流、加强企业,带来的问题比较多。一方面企业方面也在裁人,希望选拔出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来做领导;而派来的干部不见得熟悉市场和企业运作规律,却来当企业的领导,必然带来许多的问题。使真正的政企分开大打折扣。另一方面,政府官员本人一般不希望到企业去,因为机关工作人员在机关呆久了,已经很难适应剧烈的市场竞争;而且对个人来讲也不如在机关得到的利益更多。1998年的人代会期间,不少代表包括一些地方干部就对此表示异议。如代表、上海兰生公司董事长张兰生就说:“政府按投入企业的资本享有所有者权益;向企业派出稽察特派员,监督企业资产运营和盈亏状况;负责企业主要领导干部的考核任免。”“我觉得不大对劲。派稽查员考核企业干部,对特大型企业可能还可以适用,一般企业就不行了。这些人跑到企业来,弄不好又要指手画脚,或者来吃来喝,企业也受不了。我担心这一做法不能真正解决政企分开。”其实,这些办法,基本上是权宜之计,对这些专业性很强的部门和企业来说其副作用要大于积极成分,并没有从根本上体现政企分开和精简机构人员的改革目标。
总起来看,通过1988、1993、1998年三次改革,国务院机构改革目标明确,措施基本得力。虽有某些不足和缺憾,但取得了非常鲜明的成效,逐步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但是机构改革不可能一劳永逸,而应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断地深化和完善。
- 标签:本站
- 编辑:杨保录
- 相关文章
-
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机构三次重大改革
首先是认识上的误区
-
这五所普通高校却创建了五个全国行业第一的专业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是全国最早以“应用技术”命名的上海市属重点建设高水平应用创新型大学,创建于于1954年,2000年起由上海轻工业…
- OFweek 人工智能网
- 食盐与工业盐的纯度相差不大可按照工业盐的有关要求生产无需单独建立健全并落实食品安
- 广东省工业盐管理办法(试行)
- 【招16人!】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2022年硕士研究生公开招聘公告
- 「天工巧瓷」现代御窑——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御瓷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