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武汉轻工大学探索高质量人才培养秘诀
近三年,动物科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7.4%,教育教学质量指数92.31%;2021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受到同行、企业和社会的广泛好评……2017年以来,武汉轻工大学动物科学专业借鉴引进“成果导向教育”人才培养理念,将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有机融合,在教学范式上变“任务驱动”为“能力牵引”,结出累累硕果。
近年来,武汉轻工大学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力度,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形成了《变“任务驱动”为“能力牵引”,培养“农工相融”新农科动物科学专业人才》《荆楚卓越物流管理人才培养“1234”模式研究与实践》等一批实用性强、成果显著、示范效果好的教学成果。
这些成果有哪些亮点?对学生综合素质有何影响?9月底,记者走进武汉轻工大学,探寻该校推进教学改革、培养高质量人才的秘诀。
“这些教学成果都针对当前主要的教育教学重点和难点,充分运用教育教学规律,在教育教学目标、内容、方式等方面有所创新,并取得了明显的教育教学效果。”武汉轻工大学教务处副处长郑言波告诉记者。
当天,在武汉轻工大学常青校区和金银湖校区,记者还分别采访了四位获评学校教学成果特等奖和一等奖的老师,他们不约而同地都提到了在新形势和新需求下教学范式的转变。
“以前专业建设落后于产业发展,过于注重知识点的传授,导致学生探究、协作、创新等能力培养不足。”动物科学专业教授吴灵英说,如今,一切都变了。
在吴灵英的课堂上,不仅传授的信息紧跟时代和行业发展,而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这更像是一种“项目式学习”,她提出一个行业内的问题,传授学生一定的理论知识后,就让学生查资料、动脑筋、提方案,下次课进行点评指导,直至最终得出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贴近实际、理论学习、综合运用、发挥想象、解决问题通通囊括在内。
在武汉轻工大学金银湖校区外语楼5楼,该校外语学院党委田禾彦向记者详细介绍了《构建“三维一体”新工科融合发展教育模式的理论与实践》这项教学成果的来龙去脉。
田禾彦说,《构建“三维一体”新工科融合发展教育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是武汉轻工大学自2017年开始,在贯彻落实国家“新工科”建设要求的背景下,主动瞄准国家战略、行业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聚焦产业,面向未来,以新工科建设为核心,针对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理实融合等核心问题展开研究、改革与实践。
“该项教学成果明确提出新工科建设‘四区’模式,即从理论出发打造新工科教育模式创新区,重构人才培养知识体系;从方法着手,打造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培养试验区;从实践导入,加强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打造产教融合先行区;从标准出发,强化教育质量理念,结合学科特色和国家食品安全战略,以新工科为变革着力点进行学科交叉融合,打造质量文化示范区。”田禾彦说,该项教学成果从学科知识体系创新发展维度探索“科教融合”,创建新学科;从协同创新维度探索“产教融合”,搭建科研与行业发展平台;从人才培养的教学维度探索“理实融合”(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重构课程体系。
据武汉轻工大学管理学院教师陶丽萍介绍,该专业充分利用班级师生比高、小班授课等专业优势,为每3-4名本科生配备一名学业导师,从学生一进入校门时,专业全体教师便全程参与培养学生基础能力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助力学生对自己的人生做出正确规划。“导师制本质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导学、导心、导行,老师对学生实施亲情化、个性化教育,在此过程中提升自身教育理念和‘教书育人’水平,特别是教书育人的责任感。”陶丽萍说。
以动物科学专业为例,该专业教授吴灵英告诉记者,经历了教学范式的转变后,学生初步实现了从“被动学”到“主动学”的转变,较好地对接了现代技术和信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生钻研精神和创新意识增强;毕业生心系“三农”,具有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拥有食品安全、生物安全和生产安全意识、生态文明观和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基础理论扎实,专业核心知识牢固,具备畜牧全产业链的知识结构,生产技能全面,具备较强的继续学习、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能力,尤其是具有饲料工程项目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及评价能力,与现代畜牧饲料业发展契合度高。
不仅如此,在各种比赛中,相关专业的学生也频频获奖。物流管理系主任谭勇教授告诉记者,该系的学生先后在数学建模、物流设计大赛、“挑战杯”等竞赛中获国家级奖励10余项、省级奖励10余项;发表论文多篇;申请软件著作权10余项。朱倩倩同学荣获2019年“全省新时代向上向善好青年”称号。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参加科研项目及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共计60余项,参加学生占比近60%,共获省级以上各类学科竞赛奖50余项,其中国家级5项,湖北省大学生“挑战杯”、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大广赛等重要竞赛等级奖24项。
此外,就业率始终保持在高位也说明教学成果获得了市场的认可。用田禾彦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我们的毕业生很抢手”。
用人单位评价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专业技术能力优秀、实践创新能力强”,对毕业生满意率达98%。大量学生到业界知名企业就业,学生职业发展良好。
随着武汉轻工大学相关专业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其影响也渐渐扩大,不仅体现在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高,而且在学术界和企业界引起广泛关注。
吴灵英告诉记者,多所省内外高校来校交流,借鉴动物科学专业改革经验;多家知名农牧企业来校设立企业奖学金,吸引毕业生就业。
2018年11月26日,《中国教育报》对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经验进行了专题报道。2020年,该专业与CSCMP中国、北京络捷斯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供应链建模工程创新实践基地,谭勇教授也荣获CSCMP“供应链人才培养杰出贡献奖”。“1234”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果被多所高校借鉴,10余所高校同行来校交流,《物流管理实习实训教程》等实验教材被多所高校采用;与高雄科技大学、澳门科技大学、英国威尔士圣三一大学等校开展的本科交流访学、研究生培养项目连续三年有序推进。
同样影响广泛的还有《构建“三维一体”新工科融合发展教育模式的理论与实践》这项教学成果。该项教学成果通过科教融合创新推动学科发展,为武汉轻工大学农业科学进入ESI全球前1%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构建“三维一体”新工科融合发展教育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推进硒学科加速发展。该校“硒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情况获央视《影响力时代》专访播报,学科带头人获聘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功能农产品专家委员会富硒专家工作组组长,多名学科团队成员获批工作组专家。《硒学导论》教材、硒科普系列丛书及涉硒规程与标准被中国农技推广协会、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等多家农业相关组织和企业采用,作为富硒地区产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教材和产业发展遵循。
通过出版硒科普系列丛书、媒体新闻报道、召开会议、专题报告和合作洽谈等形式,武汉轻工大学广泛开展硒科普,联合湖北恩施“硒”食品加工龙头企业举办“健康中国·我行动”暨“科学补硒健康科普”百城千场公益巡讲活动,受到中央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社、中国食品安全网、湖北日报等中央权威媒体与行业、地方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项目负责人程水源教授作为10名湖北省2020年“院士专家企业行”专家人才之一,被湖北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表扬。(记者胡毅、韩燕玲)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标签:本站
- 编辑:杨保录
- 相关文章
-
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武汉轻工大学探索高质量人才培养秘诀
近三年,动物科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7.4%,教育教学质量指数92.31%;2021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
-
欧普、星宇、立达信等通过2021年中国轻工业工业设计中心复核
近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发布“关于公布2021年中国轻工业工业设计中心认定及复核结果的通知”…
- 他官至正部级原轻工业部部长67岁任暨大校长曾执政厦门
- 武汉轻工大学与我校共建优质生源基地
- 八大轻工几乎都是设计强校设计实力不输双一流还有捡漏机会!
- 他56岁任广东省长51岁任轻工业部长主政厦门、广州享年90岁
- 武汉轻工大学招生网【2020官网】http:wwwwhp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