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轻工新闻  信息

稳中求进:从改革思路到工作总基调

稳定是发展的基石,行稳是致远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这既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方法。深刻理解“稳中求进”的丰富内涵,把握其发展的重要脉络,对在新发展阶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具有重要意义。

把握历史脉络

近些年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提出经济工作要稳中求进,其中绝大多数年份都提出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所谓“稳中求进”,就是既要“稳”,也要“进”。不稳无法进,不进难以稳,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稳,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进,就是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40多年来,自从提出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后,我国一直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特别是2012年至2019年,各年GDP与上年同比变动均不超过1个百分点,即使是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2020年,中国经济依然交出了亮眼的答卷,中国是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一般认为,经济稳定的重要标志是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基本稳定和就业充分等。这说明,2012年以后,由于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我国经济一直既快又稳地持续健康发展。

回望历史,“稳中求进”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88年,当时有一些经济学家接受相关机构委托,就当时的中期改革纲要提出意见。1985年以来,我国经济处于偏热状态,投资增速过快,货币供应量增加过多,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年上涨率偏高,出现通货膨胀,导致经济出现波动。这一系列情况使改革进程受阻。正是针对上述情况,经济学家们提出此后经济发展和改革均应稳中求进,认为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是使改革得以逐步深化的基本条件。因此,这不仅是针对当时情况的现实方针,而且应当成为一个长期方针。要看到,经济不稳定、大起大落,相关政策一松一紧轮番交替,这样既不利于经济发展,使经济结构恶化、效益下降,又使比较全面的配套改革无法有序地出台,阻碍着改革的进程。稳定经济,首先必须稳定物价、控制通胀。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稳定经济增长速度,控制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总量,消除超常规的周期性波动。只有先稳定经济,改革才能有效推进和深化。此后,学界一般认为持上述观点的经济学家为“稳健改革派”。

应当说,“稳中求进”在上世纪80年代只是理论研究的一个成果,是针对当时改革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的一项改革思路,在学界并没有引起热烈的讨论。在当时,希望发展改革快些再快些的人大有人在,也有人认为通货膨胀不会影响改革深化。但是,党和政府一直强调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如果经济社会不稳定,那么什么事也干不了。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因此,中国的改革发展一直是在较好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下前进的,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不仅在经济总量上得到极大提升,而且在经济质量上有了显著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举世瞩目。

理解丰富内涵

自从近年来党中央把“稳中求进”进一步提升为工作总基调后,其内涵、功能、意义等已同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稳中求进”改革思路有了重大变化和扩展,至少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提升功能和意义。上世纪80年代,“稳中求进”主要是作为一种改革思路提出来的,而近年来,“稳中求进”则是明确为工作总基调,不但层次级别提到抓总的高度,而且覆盖面囊括全部经济工作。过去提出“稳中求进”,是针对当时经济过热、物价不稳定使经济改革难以推进的情况提出的,需要先想办法把经济稳定下来,使市场化改革能继续“进”,通过改革的不断深化推动经济增长。而作为工作总基调的“稳中求进”,则要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包括改革、发展以及改善民生、搞活微观主体、改善宏观调控等都要坚持稳中求进。正如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的,“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在稳的前提下要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

稳定是发展的基石,行稳是致远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这既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方法。深刻理解“稳中求进”的丰富内涵,把握其发展的重要脉络,对在新发展阶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具有重要意义。

把握历史脉络

近些年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提出经济工作要稳中求进,其中绝大多数年份都提出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所谓“稳中求进”,就是既要“稳”,也要“进”。不稳无法进,不进难以稳,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稳,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进,就是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40多年来,自从提出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后,我国一直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特别是2012年至2019年,各年GDP与上年同比变动均不超过1个百分点,即使是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2020年,中国经济依然交出了亮眼的答卷,中国是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一般认为,经济稳定的重要标志是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基本稳定和就业充分等。这说明,2012年以后,由于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我国经济一直既快又稳地持续健康发展。

回望历史,“稳中求进”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88年,当时有一些经济学家接受相关机构委托,就当时的中期改革纲要提出意见。1985年以来,我国经济处于偏热状态,投资增速过快,货币供应量增加过多,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年上涨率偏高,出现通货膨胀,导致经济出现波动。这一系列情况使改革进程受阻。正是针对上述情况,经济学家们提出此后经济发展和改革均应稳中求进,认为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是使改革得以逐步深化的基本条件。因此,这不仅是针对当时情况的现实方针,而且应当成为一个长期方针。要看到,经济不稳定、大起大落,相关政策一松一紧轮番交替,这样既不利于经济发展,使经济结构恶化、效益下降,又使比较全面的配套改革无法有序地出台,阻碍着改革的进程。稳定经济,首先必须稳定物价、控制通胀。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稳定经济增长速度,控制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总量,消除超常规的周期性波动。只有先稳定经济,改革才能有效推进和深化。此后,学界一般认为持上述观点的经济学家为“稳健改革派”。

应当说,“稳中求进”在上世纪80年代只是理论研究的一个成果,是针对当时改革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的一项改革思路,在学界并没有引起热烈的讨论。在当时,希望发展改革快些再快些的人大有人在,也有人认为通货膨胀不会影响改革深化。但是,党和政府一直强调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如果经济社会不稳定,那么什么事也干不了。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因此,中国的改革发展一直是在较好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下前进的,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不仅在经济总量上得到极大提升,而且在经济质量上有了显著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举世瞩目。

理解丰富内涵

自从近年来党中央把“稳中求进”进一步提升为工作总基调后,其内涵、功能、意义等已同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稳中求进”改革思路有了重大变化和扩展,至少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提升功能和意义。上世纪80年代,“稳中求进”主要是作为一种改革思路提出来的,而近年来,“稳中求进”则是明确为工作总基调,不但层次级别提到抓总的高度,而且覆盖面囊括全部经济工作。过去提出“稳中求进”,是针对当时经济过热、物价不稳定使经济改革难以推进的情况提出的,需要先想办法把经济稳定下来,使市场化改革能继续“进”,通过改革的不断深化推动经济增长。而作为工作总基调的“稳中求进”,则要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包括改革、发展以及改善民生、搞活微观主体、改善宏观调控等都要坚持稳中求进。正如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的,“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在稳的前提下要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

1.85传奇补丁 http://www.xinzhiliao.com/zx/xinde/31680.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cl600,今日日历农历,高中生英语,
  • 编辑:杨保录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