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手机全部搞定”目前世界上只有中国做到了
中国现在在智能手机、移动支付、即时通讯、网购、外卖平台等领域,在世界范围内都处于领跑地位。部分第三次工业的产品,也融入了越来越多第四次工业的元素,特别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这场显然在改变中国,改变这个世界。
对于普通中国人来说,这场给人印象最深的大概就是:“整个中国连起来了,整个中国快起来了,整个世界都连起来了”。
在 4 月 15 日的东方卫视政论节目《这就是中国》节目中,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解读中国四十年内“集四次工业为一体”的崛起过程,阐述中国工业化背后的原因。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种说法,就是在中国,如果你半年没有到过一个地方,半年之后再去,你就会觉得它发生了变化,甚至很大的变化。
中国这样的变化,这种速度、规模,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少有的。这样的精彩,坦率地说在其他国家、其他地方很少能够看到。我经常听到一个说法,我觉得也有道理,就是中国人的一生,不管什么年龄,可能体验过老外几辈子的生活。
后来我就在想,从比较世界历史的视角出发,如何来解释这样的一种精彩。那么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些研究的心得体会。
现在大家都在谈论“第四次工业”。工业的概念,起源于英国爆发的第一次工业。自 18 世纪下半叶起,至今大约 250 年。我在想,中国的精彩,大致可以用这样一个题目来概括,就是中国人在过去四十年内,或者说是在一代人多一点的时段内,几乎完整地经历了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工业,现在开始经历第四次工业。
因此,我把中国崛起称之为“集四次工业为一体”的崛起。也就是说,今天三十来岁以上的人,都经历过这种“集四次工业为一体”的生命体验。这种经历对于多数国人来说,只能用“精彩”两个字来形容,坦率地说老外的经历不可能这么丰富。
中国这种大规模文明型国家的崛起,给我们国人带来了非常罕见的人生体验,而且这种“精彩”还会继续。我们国人,包括我们在座的很多 90 后,甚至 00 后,会不断感受到这种精彩。
众所周知,由于历史原因,中国错过了第一次工业,也错过了第二次工业。应该说,过去改革开放的四十年,也是中国奋发“补课”的四十年。我们工业化的速度,几乎是每十来年完成一场工业,或者基本完成一场工业。
从 80 年代到 90 年代初的十来年,我们通过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完成了以纺织业等轻工业为主的第一次工业;从 90 年代初到 21 世纪初的十来年,我们大致完成了以电力、内燃机、家用电器、石化工业、中高端基础设施等为主的第二次工业。然后,几乎与西方国家同步地进入了以信息化和通信产业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从开始的追赶到现今,已经成为第三次工业的佼佼者。
目前,整个世界正在经历从第三次工业转入第四次工业的转折期。以大数据、人工智能、量子通讯等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将极大地改善人类生活,改变人类社会的运作方式。应该说,中国已经进入了第四次工业,这场新工业的“第一方阵”。
今年 1 月,一份名为《人工智能:知识的创造、转移与应用》的报告显示,中国、美国和印度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科研产出最多的国家
这样就更可以理解,习主席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时候所说的这一段话:“我们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在中国人民手中,不可能成为可能。我们为创造了人间奇迹的中国人民感到无比自豪、无比骄傲。”
我们可以比较欧洲近代发生的工业。如果以 1776 年英国人瓦特发明蒸汽机为标志,那么也就是 18 世纪下半叶到 19 世纪上半叶,英国爆发了第一次工业。
现在西方和我们国内的一些学者认为,所谓、自由、法治等条件引爆了这场工业,这显然是不符合历史史实的。
工业始于 18 世纪下半叶,英国当时已经通过自己的军事力量,于 1588 年打败了主要劲敌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成为新的世界海上霸主。1600 年,英国成立了自己向外扩张的“国企”,东印度公司。英国极力拓展自己在印度和美洲的殖民活动。始于 16 世纪下半叶的奴隶贸易,到 18 世纪中叶,也就是工业的前夕,达到其顶峰。从 1689 年到 1763 年,英国和法国之间打了四次战争,特别是第四次英法战争,英国大胜,从而在法国人手中获得了今天的加拿大,获得了今天美国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全部领土。
这就代表着,在工业发生之前,英国已经通过一个半世纪的殖民掠夺,拥有超过自己国土面积数十倍的殖民地。英国早已通过一系列的贸易活动,包括奴隶贸易、烟草贸易、蔗糖贸易等等,成为当时世界综合实力绝对领先的国家。英国已经通过国家力量,为自己打造了一个包括商品、劳动力、资本、原材料市场在内的统一的跨国市场。
上图为 1490 年欧洲版图,下图为 1990 年欧洲版图。正是市场扩张的导致欧洲各国之间的战争,最终由 500 个体兼并为 25-28 个民族国家
中国学者文一,他认为是这种巨大的跨国市场需求所建构的“战争 — 贸易循环加速器”,引爆了英国的工业。换言之,所谓的工业,一般具有几个特点:一是性的新技术,二是非常强势的政府,三是超大规模的生产能力,四是世界范围内的要素流动与产品销售。
以此为框架,我们可以简单地梳理一下中国的工业历程,也就是我讲的过去四十年中所发生的“集四次工业为一体”的奇迹。
中国的第一次工业,大约从 1978 年的改革开放开始,到 1995 年前后基本完成。它有两个标志,一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当时乡镇企业产品很快就占到了中国普通消费品的半壁江山。二是自 1988 年开始的沿海开放战略,叫“两头在外,大进大出。”这一战略使世界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移到中国,使中国生产的普通消费品走向全世界。
中国的农村改革,则源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场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很快解决了多数农民的温饱问题,剩余劳动力得以转向乡镇企业。乡镇企业主要依靠市场调节,它的员工亦工亦农,分布非常之广。因此,它能够适应市场变化的各种需求。乡镇企业大部分都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纺织业、农副产品加工,还有其他轻工业产品。
1988 年,中央又提出了“沿海发展战略”。当时的国际大背景是一波新的全球化浪潮袭来,随着劳动成本升高,许多发达经济体开始调整产业结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劳动力成本比较低的地方转移。
当时的中央认为,中国沿海地区对产业有巨大的吸引力。因为中国人力资源相对便宜,教育水平较高,而且具有初步的、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中国的科研开发能力也比较强。换言之,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不能忘记人民共和国前三十年所奠定的基础,包括国家独立、体制安排、教育普及,土地改革,以及妇女解放等等一系列因素。人民共和国创造了能够对外开放、吸引外资,最终成长为今天这个经济规模,所需要具备的很好的初始条件。
中国的沿海地区,当时人口近两亿,和美国人口大致相当。现在回头想想,中央当时的决定是很大胆的,叫做“两头在外,大进大出。”所谓“两头在外”,就是原材料进口这一头在外边,销售出口这一头也在外边,把整个沿海地区的产业,放到国际市场上竞争。
当时国务院提交给一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的报告,写了一个批示说:“完全赞成。特别是放胆地干,加速步伐,千万不要贻误战机”。是军人风格,语汇也是军事语汇,“千万不要贻误战机”是他一贯的风格。这个战略的实施,使世界许多地方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开始向中国转移,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第一次工业,也为后来的第二次工业铺平了道路。
对于普通中国人而言,第一次工业给人的印象就是,整个国家、整个中国开始动起来了。人人都想摆脱贫困,都想走向富裕,人民的梦给唤醒了,社会每个细胞都调动起来了。
当时有个调侃的说法,叫做:十亿人民九亿商,还有一亿跑单帮。这显然是夸张,夸张得厉害。但今天一些我们熟知的企业家,包括任正非、马云,当时真的在跑单帮。华为的任正非,当时是手拉肩扛,在三四线城市为香港公司做代理,推销程控电话设备。马云开了一家翻译社,请退休的大学老师帮忙做翻译,顺便还卖一些鲜花、礼品、药品杂货。他曾经就在离东方卫视不远的地方到处揽活,人家看着他那样子还有点犹豫,翻译这活儿都不愿意给他。但是,今天上海就在后悔,为什么当年上海没有留住马云。所以千万不要小看勇往直前的年轻人,不要小看创业的年轻人,他们中间可能就有未来的任正非、未来的马云。
中国的第一次工业大概是什么时候完成的?我自己把这个时间节点定在 1995 年左右,主要是这一年有一些标志性的事件。第一,从国家宏观目标来看,在改革开放之初,确定了到 2000 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要翻两番的目标,也就是我们讲的达到“小康”水平。这个目标在 1995 年提前完成,这是一个标志性事件。第二就是 1995 年,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和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纺织业历来是第一次工业的代表,所以至少在数量方面,我们做到了世界第一。
另外也是在 1995 年前后,中国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告别了票证制度。我们这一代记得非常清楚,当时有粮票、油票、自行车票、肉票,各种各样的票。到了 1995 年,“短缺经济”的历史结束了,人民生活水平总体达到了小康标准。
顺便还要补充一句,在第一次工业期间,中国的初级基础设施,包括普通公路、铁路、民航也发展得比较快。中国在推动“一带一路”时候所说的“要致富,先修路”,实际上也是中国第一次工业经验的总结。
中国的第二次工业,我把起点定在 90 年代初,完成的时间大概在 2010 年左右。我自己比较倾向于把 1992 年南方谈话,作为中国第二次工业的起点。因为这个谈话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可以说是中国在 1978 年第一次思想解放之后的第二次思想解放。如果说第一次思想解放,“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某种意义上预示了中国的第一次工业,那么的南方谈话,可以说是中国第二次工业的发号令。
1992 年前后,随着第一次工业即将完成,中国对电子工业、家电工业、能源工业、重化工业、制造业、城镇化、中高端基础设施出现了全面需求。也是在这一年,中国正式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广东省提出 20 年内要赶上亚洲“四小龙”,上海的浦东开发计划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同年,中国还出台了《有限责任公司规范意见》和《股份有限公司规范意见》。1992 年经常被称为中国公司的元年,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企业家群体,很多至今仍然非常活跃、非常优秀的企业家,开始在中国兴起。
第二次工业的一个主要标志,是 2001 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加入之后给中国和世界带来的巨变。大家知道,中国加入这个全球最大的多边贸易体制,促进了各种生产要素和产品,在世界范围内的流通和配置,为中国产品开辟了有史以来最广阔的市场。
出于全球化带来的竞争压力,西方制造业也开始大规模地转移到中国,这一切大大加速中国第二次工业的进程。我之所以把中国第二次工业基本完成的时间放在 2010 年左右,也是因为这一年前后,有几个重要的标志性的事件。一个是到 2009 年,中国的钢消费占到了世界 50%,铜的消费占到了 36%,铝的消费占到 41%。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标志,就是 2010 年,中国的制造业超过了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
1990 年,中国的制造业占世界制造业的比重是 2.7%;而到了 2010 年,这个比重变成了 19.8%,接近 20%。换言之,中国在 2010 年成为世界制造之都,成为世界最大的工业国。我们不用“发达国家”这个概念,而是用“工业化国家”,中国已经成为最大的工业化国家,而且中国内部形成了全世界最大、最全面的配套产业链。2012-2013 年,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货物贸易国,而且开始形成世界最大的中产阶层。
对于普通中国人来说,第二次工业给人印象最深的,大概就是“整个中国开始亮起来了”。1978 年,中国人的用电量只有 2500 亿千瓦 · 时,农村地区大部分还没有电,城市电网不稳定。到 2010 年的时候,中国人的用电量已经是 4 万亿千瓦 · 时,中国的发电量于 2011 年超越美国。过去我们到国外,特别是中小城市,感觉人家就是亮,我们就是暗。现在反过来,我们是亮,人家很暗。
个人层面上,任正非的华为公司做出了战略决定,独立地进行研发。他从模拟通讯设备做起,刚开始做出的产品卖不掉,确实有一些损失,因为碰上数字通讯产品。可以说他是直接从第二次工业转入第三次工业。
此时的马云还在做翻译,1995 年他以翻译的身份,到加州去参加一个高速公路项目的融资谈判,这也算是马云在第二次工业的一个简单参与。结果项目没有谈成,他倒是发现了美国的互联网。这个人悟性了得,他回来就搞“中国黄页”,他很自信,尽管没有几个人相信他。马云也是很快地从第二次工业直接进入第三次工业。
那么中国的第三次工业,应该说几乎与第二次工业同时爆发。如果我们用 1994 年中国首次获准接入互联网作为起点,这场延续至今仍然没有结束。以信息化和通信产业为代表的这场工业,在中国进展神速。起初的时候,中国是追跑,然后是并跑,现在则在不少领域里开始领跑,应该说中国已经是第三次工业的佼佼者。
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可以说都是这场的见证者。大家回忆一下自己用的手机品牌变化,从诺基亚、爱立信,到三星、苹果,到今天的华为等许多中国品牌,背后是中国人在这场工业中,从 2G 到 5G 一路追赶到超越,线 年代初,世界数字通讯进入 2G 时代,欧洲是 GSM 标志,美国是 CDMA 标准,欧美之间互相 PK,中国只能旁观,用的设备多是爱立信的。从 3G 开始,中国开始参与标准制定,提出了中国人自己的 TD-SCDMA,后来与欧洲标准、美国标准并列为三大 3G 的国际标准。
当时中国人做自己的标准是很有争议的,因为我们产业链不成熟,多数国内外企业厂家不愿意用。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是中国移动拿的牌照带头使用。当时很多中国公知在骂,说用欧美标准挺好的,为什么要浪费钱制定自己的标准。现在中国人都懂了,标准竞争才是最重要的竞争。
顺便说一句,某种意义上我们这个节目也是标准竞争,标准的竞争。西方一直说他的标准世界最好,从而垄断标准,我们在这里坚定地说 No。
好在这场移动通讯的标准之争中,经过争论之后,中国坚持下来了。到 4G 时代,工信部颁发 4G 牌照,中国三大运营商拿到的都是中国 TD-LTE 牌照,这是国家对中国占有话语权的 TD 标准的最重要的支持。此后,中国技术和中国标准,开始逐步地走向成熟,背后是中国所拥有的世界最大的移动通讯市场,这是我老讲的一个文明型国家的规模效应。到了 5G 时代,中国的华为公司就开始引领了,这个大家都非常熟悉。
现如今,以大数据、人工智能、量子通讯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正在发生,正在改变整个人类社会的运行方式。
应该说,中国已经超越欧洲,进入了第四次工业的“第一方阵”。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欧洲到现在没有自己的搜索引擎。过去他们还嘲笑中国,说中国不能上 Google,不能用 Facebook,结果现在突然发现欧洲的大数据掌握在美国人手里。因此,在第四次工业中,可以坦率地说欧洲已经出局了,因为这次工业最大的资源就是数据。大数据,相当于能源中的石油。
中国现在在智能手机、移动支付、即时通讯、网购、外卖平台等领域,在世界范围内都处于领跑地位。部分第三次工业的产品,也融入了越来越多第四次工业的元素,特别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这场显然在改变中国,改变这个世界。
对于普通中国人来说,这场给人印象最深的大概就是:“整个中国连起来了,整个中国快起来了,整个世界都连起来了”。还有就是“一部手机,全部搞定”,到现在为止世界上只有中国一个国家做到了。
为什么中国能够在一代人多一点的时间里,实现了“集四次工业为一体”的崛起呢?这是很大的题目。我在这里简单讲三点。
第一点,就是人民共和国前三十年打下的基础,包括土地改革、教育普及、妇女解放,包括独立的国防体系,初步的工业体系和科技体系等等。
第二点,就是我们整个的发展方针是民本主义导向的改革开放,学习别人的一切长处,只要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我们就去试验、就去做,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绝不盲从。
第三点,就是我们历代最高,都高度重视科技,重视科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所以中国的战略眼光和前瞻意识,使中国抓住了一次又一次跨越式发展的机遇。
- 标签:本站
- 编辑:杨保录
- 相关文章
-
“一部手机全部搞定”目前世界上只有中国做到了
中国现在在智能手机、移动支付、即时通讯、网购、外卖平台等领域,在世界范围内都处于领跑地位…
-
轻工业2020规划
提起“开发者”,我们会想到什么?在现有的文化符号里,可能首先会想到那些后来创立了大公司的“车库少年”,以及流行电影里那些酷炫…
- 【招商机械·专题深度】经济内循环见效 加大装备龙头配置—机械行业2020年中报分
- 中国轻工机械实力企业荣登2017年度轻工装备三十强企业榜单和行业十强企业榜单
- 感恩与坚守 写在《工程机械与维修》杂志出刊第300期之际
- 机械制造
- 广西玉柴在桂林安“ 新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