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工艺“绣”出世界版图
脱发是个亘古难题。唐代诗人白居易就曾感慨道:“朝亦嗟发落,暮亦嗟发落。”早在春秋时代,古人就发明了假发来应对脱发问题。而今,中国假发产品名扬海内外,品类繁多,占全球出口量的80%以上,其中一半以上都产自许昌。许昌也成为国内外假发采购商心中的“圣地”。
10月15日,记者来到许昌市建安区灵井镇小宫村。放眼望去,村内街道宽敞洁净,房屋整齐有序,这个闻名遐迩的“假发村”和一般村落没什么两样。推开一扇铁门,只见院子里成堆摆放着头发原料。几名妇女坐在木制拉床前,熟练地将头发原料按照颜色进行分拣,用篦子打松,再按不同长度进行分档、整理,最后捆扎成束。这些经过加工后的真人发被称为档发。
该手工作坊的老板李宏杰从小就看到各种肤色的外国人在村里来来往往。大一些,他就骑着自行车跟着村里人走街串巷收头发;20岁在自家开作坊,已经做了近40年。“每年加工两三吨头发,利润四五十万元呢。”李宏杰说。受他的影响,儿子在村东头也开了一间档发加工作坊。这种“档发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经过代代传承,已于2015年被列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目前,村里有100多户从事档发初加工。俺村档发加工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清朝。”该村党委郑权介绍。当时,一名德国商人发现许昌村民的头发“直、健康、有光泽”后,就用绣花针等生活必需品与村民进行“以发换物”的原始买卖。100多年过去了,假发产业成为小宫村乃至许昌的支柱型产业。
“家庭作坊毕竟利润有限,村里条件也满足不了制作成品发的要求,有点家底儿的都把厂开到尚集产业集聚区了。”郑权说,经过初加工后的档发被直接送到集聚区档发企业进行深加工,变成市场上销售的假发制品。
最令小宫村人骄傲的,就是村里走出了“假发大王”——瑞贝卡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有全,他是第一个把假发产业做成整套产业链的人。从家庭作坊到假发工厂,再到如今用户遍布全球的生产和销售公司,他的创业故事在小宫村人尽皆知,并带动周边几个乡镇成立了上百家档发制造企业,引领许昌市成为全球最大的人发原材料集散地和假发生产制造基地,数千种假发产品畅销北美、欧洲、亚洲、非洲的40多个国家和国内100多个大中型城市。去年,许昌市假发出口额80亿元,占国内假发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
假发在国外属于刚需,是快消品。据统计,阿里巴巴旗下的跨境电商每隔2秒钟就卖出一套假发。美国前总统夫人米歇尔、著名歌星碧昂丝都戴过许昌产的假发。随着国内消费观念的更新,戴假发不再仅是为了“遮羞”,更成为时尚的风向标。而电商的飞速发展也为假发市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小宫村的假发产业亟须转型升级。我们正在探索利用电商平台拓展销售渠道,并借助瑞贝卡的实力和本村档发加工的传统优势,打造自己的档发品牌。”小宫村驻村张鹏说。
估计100多年前的那位德国人怎么也想不到,当初他的那枚绣花针,会在100多年后,帮助小宫村甚至整个许昌“绣”出一幅假发产业发展的世界版图。
- 标签:本站
- 编辑:杨保录
- 相关文章
-
“头部”工艺“绣”出世界版图
脱发是个亘古难题
-
大连职业学校招生网络信息安全选择大连市轻工业学校
学技术,还是以兴趣为主,看自己喜欢哪方面,以及未来的就业前景,选择一个自己制喜欢并且未来发展前景比较好的专业更有前途…
- 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让劳动教育课“有汗水、有老茧、有意思”
- 华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是几本?
-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 华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学子参观调研保定企业
- 新华网江苏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