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轻工新闻  动态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国家高新区成高质量发展尖兵

从1988年5月10日我国第一个国家高新区——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前身)正式成立,经过30多年发展,目前我国已有169个国家高新区。30多年来,国家高新区一直是改革探索的急先锋和试验田,它们先行先试,发挥基层首创精神,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探索包容审慎监管制度,营造高质量的发展环境,开辟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相结合的新道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十分关心国家高新区的建设与发展。如今,国家高新区已经成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创新驱动发展

高新区是科技的集聚地,也是创新的孵化器。看一个高新区是不是有竞争力、发展潜力大不大,关键是看能不能做好“高”和“新”两篇文章,这是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关键。

“2021年,全国169家国家高新区园区生产总值15.3万亿元,同比增长12.8%,占2021年全国GDP的13.4%;国家高新区的劳动生产率为36.6万元/人,是全国全员劳动生产率的近三倍。”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贾敬敦介绍。

国家高新区是技术创新的高地。中国第一台超级计算机、第一根光纤、第一枚人工智能芯片、第一个量子通信卫星等高科技产品,均诞生于国家高新区。国家高新区内企业的研发投入占到我国企业研发投入的一半,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也占到全国的一半;国家高新区每万人从业人员拥有的发明专利为421项,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2倍。无论从研发投入规模看,还是从发明专利产出看,国家高新区都是名副其实的创新高地,为高水平的创新创业和高端产业的培育发展提供了源头技术支撑。

国家高新区是人才创新的高地。目前,国家高新区集聚了超过2300万从业者,每万名从业人员中研发人员全时当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2倍,为企业提供了高质量的人才供给。

国家高新区是企业创新的高地。国家高新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共11.5万家,约占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高新技术企业营收分别占该领域全国高企营收的64.2%、41.5%、44.3%。全国377家科创板上市企业中,国家高新区培育的企业占比达67.1%。

国家高新区是产业创新的高地。国家高新区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产业链自主可控为目标,围绕重点产业集聚高端创新资源,不断迈向产业价值链中高端。拥有高技术产业领域的企业9万家,占高新区入统企业总数的50%以上;从业人员超1000万人,约占高新区从业人员总数的45%。

国家高新区是开放创新的高地。2021年,国家高新区出口总额5.1万亿元,同比增长13.3%,自2020年6月起,已连续19个月同比正增长。国家高新区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占全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为50.4%,国家高新区企业实现技术服务出口总额占全国服务出口比重为15.1%。

科技部副部长邵新宇表示,国家高新区以0.1%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13%的GDP,已成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改革引领前行

30多年来,国家高新区积极探索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有效途径,在顺畅管理机制体制、加强创新主体地位、健全产业链结构、提高绿色发展水平等方面一直坚持改革优化。

在顺畅管理机制体制方面,国家高新区进一步优化管理体制,在科技部火炬中心指导下推进所在地市级人民政府切实承担国家高新区建设的主体责任。截至目前,已有广东、江苏、安徽等17个省份专门出台了支持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或政策措施。

在加强创新主体地位方面,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实施力度,如将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至150%等,切实减轻企业成本负担。2021年,国家高新区入统企业享受各级各类税收政策实际减免税额4733亿元,同比增长17.4%,其中享受研发加计扣除减免税1220亿元,同比增长22%,高新技术企业享受高企政策减免所得税1490亿元,同比增长17.9%。

在健全产业链结构方面,一方面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国家高新区开展了创新型产业集群补链强链行动,目前在110家国家高新区建立128个创新型产业集群。例如,青岛高新区聚焦机器人、智能制造装备等领域,获批国内首家“国家机器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机器人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全球排名前10的机器人企业已入驻6家;另一方面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国家高新区积极承接新一轮科技资源布局,主动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目前已批复建设的19家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主体有15家位于国家高新区,其中3个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全在高新区内。据统计,承担国家应急攻关项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科研攻关项目”的58家企业中,有2/3来自国家高新区。

在提高绿色发展水平方面,各个国家高新区正通过编制《高新区绿色发展五年行动方案》,制定园区碳达峰时间表和路线图,进一步将国家高新区打造成为经济发展与绿色生态深度融合的示范区。2021年,国家高新区实现工业企业万元增加值能耗0.451吨标准煤,绿色集约化成效显著。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表示:“科技是变不知为已知、变不确定性为确定性。科技活动要探索原来没有干过的事情,所以需要一个示范、一个带动、一个辐射。”高新区的意义正在于此。

探索永不止步

2020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35年,建成一大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科技园区,主要产业进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实现园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比如,中关村高新区培育了一批信息技术龙头企业,产业规模占全国的17%;武汉东湖高新区培育了一批光电子企业,产业规模约占全国的50%;上海张江高新区培育了一批集成电路企业,产业规模占全国的35%。

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比如,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培育壮大创新型领军企业,累计获药物临床试验批件484张(其中一类占比近80%),已有15款上市销售;合肥高新区建立量子创新研究院,诞生了首台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悟源”,聚集了科大国盾等一批独角兽、准独角兽企业,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量子信息产业化基地。

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齐头并进。比如,杭州高新区内企业海康威视与士兰微、矽力杰、瑞盟等芯片企业通过组建企业创新联合体,集中攻关芯片研发技术,核心元器件的对外采购量由40%左右下降到10%;国家高新区发挥国际资源的集聚辐射作用,吸引了一大批优质的国际技术、人才、项目、资金和创业服务机构等落地,同时企业“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在境外设立研发机构已超过2000家。

回顾过去,国家高新区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取得了辉煌成就;展望未来,国家高新区将继续在改革中探索与实践,在开放中学习与创新,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道路。 (经济日报记者 佘惠敏)

萌之妖怪事典 http://www.xinzhiliao.com/zx/jianshen/26480.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企业微信有什么用,篮球短裤,闽清天气,
  • 编辑:杨保录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