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保”还能红下去吗
近来,曾被称为网红保险的“惠民保”正在经受考验。国庆长假前,上海“沪惠保”公布的一组理赔数据引发社会热议。
数据显示,“沪惠保”自7月生效以来,已累计赔付保险金额1.28亿元,受理理赔服务25400人次。相比首月,赔付金额月增幅高达506%,受理理赔服务量暴增5倍以上。有业内人士计算过,“沪惠保”2个月总保费收入8.5亿元,即使后续赔付率持平,满期赔付率也将在90%以上。按这个赔付速度,“沪惠保”的风险敞口兜得住吗?
近两年来,各地的“惠民保”产品给城市保障增添了温度。据统计,目前国内已有170多个城市有自己的普惠型补充医疗保险产品。由于这类产品普惠性强、投保门槛低,颇受百姓欢迎,掀起了不小的投保热潮。然而热闹过后,“惠民保”才真正开始面临风险考验。此次“沪惠保”数据之所以如此受关注,是因为“沪惠保”一直被视为普惠保险产品的标杆,成立之初就创下了首年投保人数最多、参保率最高、保费规模最大等多个行业之“最”。这样的“沪惠保”都出现了风险陡升的情况,其他类似的“惠民保”产品估计也难以幸免。
“惠民保”虽红遍全国,但其弱点也相当明显。
首先是关涉保险产品命门的参保率问题。保险靠的是大数法则来平滑对冲风险,但据统计,除了深圳、上海等地参保率较高外,其他城市的参保率都不尽如人意。这样的局面下,对允许高龄、高危人群带病投保的“惠民保”来说,要在短时间内覆盖风险相当困难,总保费入不敷出的危险如影随行。
其次,“惠民保”由于经验数据不足,其定价与保障条款设定都较为粗放。据了解,有的地方甚至是通过估算市场可接受价格区间和粗略计算保险公司运营成本而定出的价格。这样的结果只有两种,要么推出的是低价格、低保障类产品,没有多大的实际保障意义;要么是潜在风险过高,保障难有良好的持续性。
客观地说,“惠民保”近两年爆发式增长并非偶然,与健康中国战略、民众健康保险意识提高、政府职能转变以及国家基本医保改革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就目前情况看,我国商业健康保险覆盖率较低,保障主要集中在青壮年群体。对于老年群体,“惠民保”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传统商业健康险的保障空白。更重要的是,“惠民保”的普惠性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理念是一致的,对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有重要作用。
因此,如何让“惠民保”继续红下去,叫好又叫座,是各级政府以及保险机构必须要回答的民生课题。特别是对各级政府来说,为商业保险机构“搭台”唱好民生戏还远远不够,尚需要更有力度的支持,甚至是更有深度的参与。比如,对介于社保和纯粹商业健康险之间的“惠民保”,能否开放更大尺度的基本医保数据信息共享空间,帮助其降低承保理赔风险?在支付标准上,“惠民保”能否比照政府医保,通过创新平衡医、患、保三方利益,得到更长久的发展能量?这是关系到“惠民保”能否持续发挥出普惠保险作用的关键。(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江 帆)
欧美黄图 http://www.xinzhiliao.com/zx/jianshen/21842.html- 标签:海富通货币基金,blackhawk,唐鹤德张国荣热吻,
- 编辑:杨保录
- 相关文章
-
“惠民保”还能红下去吗
近来,曾被称为网红保险的“惠民保”正在经受考验。国庆长假前,上海“沪惠保”公布的一组理赔数据引发社…
-
以农商互联助解“卖难买贵”
秋收时节正是农产品产销旺季。日前,商务部等3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农商互联助力乡村振兴的通知》,…
- 柬埔寨中资企业加速绿色转型
- 全球食品价格进一步上扬
- 疫情后遗症在美国浮出水面
- 福建漳州创新预算绩效管理模式——管好用活“钱袋子”
- 城市更新重在惠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