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临湘:产业转型走新路 理念转换优生态
上图 棚户区居民搬迁工程启动后,矿工住进了新楼房,小区广场、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本报记者 谢 瑶摄
左图 桃矿居民曾经居住的低矮平房。 (资料图片)
告别灰蒙蒙的天、暗沉沉的地、杂乱无章的房屋,走进湖南省临湘市桃矿街道办事处,仿佛恢复了昔日盛产铅锌时的热闹场景,矿区居民在整齐划一、生机勃勃、气象盎然的居住环境中尽享幸福生活。
桃矿街道办事处前身是大型国企桃林铅锌矿,始建于1956年;因资源枯竭,2003年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由临湘市人民政府管理。“路,坑坑洼洼;水,断断续续;灯,阴阴暗暗……”桃矿人用一首顺口溜向记者介绍着当时的情况。
“如今的矿区旧貌换新颜,关乎民生的设施建设每年都在增多变好,废弃的矿山披上绿装,优势产业集聚发展让桃矿从曾经的‘后进生’逆袭成‘绩优生’,赶超的力量来源于一个‘转’字。”临湘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熊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产业转型求发展、理念转换优生态、作风转变保民生,临湘市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2016年8月桃林铅锌矿被列入全国独立工矿区改造提升工程实施范围,通过三个“转”,走上了逆袭之路。
解决民生“痛点”
“改制之初,发展难度大。”参与过桃矿转型工作的桃矿街道原党工委书记刘庆明回忆说,“当时桃矿有不少困难户,社区基础设施差,矿工住的棚房低矮窄小、隐患重重,矿区道路又弯又窄又陡,特别是供水、供电、教育、就医、文化娱乐设施老化,给矿区居民的生活带来极大困扰。”桃矿关闭破产后,大量职工下岗,养老、再就业等问题日渐凸显。
临湘市接管桃林铅锌矿后,从最难、最苦、最突出的民生问题入手,全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2016年成立桃林铅锌矿独立工矿区,建立民生项目库,制定税收、信贷、用地等优惠政策,把一个个民生“痛点”转变成发展“亮点”。
2016年以来,临湘市先后投入资金67.9亿元,实施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项目47个。其中,投入资金4亿元,完成棚改房2545套,并完成了三供一业(供水、供电、供气和物业管理)改革任务;投入3.5亿元实施了矿区道路硬化、小区绿化亮化美化、管网建设等工程;打好职业培训、专场招聘、公益岗位等就业服务组合拳,帮扶2400名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
恢复矿山生机
同许多资源型城市一样,长期的资源开采,也曾给临湘市的城乡环境带来极大压力。
走进桃矿综合站一楼“建矿历史展览厅”,厚重的历史感扑面而来:834枚企业创办以来的印章,满墙的奖杯、奖状展现着桃矿当年的辉煌。“桃林铅锌矿经过40多年的开采,选矿药剂、重金属残留物、扬尘等严重污染了矿区及周边的土壤、河流,严重影响着周边近10万人的生产生活。”桃矿街道党工委书记罗成英说,在相当长时间里,“黑”“灰”是这里的主色调。
由黑变绿,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啃硬骨头。临湘把生态再造作为振兴转型的核心标志,财政持续投入推进全域生态环境治理,坚决淘汰、转产环保不达标企业,把生态风险转化为生态红利。
桃矿发展史见证者之一,毕业就分到桃林铅锌矿上班,至今仍在桃矿街道办事处工作的李冶湘介绍,矿区生态修复,科技支撑非常关键。当地先后投资20多亿元,实施了土壤、水体、尾矿库区污染治理工程,过去污染严重的1.3万亩土壤和30多公里河流得到有效治理,实现植被绿化4000多亩,矿区生态环境逐步恢复。“我们不断攻关,做好循环经济发展、尾矿库安全风险化解、矿区生态复绿结合的文章,稳步推进尾矿库治理项目,分步实施回采、复绿、复垦,把废弃矿区改造成为耕地。目前,正在着力把矿区打造成为保温板材、新型建材等产业原料基地,矿区土地复垦后可新增耕地5000多亩。”李冶湘说。
做强产业支撑
李君梅曾是桃矿工人,现在是6501景区附近社区“大坝酒家”的经营者,在产业转型过程中,放下了采矿设备,拿起了锅铲,实现了从吃“资源饭”到“旅游饭”的转变。
“我下井做过矿工,上井做过车间主任,在桃矿工作的那段时间,虽然收入还不错,但大家的生活质量并不高。”李君梅说。2003年,桃矿破产,李君梅和其他下岗工人一样背井离乡外出打工。
为摆脱对矿产资源的依赖,临湘市利用矿区内6501地下人工洞穴的天然优势,引进文旅战略投资者,将其打造成具有国防航天科普特色的旅游景区,湖南省政府挂牌为国防教育基地。2010年,正在东莞打工的李君梅收到矿区发来的景区招工信息。“听说镇里发展旅游就回来了,在景区旁开了家庭餐馆,还是吃‘旅游饭’更香。”李君梅说,“现在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收入可观,环境好了,心情美了。”她告诉记者,6501景区火了,越来越多矿工返乡创业、回家就业,桃矿的旅游产业焕发出蓬勃活力。
“运用本地资源,做好工业遗址利用文章,6501矿区旅游仅是产业转型的一个缩影。”熊丽告诉记者,桃矿过去以单一的采矿业为主,没有关联产业,企业破产后,矿区基本上是产业空白地带。临湘把桃矿纳入全市“7+1”产业链总体规划,利用矿区工业遗址,打造新型建材、农产品加工、旅游产业链,提高矿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引进海螺集团签约建设危废处理、骨料、商品混凝土和装配式建筑项目,优先安排项目在矿区落户;利用桃矿、忠防的豆制品等农产品,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整合矿区国防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工矿旅游、红色旅游、国防教育旅游,实施6501景区提质改造、国防军训拓展基地等重大项目。目前,矿区工业企业发展到22家,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12家,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2亿元,年均增长9.2%,带动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2%。
熊丽说,工矿区规划已纳入临湘市“十四五”规划编制体系,编制《桃矿独立工矿区“十四五”转型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2020—2025)》,下一步,将围绕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规划实施项目60个,总投资242亿余元,以更高标准推进矿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治理、产业转型升级。(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刘 麟 谢 瑶)
XXLDONGFOR http://www.xinzhiliao.com/zx/jianshen/4217.html- 标签:湿露露,510自动发卡平台,福州少儿英语排名,
- 编辑:杨保录
- 相关文章
-
湖南临湘:产业转型走新路 理念转换优生态
上图 棚户区居民搬迁工程启动后,矿工住进了新楼房,小区广场、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本…
-
齐抓共管下的未成年防沉迷体系 或将提前收到“成人礼”
9月1日讯 (记者 李宾 王嘉浩),日前,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
- 专注做好每一根电缆
- 东盟七国制造业均陷入萎缩状态
- 外企微观察:别让“疫情红利”变“疫情后遗症”
- 俄罗斯粮食收成预期乐观
- 经济日报评论员:不负重托建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