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羊产业” 做靓“牛文化”
被誉为“陇东粮仓”的甘肃庆阳,近年来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牛羊养殖等特色产业集群,探索出一条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路子。但同时庆阳部分地区刚脱贫不久,返贫风险仍然存在,特色产业如同初生的羔羊,“养分”还有待补足。庆阳如何让特色养殖产业发展的步子走得更加坚实?
沟壑梁峁纵横的高原地貌营造出天然隔离区和自然防疫屏障。经济日报记者 刘辛未摄
甘肃庆阳地处黄土高原腹地,是甘肃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被誉为“陇东粮仓”。庆阳继承了黄土高原雄浑粗犷的基因,沟壑纵横、梁峁交错,交通阻碍重重,出行殊为不易。基础设施底子薄、产业结构单一、现代化水平不高等问题一直困扰着这个农业大市。
“先天优势”不足,如何靠“后发努力”奋起直追?庆阳坚持稳“粮仓”与建“肉库”并重,选择了一条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特色牛羊养殖发展之路。传统粮仓发力特色养殖,成效究竟咋样?遇到了哪些难题?又是怎样破解的?近日,记者前往甘肃省庆阳市环县、正宁县等地调查。
高原舍饲养殖“宝地”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高原地貌,在庆阳尽显无遗。记者乘坐高铁从庆阳市西峰区出发,到达北部的环县,用时近40分钟;若是驱车前往,则要花3个多小时。沿途的一道道沟壑,将黄土层切割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峁”或“梁”。交通主干道大多修建在“川”上,行走其间,放眼望去尽是“山峦”,待盘“山”而上,才发觉是广阔平地。“山”上的台状平地被称作“塬”,是黄土高原独有的地貌特征。
受地形影响,这里的农田散落在塬、峁、梁、川之上,给发展机械化、规模化的现代农业“设置”了诸多障碍。选择牛羊养殖作为特色产业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是庆阳基于自然环境条件做出的考量。
庆阳市农业农村局发展规划科科长刘晓春告诉记者,庆阳自然生态总体比较脆弱,农业耕作条件较差,高标准农田面积仅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20%左右,过去广种薄收、简单粗放的生产方式已经不可持续。相较于传统种植业,畜牧业特别是舍饲养殖的资源利用更加集约,资金密集度更高,也更容易实现规模化经营,这对于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有着重要意义。
庆阳地处北方农牧交错带,耕地与草地交错分布,具备发展畜牧业的基础条件。“庆阳现种有紫花苜蓿495万亩,玉米年种植面积在260万亩以上,燕麦、甜高粱等一年生牧草55万亩以上,每年可青贮饲草产量达300万吨以上,干草产量可达680万吨,为养殖业提供了充足的饲草料来源。畜禽产生的粪便又可以加工成有机肥,‘反哺’于农作物,形成有机循环。”刘晓春说。此外,沟壑梁峁纵横的高原地貌营造了良好的通风条件,每个山峁都是一个天然隔离区和自然防疫屏障,对舍饲养殖来说是难得的“宝地”。
事实上,在特色养殖方面庆阳早有行动。记者在翻阅庆阳市乡村产业发展相关资料时看到这样的表述:“十三五”时期以来,庆阳按照“南牛北羊、塬果川菜、草畜平衡、农牧循环”总体思路,重点打造特色产业集群,牛羊养殖等主导产业已初具规模,全市肉羊、肉牛饲养量分别达到779万只、47.6万头。
在产业布局上,庆阳市也密切关注着国家政策走向和市场动向。
近年来,国家和甘肃省均出台了牛羊肉生产发展规划,并加大对牛羊养殖的政策扶持力度。就在今年4月,农业农村部发布了《推进肉牛肉羊生产发展五年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我国牛羊肉自给率保持在85%左右,牛羊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到30%、50%。一系列有利政策都为庆阳进一步做大做强特色养殖业提供了契机。
记者了解到,现阶段我国牛羊肉产量尚不足以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此外,国产牛羊肉量少价高,容易受到进口低价产品的冲击,产业亟待增产提质。庆阳市瞄准了这一市场缺口,在产业布局和规划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点发展牛羊养殖。“2021年全市预计新增肉羊190万只、肉牛15万头。”刘晓春说。
突破规模养殖难题
在庆阳,养牛养羊不是新鲜事,为何以前未成气候,现在却越发红火?记者走访发现,突破口就在标准化规模养殖上。
养羊大县环县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境内山大沟深,曾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之一,2019年底才脱贫摘帽。“环县有天然草场870万亩,饲草料资源丰富,不少农户养羊补贴家用,但过去大多是分散养殖,规模小效率低,收入也没有保障。”环县畜牧兽医局副局长唐兴江告诉记者。
甘肃庆环肉羊制种有限公司山城制种基地,育肥舍内环境干净整洁。经济日报记者 刘辛未摄
产业发展要靠“领头羊”。2016年,环县引进甘肃中盛农牧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实施百万只肉羊屠宰及深加工全产业链项目,为全县出栏肉羊的屠宰加工提供渠道。环县中盛羊业发展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陈延锋介绍,中盛集团和百胜中国、海底捞等大型食品餐饮企业签订了供货协议,成为其长期供应商。“标准化、规模化的养殖及屠宰加工让羊肉品质更有保障,近两年市场对于舍饲养殖羊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陈延锋说。
市场逐步打开后,养殖效益随之上升,农户养羊的热情更高了。曲子镇西沟村是环县有名的养羊专业村,按当地干部的话说,这里70%的土地种草、70%的农户养羊、70%以上的农民收入来自草畜业。“养羊让我尝到了甜头,也看到了奔头。”唐掌湖羊标准化养殖示范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颜永锋满怀喜悦地说。前两年,看到养羊效益越来越好,从事多年运输行业的他辞职回乡专门搞起了湖羊养殖,现在自养规模已超百只。他还承包经营着村里的专业合作社,养殖规模达3000只。
环县曲子镇镇长黄国锋告诉记者,“龙头企业向各乡镇合作社及农户供应良种羊,并按保护价保底收购,再经过统一分割加工后出售,带动合作社、农户发展规模养殖”。2020年,环县全县羊饲养量超220万只;预计今年环县羊产业总产值将超过50亿元。
龙头企业的进驻及专业合作社的设立,提升了当地肉羊养殖的规模化和标准化水平,把过去农民自家饲养的羊由“商品”变成了“产品”,并最终形成“产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驱动器。
变化背后,离不开环县对羊产业的整体规划。在庆阳,各县区发展特色养殖的节奏不同,有些起步早发展快,有些仍正处于发展初期。除了招商引资、建设大型养殖基地和特色产业园外,各地也在根据实际情况,探索适合自身的规模养殖发展之路。
在距离环县200多公里的正宁县,肉牛产业风生水起。
“目前来看,扩大产业规模全部依靠大型养殖场并不现实,一是资金投入高、回报周期长,一些刚脱贫的乡镇不具备相应的承受能力;二是受地理条件所限,并非每个地区都有合适的土地用于施工建设。”正宁县周家镇党委书记魏志坚说,正宁县正大力倡导“家家户户养牛”,自养户建设的标准化牛棚、草棚都由政府财政资金给予补贴,通过“藏牛于户”建立养牛专业村,由适度规模经营慢慢聚沙成塔,形成聚集效应。在魏志坚看来,只有养殖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才具备市场竞争力,“握指成拳”才有更大议价权和话语权。
庆阳市正宁县西坡镇高红村的犇康千头肉牛养殖场内,一排由废弃窑洞改造而成的牛舍。经济日报记者 刘辛未摄
从未想过的“精细活”
牛羊养殖要走产业化道路,有了规模经营就能解决问题吗?做大做强产业,规模经营只是前提条件,更关键一步在于做足精细化文章。让记者没有想到的是,在庆阳一些刚脱贫不久的乡村看到了许多现代化场景。
良种被视为养殖业做精做细的“芯片”。在环县,肉羊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一个重要品种——湖羊。作为“外来人口”,湖羊适应能力强,性情温和,适合规模化舍饲养殖。“落户”庆阳以来,湖羊养殖范围不断扩大。“湖羊繁殖率高,有多胎基因,最多一胎能有五六只羔,相比小尾寒羊等品种,成活率更高。但湖羊产肉性能不太理想,净肉率比较低。”甘肃庆环肉羊制种有限公司山城制种基地的技术人员范武斌指着一张对比图向记者介绍,“我们以湖羊为基础母羊,引进南丘羊、萨福克羊等优质种公羊,通过杂交把基因整合起来,让后代羊既产羔多,又产肉多。繁殖的良种羊肉间脂肪更加匀称,附加值也更高。”2018年,庆环制种公司落户环县,开展湖羊良种纯繁选育,每年生产湖羊基础母羊15万只以上。
甘肃庆环肉羊制种有限公司山城制种基地,繁育舍内的怀孕母羊按怀羔数量分群饲养。经济日报记者 刘辛未摄
良种“芯片”发挥作用,离不开精细化饲养“系统”的支撑。
经过严格雾化消毒后,记者穿上白大褂和鞋套、戴好口罩,跟随范武斌走进了制种基地内部,现代化的羊舍让人印象深刻:繁育舍、育肥舍等均采用漏粪地板和机械清粪系统,干净整洁;自动化饲喂机器人在种羊舍穿梭撒料,在提高效率的同时节约了人工成本;此外,羔羊保温箱、补奶机、母子栏、自动上料机等设备一应俱全,与传统人工饲养截然不同。
孕检区、分娩区、哺乳区……根据孕育的不同阶段,繁育舍的母羊被细分到不同区域。“照料羊其实和照顾人一样。”范武斌说,“我们会对怀孕母羊进行‘产检’,通过做B超,判定怀羔数量,再进一步分群饲养。母羊怀孕不同阶段、不同胎数的营养需求都不同,饲料配比也不一样。”
优质杂交品种加上精细化养殖,为农户带来了更高收益。环县山城乡八里铺村包村干部孙建军说,以今年4月份的行情看,断奶后的杂交羔羊能卖到1300元/只,普通羔羊每只价格在八九百元,经济效益相差不少。
做精做细牛羊养殖产业,还得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在正宁县,记者看到了一种别样的饲养方式,当地人称之为“窑洞养牛”。
“眼前这一排都是牛的‘卧室’。”顺着正宁县西坡镇党委书记赵晓程所指的方向,一排由废弃窑洞改造而成的崭新牛舍吸引了记者的目光。“窑洞向阳背风,冬暖夏凉,通风条件好,有利于牛的生长。”赵晓程介绍,易地扶贫搬迁后,西坡镇高红村利用废弃老庄基建起了犇康千头肉牛养殖场,并成立养牛专业合作社,采取“订单养殖、户托社养、联户养殖、投母还犊”的方式,带动周边农户养牛增收。
生态环境和粮食安全关系长远利益,在黄土高原地区发展舍饲养殖,更需要因地制宜、因形就势。“在守住耕地红线的前提下,这里的土地条件对建设大型养殖场制约明显。窑洞养牛的模式盘活了废弃资源,实现‘变废为宝’,下一步将在全县范围推广。”正宁县委书记贾志升告诉记者。
保障到位心里踏实
现代化舍饲养殖不同于传统放牧散养,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对不少合作社和自养户来说,资金是个大难题。“庆阳市不少地区刚刚脱贫,产业基础不牢固,抗风险能力弱,返贫风险依然存在。”刘晓春说。
在这样的地方发展特色舍饲养殖,“钱”从哪里来?
“在环县,对于有意愿养羊但不具备资金条件的专业村农户,除了能获得财政补贴外,还可以申请‘金羊产业贷’。”黄国锋介绍,村上大多设有农村金融服务室,农户贷款不需要担保抵押,“足不出村”就能贷到款。
在风险防范方面,庆阳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落实自然灾害和目标价格双保险,牛羊等26个品种纳入保险范围,覆盖了全市主要增收产业。
“一只羊保额700元,保费28元,已脱贫建档立卡户缴费2.8元,其他由省市县财政补贴。可以说农户种草养羊基本解除了后顾之忧。”黄国锋对环县羊产业的发展信心满满。
赵晓程告诉记者,在正宁县,若养牛农户同时购买农业保险和商业保险,一头牛意外死亡最高能赔付1.4万元。有了保障,农户心里更踏实了。
“钱的问题”有了答案,可“人的难题”又何解?
一边是发展势头正盛的牛羊产业,一边是农村空心化、人口老龄化的现实。为解决从业人员供需矛盾,庆阳市在提升农民素质和引进人才上狠下功夫。
通过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授人以渔”,农民养殖水平和效益得以提升。“刚开始养羊时没有经验,饲喂也不科学,死亡率比较高。”环县曲子镇西沟村阳洼组41岁的养殖户刘明辉说,后来经过技术培训,他逐渐掌握了养羊技巧、饲料配方、疫病防治等,现在一年养羊纯利润能达到8万元。
除了培训本地养殖能手,庆阳还下大力气组建人才“智库”:柔性引进一批农业院校教授等专家,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把本地牛羊养殖的“土专家、田秀才”整合起来,为养殖场、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
在现代农业发展人才队伍中,年轻力量必不可少。“庆阳出台了相关政策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支持大学生到农村创业。以庆城县为例,农民工和大学生返乡当年创办领办肉羊养殖场规模达到1000只以上的,政府除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之外,还可获得30多万元的政府补贴。”刘晓春说。2019年,环县成立了甘肃省首个县级大学生养羊产业协会,目前已经培训600名返乡大学生成为大学生“羊倌”,在村级防疫站、专业合作社等部门就职,为乡村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经济日报记者 刘辛未 李琛奇)
调查手记:品牌化是乡村振兴重要路径
刘辛未
做强品牌农业有助于提升当地农产品影响力和竞争力,是牵住现代农业“牛鼻子”、助力农村产业振兴的关键举措。庆阳特色农产品凝结着当地生产生活所积累的物质文化财富,关键是如何用好做强,打响特色农业品牌,实现品牌兴、产业旺。
“不仅要养好牛羊,更要讲好它们的故事。”一位村干部的话引人思考。农业品牌不仅是“干”出来的,也是“讲”出来的。讲好故事、打响品牌,才能为农产品广开销路,铺就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致富之路;讲好故事、擦亮招牌,才能吸引社会资本的“源头活水”流向乡村,变财政“输血”为产业“造血”,实现乡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打造农业品牌要从产品升级、渠道升级、产业升级等多方面入手。对于庆阳而言,首先要夯实品牌基础。发挥环县滩羊、早胜牛等种质资源优势,通过杂交选育等技术手段和科学饲养方式繁育优良品种,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品牌附加值。
其次要拓宽市场渠道。加强农超对接、农企对接,利用电商、直播等平台实现农产品及时高效流通,并将“产品优势”转化为“品牌故事”,推动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此外,还要突破产业边界。鼓励有条件的村镇发展乡村旅游、特色餐饮、田园综合体等新业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特别是要大力挖掘独特的地域文化资源,用“羊文化”为“羊产业”赋能,用“牛故事”为“牛产业”增色,从而提升农业品牌的传播力、影响力、竞争力。
帝国全面战争下载 http://www.xinzhiliao.com/zx/jianshen/503.html- 标签:浮唯,电影天堂tv在线观看免费版,sfmoyu,
- 编辑:杨保录
- 相关文章
-
赋能“羊产业” 做靓“牛文化”
被誉为“陇东粮仓”的甘肃庆阳,近年来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牛羊养殖等特色产业集群,探索…
-
上半年柬埔寨出口大米过半销往中国
柬埔寨农林渔业部近日发布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柬埔寨共出口大米28.045万吨,出口金额超过2亿美元…
- 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主题海报发布
- 践行初心使命体现国企担当——记中国建设银行“张富清金融服务队”
- 厦门“多规合一”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
- 支付降费直击“痛点”
- 立足自立自强推进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 学思践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