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位佤族老人联名来信,就《阿佤新歌》报道畅谈感想:阿佤人民心向党
编者按6月7日,本报在一版刊发长篇报道《阿佤新歌——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调研记》,聚焦云南省临沧市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指引下,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思路理念和经验成效,引发各界关注。3位佤族老人7日致函本报,深情回顾佤族发展历程,表达了阿佤人民世世代代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
经济日报编辑部:
6月7日,我们在经济日报上看到了《阿佤新歌——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调研记》的报道,特别激动、特别振奋,尤其是关于佤山发展变化的内容,深深触动了我们,让我们不由得想起了佤族发展的历程。我们三人合计给报社写这封信,表达一下感受。
我们是沧源县3位平均年龄近80岁的佤族老人,有的被保送到北京接受从初中到大学的教育、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有的在党的培养下,从小学教师成长为厅级干部,有的是班洪抗英英雄的后人、长期在基层任村党支部书记。对佤山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是亲历者,是见证者,更是受益者。
我们的过去不堪回首。曾经,佤族同胞在深山里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人们常年缺粮饿饭,吃不饱穿不暖,住茅草屋、叉叉房,遭遇灾祸、疾病全靠祈祷和祭祀,因为交通闭塞,祖祖辈辈走不出大山,是阿佤山养活了我们,但也阻碍了我们走向幸福新生活的步伐……那些苦痛的岁月现在还历历在目。
我们的变化日新月异。如今,在党的光辉照耀下,临沧24万佤族同胞不仅告别了贫困,村寨漂亮了,还住进了小洋房,用上了家用电器和4G网络,硬板路通到家门口;孩子们在学校吃着营养早餐、营养午餐,享受着14年免费教育,一批批大学生走出了阿佤山;村村寨寨有了卫生室,人人都有医保,佤族同胞看病不再难。
我们的干劲越来越足。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视察云南时叮嘱,“乡亲们脱贫只是迈向幸福生活的第一步,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大力推进乡村振兴,让幸福的佤族村更加幸福”。这些年,党委政府派出农业技术员,手把手教我们种茶叶、种坚果,养鸡、养猪、养牛,农村产业起来了,乡亲们日子越过越红火。脱贫后,党和政府又把走出农村的公职人员派回各村各寨,为我们规划建设美丽家乡,带领我们谋求更大发展。如今,青山绿水的阿佤山,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建筑工地,时时见人们挥汗如雨大干产业的身影,处处是加速建设美丽家乡的生动场面。
我们走出临沧走向世界。永远忘不了2016年12月8日这一天,沧源机场建成通航。飞机把阿佤人民带向了世界,也把世界带回了阿佤山,一波又一波的游客从世界各地来到秘境佤乡,越来越多的佤族同胞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喜讯一个接一个,好事一件接一件。2020年12月,大临铁路通车,临沧实现了百年铁路梦;2021年1月,墨临高速通车,临沧接入国家高速公路网……畅达的交通,让边疆发展的动力更足!无限的关爱,把阿佤山与北京的距离拉得更近,把佤族人民与党中央紧紧地连在一起!
我们家家户户红旗飘扬。沐浴着党的光辉,阿佤人民从封闭原始走向开放发展,从贫穷落后走向幸福生活,再多的语言也无法表达我们心中的感激。佤族同胞家家户户在屋顶插上五星红旗,在家里正堂悬挂领袖画像,用最质朴的方式,表达对党、对祖国的感恩之情。看着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我们的心里涌动着满满的幸福感。大家都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的幸福生活,阿佤人民世世代代喃用党、念喽党、乎买党(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共产党西代勐(好)!社会主义勐地德(非常好)!”此时此刻,我们忍不住想唱起那首耳熟能详的歌曲《阿佤人民唱新歌》:“村村寨寨,打起鼓敲起锣,阿佤唱新歌。毛主席光辉照边疆,山笑水笑人欢乐,社会主义好,架起幸福桥,道路越走越宽阔,越宽阔……”
在此,代表我们身边的佤族同胞,衷心感谢经济日报对临沧的关注、对佤山的关心,感谢经济日报向全国人民讲述了我们阿佤山的故事!
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
田学明 赵家碧 胡德学
2021年6月7日
- 标签:神奇宝贝之红莲阿飞
- 编辑:杨保录
- 相关文章
-
武汉地铁红色专列上线 “移动红色博物馆”穿越全城
6月9日上午10时,由武汉地铁集团推出的“初心号”地铁红色专列在武汉地铁1号线、2号线同时首发。…
-
只争朝夕建设科技强国
今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上,科学家诗朗诵节目《沿着党的指引勇攀科学高峰》,现场观众报之以…
- 勇挑重担攻克疫苗难关
- 党领导科技事业走向辉煌
-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科技事业为中华民族伟大飞跃提供坚实支撑
- “祝融号”火星车拍摄的首批科学影像图来啦!
- 画出时代新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