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势而为迎接“银发经济”
日前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达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13.50%。对照国际标准,当一个国家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7%至14%为轻度老龄化,14%至20%为中度老龄化,21%至40%为重度老龄化。这从一个方面表明,我国已接近中度老龄化社会。
单纯从静态指标来考量中国的老龄化问题,无异于盲人摸象。事实上,中国老龄人口不仅规模全球最大、增速全球最快,而且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未富先老、分布不均等特征,这都给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了不确定因素,养老挑战更是亟待解决。
有专家指出,直到1994年《中国老龄工作七年发展纲要》发布,中国的养老服务体系才正式进入国家视野。但即便如此,当时的老龄政策也只是嵌入在经济发展之中,并未形成一个独立的政策体系。时至今日,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据研究机构测算,“十四五”期间,我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将会超过3亿人,占比超过20%。到2030年,全球新增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近三成将来自中国。此外,中国的人口老龄化还叠加着育龄妇女规模下降、生育率走低等因素,让人口老龄化应对之路更为曲折。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未来一段时期面临的一个重要趋势,挑战与机遇并存。它对经济运行全领域、社会建设各环节、社会文化多方面乃至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都具有深远影响。去年召开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把应对人口老龄化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关系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进行统筹谋划、系统施策。“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提出,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
事实上,多年来我国在应对老龄化问题上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比如,2012年,我国发布了首个《养老机构基本规范》。2017年,几经修订的《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发布,成为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管理的首个国家标准。但也要看到,养老服务体系领域的制度供给仍滞后于现实需求,构建一个符合我国发展实际又适度超前的养老服务体系,已迫在眉睫。
从国家层面看,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应包含基本养老、养老服务、医养结合服务、政策支持、社会参与及精神文化满足等内容,各地可在城乡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当地社会发展水平和财政能力,进一步明确基本养老服务的保障内容。而在“十四五”期间,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方向可进一步向加快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增加养老服务供给、推动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提高适老化改造力度、加快医养结合发展等重点环节聚焦。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区域发展格局正发生显著变化,特别是各类城市群的崛起,正逐步改变人口迁移方向和劳动力空间布局,给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在推动基本养老服务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制度、长期护理保险衔接,增强制度集成性、协同性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它们事关广大老年群体的切身利益,迫切需要在统筹规划下优化资源配置,尽快破题。
当然,在看到人口老龄化对基本公共服务带来挑战的同时,也要看到“银发经济”所蕴含的新机会。面对不断加速的人口老龄化进程,能否顺势而为、应时而动,促进老年产业发展及相关服务消费增长,将是一道全新的必答题。对此,我们要全方位做好准备。
- 标签:体验试看十分钟视频
- 编辑:杨保录
- 相关文章
-
武汉地铁红色专列上线 “移动红色博物馆”穿越全城
6月9日上午10时,由武汉地铁集团推出的“初心号”地铁红色专列在武汉地铁1号线、2号线同时首发。…
-
只争朝夕建设科技强国
今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上,科学家诗朗诵节目《沿着党的指引勇攀科学高峰》,现场观众报之以…
- 勇挑重担攻克疫苗难关
- 党领导科技事业走向辉煌
-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科技事业为中华民族伟大飞跃提供坚实支撑
- “祝融号”火星车拍摄的首批科学影像图来啦!
- 画出时代新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