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家居行业  家用

大卫坎子山村人的住房变迁文昌在夫妻宫

  从湖北省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坎子山村继续向西行,至湖北关,连排醒目的两层小洋楼分散在道路两侧,这里就是著名的湖北西北门户——湖北口。

  历史上湖北关一带是秦楚之间重要的粮道和商道,过往的盐商茶商在这里歇脚驻足,官差邮差在这里饮马加料。时间飞逝,历史更迭,一代代村民在这里繁衍生息,曾经聚集在关口内外的小驿站,慢慢演变成供人居住的土坯房,如今又被连排的民族风情楼取代。

  村民杨财华的老家在十里之外的牛头岭,他家是间简陋的土坯房,夏秋时节,有时吃着饭,房顶上的虫能掉到碗里。年轻时,杨财华最大的梦想就是能住上楼房。

  “从草房到砖房到楼房。”在杨财华的记忆中,坎子山村村民的住房经历了4次大变革。

  1985年,村党支部书记魏登殿带领着村民,把茅草房变成砖房。前后时间跨度8年之久。“盖一间房需要3000块瓦,全村150多户人家,要耗费近40万块瓦。”杨财华说,附近没有砖瓦厂,这些瓦,都是村民在自己研制的小土窑烧出来,再背到家。

  2008年,坎子山村开展新农村建设,建成搬迁扶贫小区两个、24套住房,小区实施场地硬化、绿化,公厕、垃圾池全部配套。杨财华成为第一批住户之一。

  2014年,推进民居改造工程15户,全村100多户村民的居住环境明显改善。到了去年,坎子山村推行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首批共有47家、148人可以搬进交通更加便捷的新楼房。

  搬下去后生计如何维持,也成为一个大问题。

  魏登殿带着记者看了100多亩荒地,今年将平整出来,分给搬迁户耕种。此外,联合国国际农发基金给搬迁户每户补助2.2万元,建羊栏,并配十几只种母羊。“办法总比困难多,如果不走出那一步,只能永远困在原地。”

  3年前已经搬进新农村的魏高印在村里第一个开起农家乐。上半年,魏高印陆陆续续接待了十几桌游客。驻村干部给他出主意,置办几张特色餐桌,把家里客房再装修一下,做民宿。等到今年十月村里的景区开了园,周边省份和本省的客人会越来越多。

  李意莲今年八月就要住进新房了,“以前全家7口人挤在60多平方米的地方,羊栏挨着厨房,厨房和卧室在一起,不卫生。搬进楼房,可就省心多了。”

  魏登殿对记者说:“40多年前我当上村干部,心里头最想干的一件事,就是改善大家的住房条件。居住条件改善了,人才有精神头去好好发展事业,才能一天过得比一天好。”(经济日报·记者 李华林)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