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家中洗澡竟遭黑客直播?!家用系统谨防“
现在,很多人都给自己家里安装了家用摄像头,可以通过手机,实时家里的情况,安全。可是,这种方式真的安全吗?近日《长江商报》报道,武汉的吴女士就遇到了被“直播”的。吴女士为了可以实时看到自己在家饲养的两只宠物猫,从团购网站上购买了一款家用摄像机。到货后,吴女士把摄像机的镜头朝床铺和浴室的方向安装。有一天,吴女士在洗澡前,突然听到摄像机里传出怪声,当她登入手机APP查看画面时,把自己吓傻了,“我登入系统看到有两个人正在观看”。吴女士发现,手机显示画面停留在自己的身上,当她闪躲镜头时,机器竟然也跟着转,吴女士赶紧拔掉了插头。其后,吴女士与一同团购的14名买家联系得知,有3人都了类似的情形。
家用系统被非法破解和入侵,造成当事人隐私被“围观”,者应该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如何才能有效消费者的隐私?为此,笔者采访了大成(南京)律师事务所律师陈华和山东科技大学院副教授明。
◇行为本身涉及多方主体的相关法律责任,包括:行为了他人的隐私权;非法侵入他人网络系统的,的财产权;因家用摄像头等网络智能设备自身问题导致消费者隐私被泄露,商品生产者需要承担赔偿责任。
◇家庭生活的网络化、智能化、科技化、便利化是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趋势,应针对生产、销售、使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快立法调研,尽快完善原有的消费者体系,出台专门的物联网法律,构建对消费者的立体网。
◇建立健全工商、质监、网监等职能部门对智能网络设备动态监管和协作执法机制,形成执法合力,并加大执度,发现问题,“线上线下”同步处置,威慑和打击违法犯为。
当前网络安全问题频发。据报道,2014年9月,有网友发现,通过某网站可以实时观看深圳市19个摄像头的画面;2015年初,主营安防视频产品的某公司被爆有严重的安全隐患,部分设备已被境外IP控制……
“实际上,网络安全问题一直是存在的,只不过因为随着家用摄像头等智能设备的普及,这一问题越来越被所关注。”明表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智能网络设备的普及,以前动辄上千元的设备,如今仅需区区二三百元就可以买到;买来后,同电脑一连接,下个软件装上,就能使用了。这些智能设备的购买、安装和使用都非常便利。二是智能设备的技术门槛不高,巨大的市场需求引发众多企业争相进入,产品质量鱼龙混杂,安全难以保障。如有的设备存在后门,可以直接获取系统的shell权限、执行shell命令;有的网络视频系统存在远程代码可执行漏洞等,无论哪一方的漏洞都导致密码极易被破解,摄像头就可以被黑客任意控制。三是生活节奏的快速化和生活观念的改变,人们对新鲜事物,尤其是对新兴电子产品带来的新生活方式的接受程度逐步提升,但是相应的监管和立法没有同步跟进,导致出现诸多问题。四是很多的安全防范和意识较弱,在享受科技改变生活的同时,自身的防范意识不强,比如摄像头直接对着卧室、浴室等隐私区域,不经常更新防护系统、查杀病毒,或者习惯性地让设备待机等,也会给黑客可乘之机。
一是行为了他人的隐私权。消费者购买家用摄像头后,一般都是布置于客厅、卧室等隐私区域,而且拍摄的内容大多涉及个人及家庭的生活。未经许可,擅自“围观”或“直播”他人的生活,不管法侵入网络系统的“黑客”,还是“搭便车”的围观者,都了他人的权益。人可以依法要求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可以依法要求损害赔偿。
二法侵入他人网络系统的,了的财产。电脑、由器、智能摄像头等网络设备及软件系统、电子数据都是的财产,受到法律的。不管是破解密码还是“撞库”原始密码,只要是未经许可侵入他人的网络系统,操控他人的网络设备,就属于违法,轻则了他人的财产所有权和使用权,重则给他人财产造成损失的,须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如果利用破解的电脑系统,窃取了他人的银行账号、密码、保险、就医、求学、家庭财产配置等隐私信息,并非法、出售或盗取财物的,只要情节严重,就可能构成刑事犯罪。
三是因家用摄像头等网络智能设备自身问题导致消费者隐私被泄露,商品生产者需要承担赔偿责任。如果产品存在设计缺陷,不符合国家的相关安全标准,不具备基本的安全防护和保障功能,或者是产品存在质量问题,无法提供正常使用需要的安全防护和保障功能,造成消费者隐私外泄,则商品生产者应依法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使用摄像头并不,关键是不能缺少监管和法律约束机制。”陈华认为,物联网是当前国家的重点发展领域,家庭生活的网络化、智能化、科技化、便利化是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趋势,因此,应针对生产、销售、使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快立法调研,尽快完善原有的消费者体系,出台专门的物联网法律,构建对消费者的立体网。同时,还应建立健全工商、质监、网监等职能部门对智能网络设备动态监管和协作执法机制,形成执法合力,并加大执度,发现问题,“线上线下”同步处置,威慑和打击违法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