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家居行业  家具

武汉“瓷娃娃”余静的“自救”与“助人”

“你们在家里憋得发狂的日子,却是我们一年四季的日常。”余静对记者说。

余静是一名成骨不全患者,民间俗称“瓷娃娃”,现居住于武汉。她平时是靠轮椅代步。成骨不全患者容易骨折,且躯干发育异常。因此,她无法站立,更不能行走。武汉封闭出行后,特别是完全封闭小区后,身高仅有80厘米的她,究竟是如何解决生活困难的?

她,不仅要自救,还不忘救助他人。

“神通广大的APP几乎都失灵”

余静1975年生人,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武汉人。但是她有很长一段时间跟家人在宜昌生活。2006年,余静离开父母,回到武汉,目前独居在洪山区一套廉租房内。

疫情之初,因对新冠肺炎的传染性认识不足,余静回忆称,她并没有太放在心上。

直到钟南山确认病毒可以“人传人”、武汉宣布封闭出行时,余静才意识到事情严重了。既便如此,她仍然很乐观,以为不需要多久就可以解除封锁。

“拐点并没有到来,粮食已经先敲了警钟!”余静回忆说,过去“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机,足不出户就可一应俱全”的好日子中断了。

“这些神通广大的APP几乎都失灵,偶尔有商家接单,也由于管控,要么需要我到指定地点自取,要么只能送到小区门口。”在以前,她通过各种平台购物,骑手会把东西送到家门口,顺便带走垃圾。原本每个周末,都有武汉义工联派的志愿者,陪她去购物、逛花市。现在,这一切都无可奈何地戛然而止。

“武汉微邻里”小程序是武汉市各个社区工作人员与居民沟通的官方平台。余静在“微邻里”上试着问网格员能否帮忙买菜。第二天下午,网格员取到菜后通知她下楼交接。余静问能否送到门口,她说只能送到楼下。

下楼拿菜,对她并非易事。“拿菜回家确实是费了不少劲,拎不动也拖不动,要分几次拿。拿回来还要把每种菜的包装消毒,再放进冰箱,然后再给自己消毒,总之很繁琐。”

一周后余静买了第二次菜。当时正赶上业主微信群里有人组织团购。余静随即买了一瓶酒精、三十枚鸡蛋和十一斤蔬菜、两筒面条,这足够她吃大半个月。“不囤货不行了!”

“不过这些东西不再需要我下楼取了,而是由邻居们帮我送到家门口,甚至在丰巢里躺了三天的快递包裹,邻居也爽快地帮拿上来了。”余静这才如释重负。

“我们残障朋友现在总结说,平时要跟邻居多联系,关键时刻,才能守望相助。”余静说,“远亲不如近邻。当你真正需要帮助的时候,身边的这些邻居能救你。”

余静在庐山西海旅游。 受访者供图

“不敢下楼是因为不敢坐电梯”

“普通人憋得发疯,是因为他们有社交需求,而我们本来就足不出户。你们无法忍受的日子,却都是我们的日常。”

“对我来说,下一趟楼成本太高了。”跟其他人一样,疫情让她也必须全副武装,回家后也必须消毒。“电梯没有低位按钮,平时按电梯我自己带一把尺子做辅助。有时遇到好心邻居帮忙按一下。”余静表示,万不得已才下楼,封闭出行以来只下楼2次,为了扔掉生活垃圾,因为每周的保洁阿姨也来不了了,“现在不敢下楼也是因为不敢坐电梯,多少有些担心气溶胶。听说我们这栋楼有确诊病人,也不知电梯消毒情况如何。”

挑战最大的不止是坐电梯,还有给轮椅消毒,“我回家后,从头到脚都要消毒一遍,再对轮椅消毒一遍,要花二十多分钟。工作量比较大。”

“没有这种经验的人,可能想象不到会有这么麻烦。”余静解释说,“轮椅消毒的地方很多,手推圈,四个轮子,扶手,刹车。我必须从轮椅上转移到另外的椅子上,转过身来对轮椅消毒。每一次转移,我必须用双手做支撑,而手接触过的其它地方也要消毒。这无疑多了不少工作量。”

余静在武汉东湖绿道。受访者供图

“被疫情冲击得七零八落的日常生活”

“受疫情影响,我的作息时间跟往常不同,现在大多数时候是十点多起床,起床后直接吃中饭。偶尔中午起床,三顿合一顿解决。武汉的早餐品种丰富,几十种不重样的花式过早是全国闻名的。但是如今都吃不到了。现在,只能在家天天煮面条。”余静表示,过去的规律生活被疫情冲击得七零八落的,“节奏乱了,无法完全静心。”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