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静安:老建筑里,红色基因这样激活
原标题:上海静安:老建筑里,红色基因这样激活
上海市静安区新闸路613弄12号,有一座历经百年风雨的旧式石库门里弄住宅建筑,这里是彭湃烈士在沪革命活动地点,曾见证了中共中央军委机关的峥嵘岁月。近日,“中共中央军委在上海(1925-1933)史料陈列展”在此与观众见面,也标志着静安区“深化红色文化资源发掘保护工作”进入新阶段。
上海是党的诞生地,静安是党在上海早期活动的核心区域。上海30余处早期中共中央机关旧址中,有20余处在静安,区内有99处重要革命遗址遗迹及8所市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场馆。2019年7月起,静安启动“红色遗址保护、红色基因传承、红色品牌打造”三大行动,着力推进红色文化品牌建设。从展览到场馆,从书籍到路线,静安的红色基因将在更精心的守护中得到更深入的传承。
修缮保护:重现当年峥嵘岁月
“布展前,相关部门先用约两年时间对建筑进行了修缮。由于旧址房屋原始结构破损严重,施工前要先用内部钢管架支撑加外墙面硬拉结的方式进行整体加固。”静安区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郭晓静说,按照文物建筑“不可改变建筑原状以及最小干预”的修缮原则,在外立面还原了门楣及清水青砖和红砖,内部则还原了天井、客堂间、后天井、灶批间、前楼、亭子间以及晒台等结构。
如今,建筑里的展览以“风雨经远里,军史丰碑地”为主题,讲述中央军委1925年10月成立至1933年1月离开上海向苏区转移这段近8年的历史。观众置身其中,可通过展品、文字及影像资料等感受当年周恩来、彭湃、杨殷等革命领袖和人民英雄曾经的战斗。
展览开展的同时,“早期中共中央机关在上海研究中心”也宣告成立。依托这一研究平台,该研究中心每年将定期举办学术研讨会,深入发掘宣传中国共产党早期在上海活动、奋斗的光荣历史。
2019年国庆期间,位于静安区成都北路上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陈列馆经修缮后也重新对公众开放。其中,有152项珍贵史料是新增展项。展陈中,有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初的重要文献《共产党》月刊全六期,1949年7月1日的《劳动报》创刊号,11个不同版本的邓中夏所撰写的《中国职工运动简史》等书刊,40枚工会证章实物等。老石库门建筑呈现的红色历史已吸引了不少参观者前来寻访红色力量。
此外,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毛泽东旧居陈列馆的修缮提升工作也已完成,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旧址和中共中央特科机关旧址的场馆筹建工作也在有序推进。
沉浸其中:情景党课重温初心使命
做好修缮保护,也创新特色宣讲。记者采访了解到,静安区为讲好红色故事,想了不少“新点子”。
2019年7月,上海毛泽东旧居陈列馆推出名为《印迹》的情景党课。由陈列馆讲解员主讲并主演,参观者则通过浸入式体验亲身参与课程,通过党课了解毛泽东在上海工作的一段历史,体会共产党人的坚守。
上海毛泽东旧居陈列馆位于上海静安区茂名北路120弄5、7、9号(原慕尔鸣路甲秀里317、318、319号)。1924年,毛泽东第十次来到上海工作时曾在这里居住了半年,这是他在上海居住时间最长并和杨开慧一起开展革命工作的住所。
记者看到,党课中,主讲人和部分参观者换上了当年的服装,在情景互动部分,参观者还能体验一把“对暗号”的经历:参观者拿着信件扣响门环,与门内的授课人对上暗号后,才能走进党课的下一幕。客厅里,参观者可以听到一封家书,那是杨开慧写给毛泽东未寄出的书信节选,还可参与朗读毛泽东的《蝶恋花·答李淑一》。
“我们希望用这些方式,让参观者在红色场馆里触摸伟人作为普通人的一面,感受一场革命浪漫主义洗礼,感悟共产党员的默默付出和牺牲。”上海静安文史馆馆长朱润说道。
情景党课已在静安多处红色地标开讲,如中共上海地下组织斗争史陈列馆暨刘长胜故居的《印痕》、中共三大后中央局机关历史纪念馆的《足印》、上海蔡元培故居陈列馆的《印象:金色启蒙》等等。据悉,精彩的课程颇有些“一票难求”,截至目前,共接待346批次参观者,参与人数达7400余人次。
“剧透”2020:红色文化内涵再提升
记者了解到,静安还有“一展、一书、一剧、一批场馆、一系列路线、一批品牌”的计划,将在2020年继续深化红色文化资源保护。
据介绍,2020年7月1日,静安计划在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举办“中共中央早期机关在静安(1921—1933)”展览,以珍贵历史影像图片展现静安深厚的红色文化内涵,完整呈现这一时期中共中央机关在静安的奋斗历程,并进行巡展。
同一日,由静安区委党史研究室编写的《红色静安——100年100个故事》(暂名)也计划出版,并将在静安全区发放。
- 标签:
- 编辑:杨保录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