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非遗文化展会在文化园举行
株洲晚报6月1日讯(记者旷昆红成姣兰陈驰姚时美/文记者汪成谢慧/图)昨天下午两点,作为株洲晚报报庆十五周年特别活动之一,由株洲晚报、市群艺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心共同承办的“株洲非遗文化展会”在文化园世纪广场举行,市民朋友们享受了一场视觉与服务并存的盛宴。其中,《思情鬼歌》、炎陵客家山歌、三人龙这些“文化大餐”,更是获得了市民的啧啧称赞。本报列出了这次盛宴的各种大餐,请您来点评。
“我哩满哥哥鬼也哦嗬呀,昨日搭个信呐,害得你哩妹妹哎呀依子哟,眼望穿呐你个哒鬼耶”赞美自然,歌唱爱情,在音符中展现醴陵“满哥鬼”、“妹妹鬼”对爱情与生活的态度,这便是醴陵民歌《思情鬼歌》。《思情鬼歌》形成于清末民初,通过口耳相传流传至今,并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昨天,歌者袁猛玲和史晓林表演完下台后,人群中有一人拿着《株洲晚报》上介绍《思情鬼歌》的那一版,到处找人问,“请问《思情鬼歌》什么时候唱?”当记者告诉他这个节目已经表演完毕时,他露出了失望的表情。他叫易建科,60多岁了,这次是特意来听《思情鬼歌》的,“我住在株洲市和浏阳市交界的地方,为了听到这首歌,我昨天就赶到了住在田心的哥哥家,没想到节目开始得这么早,竟然错过了。”
易建科说,他很小的时候在田间跟着父母劳作,听到有人唱《思情鬼歌》,“歌声很动听,在我心目中,没有任何歌曲能超越这首歌。”随后,易建科找到袁猛玲和史晓林,向他们表达了对这首民间歌曲的喜爱。两人被易建科的诚意打动,为他清唱了一段,“谢谢你们,总算弥补了一点小缺憾。”听完后,易建科感慨地说。
只需一把刻刀,一张剪纸,一张红纸,一张漂亮的喜字就剪出来了。昨天下午,两个12岁的小女孩张紫瑶与刘依,向市民展示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百井剪纸。
昨天,年过六旬的刘阿姨特意赶来,咨询学百井剪纸的事情,为的就是圆年轻时的梦。刘阿姨是芦淞区人,“我年轻的时候,百井剪纸在村里很流行,女孩们都去学,就像古时候学刺绣一样。”刘阿姨说,她18岁时也学过百井剪纸,可刚学几天,就跟着父母搬了家。“离原来的家远了,当时交通又不方便,就放弃了。”她说,再加上后来为生活奔波,就忘了当初学的那些。
株洲新闻网常年法律顾问:湖南德信律师事务所主任,湖南省首届优秀青年律师 石爱莲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