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体

漳州东山:“千变”沙洲的新变化

这是3月26日拍摄的福建漳州东山县岐下村附近海域的鱼骨沙洲(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原标题:“千变”沙洲的新变化

3月末,多云无风,福建漳州东山县岐下村的内海平静得像一面镜子。61岁的村民陈炎松驾驶着小舢板,从星罗棋布的渔排间轻巧地驶过,在“镜面”上留下一道长长的波痕。

从岐下村码头到鱼骨沙洲的水路有10多分钟,老陈已经记不得走了多少遍,但每次到了沙洲,他又会察觉到些许不同。“没有人能踏上同一片鱼骨沙洲。”老陈听起来颇有几分禅意的话,却是鱼骨沙洲过去几十年来“千变万化”的真实写照。鱼骨沙洲位于岐下村内海与外海交界处。海潮从东岸退去,从西岸回来,形成的旋涡汇聚海砂,不断沉淀,造就了细长的鱼骨沙洲。鸟瞰之下,沙洲像是一尾脊背露出水面、奋力回游的大鱼。

这是3月26日拍摄的福建漳州东山县岐下村附近海域的鱼骨沙洲(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沙洲每天都在变化,涨潮时,沙洲面积只有数亩;退潮后,沙洲面积可达500多亩,落下许多来不及逃走的水母。

沙洲每年都在变化,因为潮水和季风改变,每年初“鱼尾”摆向东南,到了年末,“鱼尾”又摆向西北。

在老陈的儿时记忆里,那时的沙洲有成片的野草,几株木麻黄树,数不清的海鸥和海龟在沙洲上栖息,调皮的渔家孩子时不时到沙洲上偷鸟蛋。

老陈的美好回忆,止于上个世纪末沿海采砂业的兴起。海砂被抽取上岸,沙洲面积也渐渐缩小。2000年初,涨潮之时甚至几乎看不见沙洲。

10多年前,当地党委政府开始严控采砂、严打盗砂。老陈欣喜地发现,采砂船消失了,沙洲渐渐又变大了。“现在海鸥又回来了,游客少的时候,沙洲上又能落几千只。”

2017年,因为一条短视频,鱼骨沙洲成了网红旅游“打卡点”。为规范游客行为,也为保障游客安全,岐下村2018年出资成立了旅游公司,老陈当上了负责人。“最多时一天有4700多人挤上沙洲,我们准备限制到一天2500人,还配备了安全员、救生员。”

如今,从岐下村码头到鱼骨沙洲有130多条接驳船,渔民在闲暇时摆渡游客,赚些外快。有的渔民成为专职接驳员,年收入10多万元。

3月26日,福建漳州东山县岐下村村民陈炎松(左一)驾驶着小舢板载着客人返回码头(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这两年有很多人联系我们,说要到沙洲上搞餐饮,村民们坚决不同意。这是祖宗留下的宝贝,怕污染。”老陈笑着说,去年岐下村用旅游公司收入的100多万元,新修了一条村前路,新建了一个公园。(记者 林超)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余秋雨 千年一叹
  • 编辑:杨保录
  • 相关文章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