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食品

“习书记教我敢担当善作为”

采访对象:林爱枝,1940年2月生,福建永泰人。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68年在四川成都新都机械厂工作。1970年到福建日报社工作,先后任编辑、福州记者站站长、总编辑助理、记者处处长、编委。1989年任福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1995年调任福建省新闻出版局局长、党组书记、版权局局长、出版总社社长。2008年退休。

采 访 组:邱然 陈思 黄珊

采访日期:2019年6月11日

采访地点:福建省西湖大酒店

采访组:林爱枝同志,您好!习近平同志任福州市委书记期间,您任福州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请您讲讲你们工作上的交集。

林爱枝:1989年夏天,我到福州市任市委宣传部部长。半年以后,习近平同志来福州任市委书记。上任伊始,他就同市委班子里每一位同志都一一谈话,了解各人负责领域的工作情况。他找我了解福州宣传工作的情况时,我说:“习书记,我刚来半年多,对工作了解得也不是太细,只能说说大的方面和目前存在的比较明显的短板。”当时福州市的底子比较薄,全市每年的宣传经费只有7万元,作为沿海省会城市,甚至没有一份完整的机关报,等等。

听了我的汇报,习书记耐心地说,我刚从宁德来,宁德是比较落后的地区,福州作为省会也不见得很好。目前我首要的工作是抓经济工作,对宣传工作也要抓,但可能抓得没有经济方面多,宣传工作的重担就都交给你了。咱们定个规矩:你在年初定个全年的工作计划,然后上常委会讨论通过,后续工作就按照讨论通过的来做。在工作中有什么重大事项,你觉得有必要上常委会研究决定的,就随时告诉我。也就是说,任何工作,无论有多大困难,分管常委都要先克服,实在解决不了的你随时找我,我会帮助你。这就叫“年初得令而去,年终交令而来”。

习书记的态度很诚恳,讲的话也很实在。听了他这一番话,让我心情大不相同。在感到沉甸甸的责任和压力的同时,更多的是激发出了工作的热情。上级领导给予我充分的自主权,放手让我做工作,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干好呢?!怀着这样的心情,我放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原本我以为习书记真的是不怎么管我,由我去折腾。后来我发现,他那么说,是为了让我鼓足劲头,勇于担当。真到了工作中,只要我有事找他,向他请示、请教,他即使手头很忙,也都会热情地帮助我,身体力行地启发我做工作,帮我解决问题。

采访组:后来您又向习近平同志补充汇报了宣传工作的情况了吗?

林爱枝:是的。我回去做了功课,专门找了一个时间向习书记汇报了福州市宣传工作的基本情况,直言不讳地谈了工作中一些问题,这次谈得比较细。

举例的时候,我就拿我熟悉的报纸来说了。我说,作为省会城市、开放城市,福州至今没有一张像样的机关报,这是很不应该的。现有的《福州晚报》尽管是市委机关主管主办的报纸,但办得不够大气,搞得像个小报,给人印象很不好,省会城市的机关报怎么能办成这样呢?这是市委宣传工作的一个短板,现在应该考虑扩版、增加栏目、充实内容。否则,就和省会城市报纸的地位不相称。

我说:习书记,之前我已经想了很长时间了,《福州晚报》不仅要扩版,风格也要有所变化。我们应该坚守党报的性质,同时也要具备一些晚报的特点,这样我们就更能贴近群众生活,为广大老百姓提供知识和服务。

习书记听了我的思路很高兴。他说:对,就这样做。你分析的都符合实际。福州是省会城市,现在又面临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各方面工作都应该紧紧跟上,和省会的新时期新任务相配合。扩版考虑得很好,应该适时提上议事日程。你们先研究出一个详细方案,到时上常委会讨论决定,再进行实施。

很快,市委常委会讨论通过了《福州晚报》扩版的决定。于是,这件事就列入了市委的重要工作日程,成为市委宣传部的重点工作。消息在晚报社传开后,全社上下热情洋溢,大家都认为这是《福州晚报》发展的新开端,都希望自己能为报纸更上一层楼出一份力。于是,如何做好报纸的扩版工作成为热门话题。报社的同志们时常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大家在一起议论的、争论的都是扩版工作,提出了不少好主意、好办法、好建议。切磋业务、提高自身能力成了报社同志的自觉言行。扩版,成为激发大家积极性的良好契机。

每当扩版工作遇到重要关节和难题,我就及时向习书记汇报,请他定夺。习书记总是不辞辛苦,亲力亲为,和我一起对每一个版的特点都进行仔细分析。习书记对我说,报纸是面对读者的,在改革开放年代,在市场经济形势下,必须以报纸本身去赢得读者,也就是说,扩版后的报纸要最大限度减少行政发行手段,尽力适应市场,提高报纸自身质量,让读者愿意订阅。他还说,《福州晚报》所担任的机关报任务,就由一二版全权负责,这两个版面必须有质有量地担当起来,及时地、充分地传递市委、市政府的重要信息和工作部署,让全市所有单位工作有指向,让全市人民了解全市的工作情况;其他各版,则要按各自的业务定位办出自己的特色,让读者翻开报纸就能找到自己喜欢阅读的内容。同时,整张报纸风格要和谐,有趣味性,有知识性。

习书记还针对体育版提了个建议。他说,我们报道全国性的重要赛事,自然要及时、准确,避免疏漏,但在此基础上,也不要只是讲干巴巴的结果:这个运动员得了冠军,那个运动员得了亚军。我们也要把平时教练员艰苦奋斗、运动员刻苦训练的故事挖掘出来,展现给读者,这样才会引起大家的兴趣。

另外,习书记还建议我们开设一个理论版。他说,一个机关报,没有理论支撑,这个报纸的分量是不够的。好的理论文章可以提升晚报的学术水平,也能提高党员干部学习理论、运用理论的兴趣和能力。

关于我们计划的“兰花圃”副刊,习书记出谋划策说,你最好找几个知名的作家来当副刊的“台柱子”,把作品的水平带动一下,增加可读性。这样一来,大家看了你的副刊,才会觉得这确实是一个坚实的阵地,有利于进一步培养我们的通讯员、专栏作家。

采访组:扩版后来进行得顺利吗?扩版之后的效果如何?

林爱枝:我们当时扩一个版要投入两三百万元。关于这些问题,习书记很痛快地说,你去做就是了,怎么想的就怎么做,有困难来找我。习书记这么支持我,让我很激动。我干脆地说,好的,习书记,我马上进行扩版筹备!

《福州晚报》在1991年1月开始扩版,扩版完成后,报纸的各项工作都有序开展。《福州晚报》从那时起正式形成了“党报性质,晚报特色”的办报方针,这在当时的全国晚报家族中是独一无二的。《福州晚报》的办报宗旨是:宣传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反映社会特点,反映侨乡、对台、文化名城特点等。办报思路是:立足福州、辐射八闽、面向全国、放眼世界,融思想性、新闻性、服务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开放型机关报性质的晚报。编辑方针是:宣传政策,准些再准些;反映现实,快些再快些;传播信息,多些再多些;联系群众,近些再近些;珍惜笔墨,短些再短些;版面编排,精些再精些。

我们积极采纳习书记的建议。如“兰花圃”,我聘请名家为我们写专栏,以提高质量,像秦牧、郭风等知名作家都给我们定期供稿,使文艺副刊的作品文学性更强,水准更高;同时我们还广交作者,丰富稿源,上海、吉林、天津、江西、四川、山东等都有作者投稿。如体育版,读者面广,讲究新闻时效,及时报道各种赛事情况、体育活动动态。不仅报道赛事结果,还积极反映运动员、教练员的精神面貌、赛场风格、吃苦耐劳精神等等。

《福州晚报》还首次设立了文艺评论专页。都说创作与评论是文学事业的两翼,如果有一翼软弱无力,那是飞不起来的。因此,我们在这个专页上组织本省社科院、高校及全省文化工作行业的文艺评论工作者评介本省作品,也推介在全国有影响的作品,借以提高专版的质量,也提高读者的阅读欣赏水平。

第一次扩版后,《福州晚报》赢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奋起直追,从一个不起眼的小报发展成为全国晚报家族中成绩名列前茅的一员。

《福州晚报》顺利扩版,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经历了这件事,我们对习书记更是刮目相看了。他对宣传口工作的熟悉程度,他对办报办刊有如此清晰的思路,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其实,地方工作在很多方面都是相通的,只要领导干部有一个完善的大局观,有一个长远的战略规划,各项工作的目标有一个统一性,那么他就能对各个部门的工作都有相当深刻的理解。

采访组:《福州晚报》二次扩版也是在习近平同志鼓励之下推进的,请您讲讲这个过程。

林爱枝:《福州晚报》1991年初正式开始扩版期间,报社的硬件和人员都要适应一个大报的要求,显得非常局促。报社的编辑部就那几间小小的办公室,印刷厂只有那一点点地方,厂房不够用,还借用了农委大院一块地方。

1992年春天,《福州晚报》扩版后顺利运行了一年多,各项工作进展都很顺利。我觉得办公条件的问题有必要跟习书记反映一下。于是,我找了个机会对习书记说,现在报社的编辑部、印刷厂地方太小了,办公和印刷条件都不行,扩版以后跟不上形势了。以后给报社盖个楼才能解决。您有空可以去报社看一下。习书记爽快地说,好,我去看。

很快,习书记就抽时间去报社考察。他看了办公空间、厂房,确实是捉襟见肘。他对我说,我了解情况了,很快给你答复。

不久,我跟习书记出去检查卫生城市创建,途中他跟我谈起工作的事。他说,你们不是一直申请要盖晚报办公楼吗?好,我同意盖楼,但有个条件,就是你要进行第二次扩版,这样我就批准给你盖楼。咱俩交换。

我听了以后大笑,说:习书记,原来你打这个主意啊!

习书记说,是啊,最迟明年,《福州晚报》就要考虑再次扩版,不要等形势逼迫我们了再手忙脚乱往前赶,那样工作就滞后了。

我说,习书记,您的指示我记住了,我回去马上跟晚报商量一下,尽快向您汇报。

那时我的心情比较复杂,也有点儿矛盾。习书记指示《福州晚报》二次扩版,说明对我们的工作非常重视,对晚报的发展无疑也是好事。但我高兴的同时,也觉得压力太大了,第一次扩版我就觉得很不容易了,上了一个大台阶,费了大力气,搞得满头大汗,再搞第二次扩版,发行、经营都会面临更大压力,我很担心连续扩版会力不从心。

我下来就找晚报两个老总商量,他们也不像第一次扩版时那么热烈响应了,而是有所顾忌。连续两年扩版,发行压力比较大,现在还不像以前,亏本了财政会给补贴,我们扩到多大,就要做多大的生意。之后,我又跟宣传部副部长研究了一下,他也不好说什么。他说,习书记提出来了,不扩行吗?我说,习书记既然提出来了,自然有他的考量。究竟扩版有什么好处,不扩版有什么坏处,我们都分析清楚,自然就能作出决定了。

我考虑得差不多了,又找习书记谈。习书记耐心地给我讲:《福州晚报》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日刊报纸,如果版面不够多,就难以给市民提供够用的资讯,资讯量的高低又直接决定读者对报纸的需求,报纸不扩版,经营工作也上不去。现在,福建省的经济马上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福州作为省会城市更是一马当先,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很快就会和过少的版面承载量形成矛盾。所以,未雨绸缪,先行一步,是大有必要的,能给未来争取到做大做强的空间。同时《福州晚报》所承载的宣传作用,也会在扩版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出来,无论算政治账还是算经济账,扩版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你报纸的规模扩大了,人员规模、办公场所自然也要扩大,我给你盖大楼是顺理成章的事。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习书记一番话令我茅塞顿开,我当即说:习书记,我明白了。那咱俩就说定了,你盖晚报大楼,我去组织二次扩版。

习书记还指出,二次扩版,怎么扩,扩什么,也要认真研究。要在突出党报性质的同时,着力增加信息容量,不断改革版面,争取把晚报办得更活泼、更有特色、更具可读性。

1993年1月,《福州晚报》进行第二次扩版,改成对开 8版的大报,同时又增办了一些栏目和专版,有了读书版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