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进口食品批发贵阳市工作报告 (2016年1月19日 刘文新
一、“十二五”时期工作回顾
“十二五”是我市竭力坚守底线、示范引领,生态文明大发展的五年。获批建设全国首个生态文范城市并取得阶段性成效,“蓝天”“碧水”“绿地”“清洁”“田园”五项计划有力推进,空气质量优良率90%以上,集中式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森林覆盖率达45.5%,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达10.95平方米,新建花溪十里河滩、阿哈湖等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完成南明河水综合整治一期工程,获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全国首批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工作顺利通过验收。生态文明体制机制走在全国前列,首创成立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组建生态“两庭三局”,率先出台《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条例》,实行生态损害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等系列政策措施。“爽爽的贵阳”享誉国内外,成为我们的“金字招牌”。
“十二五”是我市全力改善民生、增进福祉,人民生活水平大提高的五年。持续办好民生实事、有效化解“民生十困”,财政对民生的投入累计达1207.31亿元,年均增长22.2%。38.3万贫困人口、432个贫困村“脱贫摘帽”,在全省率先消除绝对贫困。累计新增城镇就业89.2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实施“教育立市”战略,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营养餐改善计划实现全覆盖,新建改建幼儿园和中小学校677所,新增学位8.7万个,与等地优质学校合作办学34所,贵州(清镇)职教城入驻院校19所,“一本三专”高等教育格局不断提升,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加强,涌现出刘芳等先进教育工作者。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新建改建乡镇卫生院60所,完成中心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启动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成立市医院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县级公立医院综合全面实施。城乡低保、基本医疗、基本养老等保障标准不断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和留守老人关爱救助实现全覆盖。实施公租房建设10.69万套,农村危房2.3万户,完成“三年千院”行动计划项目2431个。向“用水难”宣战,城区饮水困难的127个小区28万余人用上质量洁净、供应稳定的自来水,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516处,新增解决农村饮水安全35.91万人。加大城市农副产品“保供稳价”力度,建成1万亩高标准蔬菜保供和4个二级批发市场、一批生鲜直销超市。加快“新型社区·温馨家园”建设,启动“社会和云”工程,推进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城乡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提升。狠抓社会治安、维稳、安全生产,刑事发案数、万人发案数分别比2010年下降38.4%和49.6%,案件化解率达97%,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53%和44.4%,各类应急突发事件得到妥善处置,群众安全感达97.38%。
(点击查阅更多2016年地方工作报告)
(责任编辑:石兰兰)
过去的五年,文化体育和其他社会事业长足进步,“三足鼎筑”大厦初现雏形,创建花溪文化旅游创新区成效明显,成功举办2015贵阳国际田联世界越野锦标赛、贵州省第九届运动会等重大赛事。国防、人防、、食品药品安全、审计、司法行政、民族教、移民、地方志、档案、侨务、对台、仲裁、气象、老龄、工青妇、关心下一代、慈善、残疾人、红十字、爱国卫生等事业全面发展、成效显著。
“十二五”是我市奋力后发赶超、增比进位,综合实力大提升的五年。与“十一五”末相比,预计全市生产总值从1121.82亿元提升到2890.71亿元,年均增长15.1%(按可比价计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1019.1亿元提升到4015亿元,年均增长3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484.78亿元提升到1060.4亿元,年均增长15.4%。外贸进出口总额从26.42亿美元提升到111亿美元,扣除服务贸易年均增长28.1%。财政总收入从304.64亿元提升到723.3亿元,年均增长18.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从136.3亿元提升到374.15亿元,年均增长22.4%;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重保持在80%以上,收入质量在全省保持最优。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从204.38亿元提升到503.59亿元,年均增长19.8%。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16597元、5976元提升到27266元、11972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78:1缩小到2.28:1。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8%,节能减排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五年来,经济增速在全国省会城市中4年位居第一、2012年位居第二,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从24.4%提高到27.5%,首位度提高3.1个百分点,在全省增比进位综合测评中除2012年外4年位居第一。
市长 刘文新
“十二五”是我市努力深化、扩大,活力动力大增强的五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非公有制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从47%提高到51%,各类企业注册资本突破万亿元,市级行政审批事项从93项减少到67项,“数据铁笼”试点成功,大数据综合治税系统启动建设,“六统一”土地出让和供给制度全面施行,市属平台公司向市场化转型发展,农村产权制度走在全省前列,新一轮行政区划调整和新一轮机构全面完成,建立“借、用、还”一体化投融资运行机制,有效防控性债务风险,实现“有钱运转、有钱还债、有钱发展”。对外平台和载体建设迈上新台阶,形成“四轮驱动”新格局,贵阳综保区一年通过国家验收、当年实现封关运行,航空港经济区一年拉出总体骨架,高新区、经开区作为中关村贵阳科技园核心区一年亮出新形象,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升格为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高标准举办数博会、众筹大会、电商峰会、中国——东盟教育周、酒博会等重大活动,与美国、、、韩国等国家有关城市建立友好城市关系,五年累计引进省外到位资金8000亿元,实际直接利用外资30.72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44.7%和47.1%。
“十二五”是我市致力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大突破的五年。京筑创新驱动区域合作丰硕,中关村贵阳科技园精彩亮相、引领转型,抢占大数据发展先机,寻找大数据产业“蓝海”,城市对外影响力大幅提升。以高新技术和现代制造业为龙头的现代工业、以金融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以都市农业为龙头的现代农业蓬勃发展,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从5.1:40.7:54.2调整为4.1:38.3:57.6。大数据产业从无到有,在全国实现“九个率先”,数据中心服务器达2.5万台,呼叫中心坐席突破10万席,大数据及其关联产业规模总量近千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7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达40%。贵州金融城基本建成,贵阳互联网金融特区挂牌投用,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8772.2亿元和7875.6亿元,金融业占经济总量比重达10.8%,贵·电商平台建成投用,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500亿元,会展经济进入全国省会城市前列,物流业增加值达170亿元,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6.5%。现代农业增加值占一产增加值比重提高到30%,成功举办首届农业嘉年华活动。“5个100工程”完成投资3906.82亿元,小孟工业园、沙文生态科技产业园等一批重点产业园区相继建成,集聚功能不断增强。
各位代表:
过去的五年,我们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着力打造,提请市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13件,制定规章70件,办理代表935件、政协提案1892件,办复率均达100%。扎实开展党的群众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深入找问题、找差距、找目标,着力抓统筹、抓落实、抓提升,不断提高执行力、服务力、公信力。建立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严控“三公”经费,严厉查处各类违规违纪违法行为,勤政廉政建设取得新成效。
“十二五”以来,在省委、省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紧扣主基调、实施主战略,大力推进“六大工程”,全面打造贵阳发展升级版,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率先在全省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新突破。
“十二五”是我市大力突破瓶颈、优化功能,城乡面貌大变化的五年。城乡规划体系形成“规划树”层级结构,“双核多组团”城市空间布局逐步形成,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重大突破,“疏老城、建新城”成效明显。“三环十六射”网全面建成,1.5环、BRT(快速公交)、轨道交通1号线和2号线、西南商贸服务业集聚区综合交通枢纽启动建设、加快推进,龙洞堡国际机场跻身国内千万级大型繁忙机场行列,高速公通车里程近500公里、对外通道达8个,贵广高铁和市域快铁改貌货运场、久永货运专线等开通运营,贵阳进入高铁时代并融入全国7小时经济圈。五里冲批发市场、花溪大道汽车市场、市西批发业态等实现整体转移,孔学堂、筑城广场、城乡规划展览馆等功能性设施建成投用,累计完成棚户区城中村项目183个,城市建成区面积达360平方公里,较“十一五”末增加约130平方公里。建成“美丽乡村”提高型示范点120个、示范带10条,开工建设渔洞峡等中小型水库16座,行政村通村沥青(水泥)通畅率、客运通达率均达100%。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称号,创建国家模范城市顺利通过验收,成功协办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城市对外形象大幅提升。
——2016年1月19日在贵阳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