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食品

定西市人民工作报告?58食品网登录

    (五)着力改善条件,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深入实施“3341”项目工程、“6873”交通突破行动、“6363”水利保障行动和生态屏障行动,千方百计改善发展条件。城镇建设完成投资497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3倍多,市县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92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30.4%,较“十一五”末提高7个百分点。市区新区建设与旧城并重,完成投资227亿元,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4平方公里,人口规模达到18万人。新城区建成定西公园、关川河景观带、生态园、体育公园等一批公共服务设施,市级行政中心实现整体搬迁。旧城区重点实施城中村、棚户区等项目,交通及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管理水平显著提高。陇西县和安定区巉口镇等“一县四镇”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完成总规和控规编制,试点工作有序展开。兰渝铁、宝兰客专加快推进,渭武高速定西段开工建设。高速公通车里程达到267公里,建成二级以上公875公里,县区之间实现二级以上公连接,所有乡镇通沥青(水泥)。引洮一期工程建成通水,二期开工建设,146万城乡居民喝上了甘甜的洮河水,新增灌溉面积16.1万亩。实施土地整治项目180个,完成投资8.83亿元。退耕还林23万亩,造林封育84万亩,新修梯田146万亩,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967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分别达到12.6%和51.1%。强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占比保持在80%以上,退出全省PM10不降反升行列。河道“警长”长效管理机制初步建立,“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人居不断改善。

    五是在改善民生上倾心施力。省、市年初承诺的实事全面办结。城镇新增就业3.1万人。新建行政村幼儿园148个,校舍16万平方米,定西职业技术学院筹建工作通过省级评估验收。市县两级卫生计生机构完成整合,率先在全省推行“13885”健康促进模式。我市及临洮、岷县分别被命名为全省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示范市、县。城乡低保人均补助水平分别提高10%和21%,农村五保人均供养标准提高29%。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理突出问题,全市非正常量较上年下降67.2%,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我们砥砺奋进,迎难而上,努力追求有质量的增长和可持续的发展。这五年,是我市经济总量扩张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我们不会忘记,在定西发展的关键时刻,习总亲临我市视察扶贫攻坚,李克强总理深入灾区一线指导救灾重建,让全市人民倍受鼓舞,倍感振奋!五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归功于省委、省和市委的坚强领导,归功于市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归功于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团结奋斗。在此,我代表市人民,向奋战在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全市各级代表、政协委员、各人民团体、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向人民解放军、部队、和中央、省属驻定单位,向为定西发展作出贡献的老领导、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定西发展的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各位代表!五年来的艰辛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坚定不移走项目带动之,集中谋划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持续强化投资拉动。必须坚定不移走产业引领之,全力推进优势特色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拓宽多元富民产业发展途径。必须坚定不移走创新驱动之,加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着力培育引领发展的新动力。必须坚定不移走民生优先之,倾力解决上学、看病、就业、住房和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不断凝聚发展的强大合力。必须坚定不移走务实苦干之,把树立“三严三实”作风与“三苦”统一起来,不断强化抓落实、促发展的作风保障。与此同时,我们也地认识到,一些制约长期发展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新的矛盾和问题又在不断凸显。主要表现在: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难度不断加大;生态依然脆弱,交通、水利、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大,促进农民增收面临多重挑战,脱贫攻坚任务异常艰巨;传统支柱产业发展面临较大困难,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足,优势特色产业亟需在转型升级中拓展发展空间;土地供应、容量等要素约束不断趋紧,部分在建项目推进缓慢,保持投资较快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城镇发展功能还不完善,新型城镇化建设需加大工作力度;社会发展仍然滞后,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就业创业、教育卫生、食品安全等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依然较重;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还没有得到有效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动力不足,全面深化、扩大的要求更加紧迫;少数干部思想观念、状态和工作作风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廉政建设、建设还需付出更大努力。我们将正视这些问题和差距,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研究解决,决不全市人民的期望!

    (二)加快推进转型升级,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按照“1235”的发展定位,大力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先行先试,加快中成药新产品、中药制剂、配方颗粒、饮片加工和养生健康产品研发。完善中药材仓储、流通、销售体系,建立中药材流通追溯制度,把定西建成西部最大的中药材集散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现代中医药产业中心。发挥马铃薯主食产业开发联盟作用,深入推进马铃薯主食化战略先行试验示范区建设,提升定西马铃薯品牌效应,加快实施以马铃薯主食产品开发为重点的精深加工项目,提升仓储物流、质量检测、科技研发水平,把定西建成国家级马铃薯主食产品及产业开发战略核心区。畜草并重,依托草牧产业科技创新战略联盟,推动种养加销全产业链发展,把定西打造成全国最大的草产业和全省草牧产业大市。科学高效利用引洮水资源,加快发展果蔬产业。大力发展旱作农业、设施农业和生态农业,积极培育种苗、花卉、小杂粮等富民多元产业,扶持壮大龙头企业。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增强农业竞争能力。认真落实“中国制造2025”甘肃行动纲要和“互联网+”行动计划,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和支撑作用,加快提升有色冶金、建材化工、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积极培育发展生物医药、现代物流、文化旅游、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以上。加快提升开发区产业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产业耦合、集群发展,力争定西、陇西经济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组建省级和国家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破解产业发展技术瓶颈,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家。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十三五”末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5%。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靠创新加快新动能成长和传统动能提升,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力商事制度红利,引导中小企业集群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0%。加快推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深度挖掘地域特色文化资源,搭建融资平台,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力争贵清山遮阳山晋升为国家5旅游景区,渭河源大景区建设全面推进。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优势,加快建设中国定西军民应急物流等一批大型物流项目,打通以陇海、兰渝铁和连霍、兰海高速为轴线的现代物流通道。加快构建电子商务、服务包装、融资租赁、售后服务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体系,支持培育汽车后市场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快发展保健养生、休闲餐饮、社区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引导消费朝智能、绿色、健康、安全方向转变,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以上。

    (五)全力保障改善民生,加快建设幸福定西。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加快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中高职一体化教育,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和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积极促进就业创业,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全面落实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和各类免费职业培训行动,提高就业保障能力。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鼓励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落实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加强城乡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制度之间的衔接配套。推进医养结合,构建健康促进新模式,强化医疗及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创建全省中医药工作先进市。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健全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和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全面改善体育基础设施,推动全民健身,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在更多领域推行购买服务,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和多元力量参与公共服务。全方位抓好安全生产,全过程加强食品药品监管,构建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安全治理体系。深入推进平安定西建设,完善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社会矛盾排查预警和多元化调处化解机制,加快建设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体系,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全力保障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

    四是培育壮大新型工业。加快推进结构性,围绕优化存量、引导增量、主动减量,制定去产能实施方案,遏制和淘汰没有市场需求的落后产能,重点通过资产重组、产权转让等方式“出清”一批“僵尸企业”。扎实开展降低实体企业成本行动,进一步清理规范中介服务,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和运营成本,鼓励市内企业互为市场,支持困难企业去库存、去产能,尽快扭亏增盈,渡过。编制完成定西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康美甘肃西部中药城、碳素预焙阳极生产线等132个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力争华润岷县新能源、甘肃印象核桃精深加工等15个项目完成前期工作,史丹利年产50万吨复合肥等38个项目建成投产,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扶优扶强,扶持岷海、扶正、一方等中医药企业加快技术和新产品研发,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建立健全支持企业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和创新政策机制,新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家。建立小微企业互助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支持小微企业提质增效,提高企业直接融资能力,鼓励凯凯农业、民祥牧草等企业在“新三板”上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户,产值过亿元企业6户。

    三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深入实施全省“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努力建设国家级和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旱作农业示范区、特色产业种植。积极推进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先行先试工作,建立标准化药源80万亩、种子种苗繁育6万亩。争取开展配方颗粒生产,加快当归等道地药材全产业链开发,中药材加工能力达到40万吨、静态仓储能力达到90万吨。实施国家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建设项目,注重新药创制和中药食品、养生保健品及大健康产品开发,争取将党参、黄(红)芪等品种列入国家药食同源目录,加大“岷归”等道地药材品牌建设和力度。以推进马铃薯主食开发为方向,认真落实《定西市马铃薯主食产业开发实施方案》,强化资金扶持和科研支撑,加速推进先行试验示范区建设,建立主食开发标准化120万亩,主食产品加工能力达到10万吨。注重供给侧调整,增加科技投入和机械化投入,强化农机农艺融合配套,积极支持马铃薯新品种选育,加强良种扩繁体系建设,生产脱毒原原种10亿粒,原种达到6万亩,一、二级良种稳定在150万亩以上,马铃薯种植单产和品质不断提升。抢抓国家加大扶持的机遇,推动草牧产业总量迅速扩张,争取在全省全国产业布局中赢得先机、掌握主动。认真落实《定西市草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种植优质牧草136万亩,牧草青贮加工能力达到350万吨以上,玉米秸秆利用率达到65%。新建规模养殖小区200个,肉羊饲养量达到600万只、肉牛饲养量达到60万头。依托草牧产业科技创新战略联盟,积极引进畜牧养殖、加工企业,延长草牧产业链条,草牧产业增加值达到26亿元。加快发展高原夏菜和设施蔬菜,新增设施农业2万亩,蔬菜种植面积达到75万亩。发展经济林果8万亩。完成全膜双垄沟播种植359万亩。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50万吨以上。

    (三)合力攻坚克难,灾后重建取得决定性胜利。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山洪泥石流等重特大自然灾害,全市上下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科学组织抢险救灾,努力把人民群命财产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5.10”岷县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灾后重建任务全面完成,共实施重建项目293个,完成投资21.7亿元。“7.22”岷县漳县地震灾后重建任务基本完成,共实施重建项目1431个,完成投资116.6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98%。重建城乡居民住房6.88万户,维修加固7.95万户。岷县梅川、漳县大草滩等7个小城镇建设加快推进,15个重灾村和48个集中安置点建设任务全面完成。省内异地安置区基本建成,1690户7713名群众顺利搬迁入住。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项目全部建成投入使用,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4.15”临洮地震灾后重建已建成住房、学校等项目18个,完成投资5800万元,占规划投资的80%。通过灾后重建,群众住房条件得到历史性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大幅跨越,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升,灾区面貌焕然一新。

    未来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总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定西时的重要,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共享发展,按照市委“八个”和“八个更加注重”的决策部署,以打赢脱贫攻坚战统揽发展全局,大力“三苦”,把创新摆在核心,突出协调发展,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不移扩大,促进发展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确保到2020年与全省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指标是: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左右,大口径财政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以上和12%以上。围绕上述目标要求,“十三五”时期的主要任务是:

    二是全力加强项目建设。抢抓国家立足补齐短板、大幅度增加部地区和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战略机遇,积极争取实施一批等级公及“最后一公里”水电气、城市地下管网、信息通讯等重大基础设施和生态环保项目,保持投资较快增长。筹集项目前期费6000万元,加快至天水城际铁定西段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进度。争取国家和省上各类项目资金60亿元以上。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180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30亿元。筛选100个重点项目,继续实行市列领导责任制。加快通渭风电、光伏扶贫产业示范园等10个新能源项目建设进度,完成投资40亿元以上。全力配合省列重点项目建设,争取兰渝铁全线开通、宝兰客专开展联调联试、渭武高速基开工建设、临渭高速建成通车。全面完成“7.22”岷县漳县地震、“4.15”临洮地震灾后重建任务,并通过审计验收。继续开展“千亿元大招商”活动,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10%以上。鼓励企业组团上市发行债券,充实完善拟发债备选企业库。积极推进社会资本参与合作,谋划论证公私合营项目80个,力争更多项目进入省级项目库并启动实施,努力形成市场化、可持续的投入机制和运营机制。

    “十三五”时期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深化、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科学编制 “十三五”规划对指导定西未来五年的发展意义重大。市委三届十三次全委会议站在全市发展大局的战略高度,审议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为规划编制提供了科学指导。市常委会、市政协围绕事关全市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组织开展专题调研,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为规划编制提供了有益借鉴。市把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作为去年的一项重大任务,组织有关部门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咨询论证,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反复修改完善,形成了《定西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交本次大会审议。根据市委对“十三五”时期八大发展趋势的科学判断和确定的八大发展目标,

    (八)加快转变职能,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深入学习党的最新理论和线方针政策,市常务会议会前制度,不断提高理论政策素质和依法行政水平。扎实开展党的群众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促进各级各部门不断转变观念、改进作风,凝心聚力抓、促发展、保稳定。全力推进市县区政务大厅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政务服务不断优化。经济形势月调度、季分析制度,不断完善问题导向机制、目标倒逼机制和工作推进机制。改进和加强领导干部接待工作,依理突出问题。电生平台高效运转,办理民生事项27万件。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应急救援和防灾减灾能力显著提高。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省委“3783”主体责任体系,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处理问责干部381人。严格执行中央八项及省委、市委相关,全面公开财政预决算和“三公”经费信息,“三公”经费年均下降16%。自觉接受市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和市政协的监督,及时报告工作、接受询问、通报情况,办理代表和政协委员提案1500多件。各位代表!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一年来,我们主动适应新常态,以坚定的信心和务实的举措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全市经济社会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预计全市生产总值增长8.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大口径财政收入增长12%,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分别增长13%和9.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和 13%。在具体工作中,

    (二)强化学习培训。大力推进学习型、学习型机关建设,加强对习总系列重要讲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最新线方针政策的学习,努力把中央和省上的政策吃透,把市内的矛盾问题找准,把促进发展的举措靠实,增强推动创新、协调、绿色、、共享发展的能力和自觉性。常务会议会前常态化,促进各级干部自觉运用思维和方式深化、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稳定。完善集中学习培训制度,每年至少举办一期领导干部专题培训班、两期以上专题。健全行政执法人员岗位培训制度,全面实施公务员初任培训和任职培训,教育引导各级干部讲、懂规矩、守纪律,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

    四是在夯实基础上聚焦着力。全力改善城乡基础条件,夯实城乡统筹发展基础。市区建设完成投资53亿元,新城大道三期及桥梁等18个项目全面建成,南川滨河西等49个项目加快建设,正龙顺利打通,东关什字和交通过街人行天桥建成使用。各县城实施城建项目195个,完成投资65亿元。临渭高速基全线贯通,马云二级公建成通车,通榜二级公开工建设,国道212线、316线和至定西天然气输气管道等项目加快推进。

    (四)积极调整结构,产业转型升级势头良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升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次产业比由“十一五”末的31:25:44调整为25:22:53。投入财政资金9亿元,支持优势特色产业开发。中医药、马铃薯、草牧、蔬菜产业总产值分别达到122亿元、135亿元、130亿元和64亿元,是“十一五”末的6.4倍、2.4倍、2.3倍和4.3倍。“中国药都”“中国薯都”和全省草牧产业大市、高原夏菜建设成效显著。中药材种植面积扩大到139万亩,总产量达到30万吨,静态仓储能力、饮片加工能力分别达到85万吨和35万吨,陇西一方等191个中医药重点项目落地建设。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300万亩左右,年产脱毒原原种8亿粒,贮藏和加工能力分别达到350万吨和60万吨。国家级定西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建设顺利推进。围绕中医药等产业转型升级,组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9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1家。安定、陇西分别创建为全国马铃薯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和全国中药材种植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定西马铃薯”“岷县当归”“扶正”荣获中国驰名商标, 36个产品荣获“甘肃名牌产品”称号,圣大变性淀粉公司荣获省质量。扶贫纪念馆、马铃薯博物馆、陇药文化馆基本建成。草牧产业迅速发展壮大,草加工总量突破300万吨,玉米秸秆利用率达到60%,规模养殖小区发展到2200个,规模化养殖比重提高到43%。蔬菜种植面积达到70万亩,总产量达到270万吨。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我市荣获2013年度工业强省二等。实施甘肃招金贵金属冶炼等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785个,完成投资660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4.65倍。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0户,其中产值过亿元企业30户。发起设立“甘肃生物医药产业创业投资基金”,整合建立“助保贷”小微企业融资平台,累计为企业融资2.54亿元。中天羊业、巨鹏食品等企业成功登陆“新三板”,大河中草药公司实现境外上市。经济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建成区面积达到39.5平方公里,入驻企业1202户,完成投资450亿元。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通渭书画产业园、漳县贵清山遮阳山景区及渭河源大景区建设加快推进。西部国际汽车城、荣芳汽配城、陇西桥南家居建材城等20个专业市场建成运营,亿联国际商贸城、甘肃(南部)商品交易集散中心、金帆现代商贸物流中心等12个现代物流项目迅速推进,电子商务、生物医药、健康养老等新兴业态不断兴起,助推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

    (一)勤政廉政。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的部署要求,以厘清责任为前提,以健全制度为保障,以责任追究为抓手,全面加强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着力推进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健全“3783”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体系,实现干部清正、、清明。逐级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加强对部门领导干部的廉政教育、日常管理和监督约束,层层明确责任、传导压力,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加快推进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强化对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的监管,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加强对内部的制约,对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国有资产监管、投资、采购、公共工程建设等集中的部门和岗位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强化内部流程控制,防止。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严格执行中央“八项”和省委、市委相关,厉行勤俭节约,严控“三公”经费,全面完成行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2016年主要任务

    九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争取设立定西职业技术学院,实施“全面改薄”项目621个,新建校舍11万平方米,临洮县率先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县达标验收。深化教育教学,加强和提升教师能力建设,持续提振教育质量,高考应届生二本上线率提高3个百分点。优化整合市区教育教学资源,确保中和教育港等项目全面建成投用,有效缓解市区入园难、大班额等问题。完成市医院儿童病区和住院部、市妇幼保健院和疾控中心业务用房等项目建设。推行市县乡村医疗服务一体化,努力实现乡医全科化、村医中医化。严格落实监管责任,创新管理服务方式,提升市医院与兰大二院合作办院成效。加快先进实用技术,鼓励支持科技特派员开展创业式服务。积极推进县级城市数字影院、乡镇综合文化站、行政村“乡村舞台”建设。完成市文化艺术中心、市博览中心、市体育馆装修工程并投入使用,启动建设市体育场。

    (三)推进依法行政。积极配合市常委会开展地方立法工作,健全规章起草、论证、协调、审议、备案机制。注重发挥法律顾问和法律专家的咨询论证、审核把关作用,加强参与平台建设,推行重大民生决策事项调查制度,提高决策的科学化、化、规范化水平。全面完成行政综合执法试点任务,推进执法重心向基层下移,充实基层执量,提高执法水平。实行公务员晋升依法行政考核制度。完善“三张清单一张网”运行,推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方式,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强化刚性约束,促进有效运转。认真落实向市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等制度,支持配合市开展调研、视察、评议、询问和执法检查等工作。及时办理审议意见、代表和政协委员提案,规范办理流程,提高办理质量。

    (四)转变职能。大力简政放权,全面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对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县区实施更方便有效的行政审批事项,一律下放县区管理。加大取消和下放企业生产经营、影响群众就业创业行政许可事项的力度,做好已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落实和衔接,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清障搭台。建立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性基金清单制度,清理取消不、不合规、不合理的收费基金项目。创新政务公开方式,加强互联网政务信息数据服务平台和便民服务平台建设,提高政务息化、集中化水平。加强和创新管理,提高治理能力,强化事前、事中、事后监管,使市场和社会活而有序。发挥诚信建设示范作用,加快守信践诺机制建设。加强公务员诚信管理,建立公务员诚信档案。

    (七)全面深化,发展进一步优化。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创新,着力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化行政审批制度,调整、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477项。顺利完成市县乡机构,精简机构22个。“三张清单一张网”全面建成,市县部门权责清单、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扶贫清单和便民服务事项已向社会发布,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建成运行。组建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县区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统一上划市级管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启动实施。陇西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全国试点深入推进,中药材产值保险等省级试点扎实开展。行政综合执法试点全面推开,下移执法权1461项,执量实现集中下沉。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有序推进,流转土地135万亩、林地12万亩。组建水务投资集团,水务一体化加快推进。基层医改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定西师专、定西卫校整体并入甘肃中医药大学,市医院加入兰大二院医疗集团合作办院,县级公立医院综合稳步推进。甘肃银行、银行入驻定西,临洮农商行、定西农商行、金城村镇银行组建运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互助资金增信等金融创新有效缓解了农村融资难问题。国有企业取得新进展,陇西渭水酒业集团完成改制。扎实推进商事制度,新增市场主体5.79万户,非公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53%。“千亿元大招商”活动深入开展,成功举办中国·陇西中医药“一带一”国际合作论坛、中国·定西马铃薯产业博览会、全国第一届青贮及牧草保存学术交流研讨会等大型节会,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00个,到位资金423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3.5倍。

    (三)推进城乡协调发展,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按照“五个三统筹”的战略部署,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努力探索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新型城镇发展道。加大城乡规划编制和执行力度,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围绕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加快建设道桥梁、供排水、地下管廊等市政设施,规划实施一批湿地公园、休闲广场、农贸市场、购物娱乐、社区卫生、健康养老等公共服务项目,着力优化网结构,构建城市立体交通体系,畅通新老城区连接通道,加快建设“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用足用活“棚户区+”、易地扶贫搬迁等利好政策,加快实施城中村、棚户区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引导农村人口向城区转移,城市务工人员就地市民化,城镇化率达到40%以上。培育壮大县域经济,提升县城人口集聚和产业承载能力,支持陇西、临洮撤县设市。因地制宜发展交通商贸型、加工制造型、文化旅游型等多种类型特色小城镇。加强城镇管理和服务,改变粗放型管理方式,治理脏、乱、差、堵等突出问题,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组织实施690个总投资7700亿元的“十大支撑工程”,力争“十三五”末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1100亿元。统筹推进立体交通网络建设,力争建成定西机场、临洮军民两用机场和定西至通渭、定西至临洮、陇西至漳县等高速公,实现7县区高速公全部通达、干线公衔接到乡、铁网络全面连通。完善邮政快递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邮政快递服务网点延伸到乡镇、覆盖到村。加快建设引洮供水调蓄工程、引洮二期及配套工程和城市供水工程,加强渭河、洮河等中小河流域综合治理。强力推进天然气输送管道建设,建成至定西等输气管道,民用管道天然气覆盖市县城区。大力推动“数字定西”建设,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发展,促进信息资源城乡交流共享。

    二是在促进增长上出招聚力。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1882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61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50亿元。争取国家和省上各类项目资金61亿元。17个省列重大项目和150个市列重点项目完成年度建设计划。实施招商引资项目369个,到位资金450亿元,增长16.6%。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确定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项目64个,总投资477亿元。实施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214个,利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项目156个,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30亿元。陇西华盛欢乐世界等项目建成运营。渭河源大景区创建为国家4旅游景区,被纳入全省20个核心大景区建设范围。

    面对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和人民群众的殷切,我们将认真落实、国务院《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把工作全面纳入轨道,到2020年基本建成职能科学、权责、执法严明、公开、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

    (一)全力提质扩量,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扭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抢抓政策机遇,狠抓工作落实,推动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同步提升。预计“十二五”末生产总值达到305亿元,较“十一五”末增加149亿元,年均增长12.7%,经济发展步入起飞阶段。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74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4.2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亿元,分别是“十一五”末的2.1倍和2倍。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43亿元,是“十一五”末的3.2倍;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分别达到24.3亿元和198亿元,是“十一五”末的3.4倍和2.2倍。农业生产连续八年喜获丰收,粮食总产量突破160万吨。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成倍增长,分别达到697亿元和557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9290元和5854元,比“十一五”末增加8300元和2811元。

    (一)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层层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举全市之力攻坚拔寨,啃“硬骨头”,确保45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力争我市脱贫攻坚走在全省前列。强化资金投入,市县两级财政用于扶贫的资金逐年增长,2017年达到财政支出的80%以上。进一步抓好建档立卡大数据平台建设,推行扶贫对象实名制动态管理。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对贫困对象进行精准分类扶持。统筹使用涉农资金,重点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种养加等富民多元产业,通过发展生产就地脱贫25.37万人。对恶劣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搬迁,从根本上改善和发展,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易地搬迁7.07万人。争取实施生态治理和生态项目,把有条件的贫困人口就地转为生态管护人员,通过生态补偿脱贫4000人。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改善乡村办学条件,认真落实农村贫困学生就学优惠政策,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水平,通过发展教育卫生脱贫7.48万人。统筹农村扶贫标准和农村低保标准,对贫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劳动能力的全部纳入低保,通过社保政策兜底脱贫4.87万人。持续改善贫困村基础条件,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新一轮农网升级、农村公通畅、危房等工程,2016年实现所有建制村通沥青(水泥),2017年解决所有贫困户饮水不稳定问题,实现贫困自然村动力电、危房全覆盖。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及乡村旅游、光伏、电商等扶贫工程。大力扶持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贫困户参与各类新型农业经营合作组织全覆盖。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实施互助资金增信计划,用好精准扶贫专项贷款,积极探索金融扶贫新模式,撬动更多信贷资金投入脱贫攻坚。加大企业扶贫力度,积极推广“公司++农户”等模式,带动贫困农户参与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探索集体资产折股量化经营,增加贫困户资产性收益。深化双联行动,充分发挥驻村帮扶工作队作用,建立结对帮扶常态化机制,完善定点扶贫、牵头联系制度。强化责任,引领市场、社会协同发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

    (四)构筑生态安全屏障,着力打造绿色家园。生态立市战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积极争取耕地轮作休耕试点,加大生态和治理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污染专项治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加快渭河源区生态与综合治理,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天然林、三北防护林等林业重点工程300万亩,鼓励社会力量植树造林,深入推进全民义务植树,巩固提升城镇面山绿化和封山育林,森林覆盖率达到15%以上。推进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新修梯田100万亩,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750平方公里,治理程度达到60%以上,努力建成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示范区。严格落实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等制度,规范和约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行为,形成、企业、共治的治理体系。全力推进水、大气、土壤治理,加快城区和开发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施集中节能供热,全面淘汰小型供热锅炉,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完善循环型工业、农业、服务业体系,完成陇西经济开发区国家级循环化示范试点任务。支持绿色清洁生产,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强化节能减排,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严格控制碳排放。“美丽乡村”建设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紧密结合,不断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

    十是努力保障改善民生。统筹做好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技能培训工作,新增城镇就业2.64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85%以上。启动建设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市卫生社会福利中心等公共服务项目。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做好城乡低保提标工作。加强价格调控和市场监管,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完善食品药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加管力度,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安全生产底线思维,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实行全方位监管,规范各类融资行为,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开展金融风险专项整治,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等活动。继续深入推进“、共创平安”活动,社会和谐稳定。各位代表!今年市将继续多渠道筹措资金,重点围绕脱贫攻坚为群众办好10件实事:1.市级财政为33个脱贫难度最大的贫困村投入富民增收产业发展资金3300万元,引导撬动县区相应增加投入。2.培训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15万人,为困难群众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750件。3.解决21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饮水安全问题。4.建成农村公通畅工程1000公里,实现行政村沥青(水泥)全覆盖。5.实施农村危房1.65万户、城镇棚户区5024户。6.提升城区面山绿化林3万亩。7.为396所学校装配“班班通”多教室1616个,新建行政村幼儿园271个。8.培训行政村幼儿园教师600名、农村中小学校长600名。9.改扩建15所乡镇卫生院,为13个乡镇卫生院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项目,为1.1万对计划内怀孕的农村育龄夫妇免费开展孕前优生健康检查。10.在市区新建3个停车场、4个市民休闲广场,全面治理东河、西河沿岸污水排放问题。

    一是在补齐短板上用劲发力。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重大任务,制定并认真实施“1+16+5”精准扶贫措施,集中优势资源打攻坚战,预计脱贫17.72万人。整合加强市县扶贫机构,设立乡镇扶贫工作站,驻村帮扶工作队进驻所有贫困村,扶贫工作力量明显加强。全市财政投入扶贫资金151亿元,占当年财政总支出的70.8%。积极争取并发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33.26亿元,扶持7.62万户贫困户发展脱贫产业。解决了16.3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建成农村公4430公里,基础条件明显改善。

    (二)致力精准施策,扶贫攻现重大突破。把主要精力放在扶贫开发上,推动“双联”行动与“1236”扶贫攻坚行动深度融合,补齐全面小康最大短板。五年来,全市减少贫困人口70.4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7%,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高出全市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水电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强,贫困群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从不足50%提高到80%,解决了123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农网综合率达到90%以上,所有村社全部通电,自然村动力电覆盖率达到96%以上。建成农村公6600公里,建制村通畅率达到93%,通渭、临洮、漳县提前实现建制村沥青(水泥)全覆盖。农村危房11.45万户,易地扶贫搬迁14.3万人。869个贫困村实现互助资金全覆盖,全市实施互助资金项目村达到1137个。建成“蚁巢”青年等省级众创空间6个,实施“一村一电”工程65个,在218个贫困村建成电商服务网点。通渭200户光伏扶贫完成试点任务,在全省率先并网发电。强化贫困群众技能培训,年均输转城乡劳动力60万人次以上,实现劳务收入超百亿元。社会帮扶资源与精准扶贫有效对接,437户企业主动结对帮扶406个贫困村。临洮、陇西分别被确定为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管理子系统建设和全省大数据平台建设试点县,全市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全面建成。六盘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启动会议、全国“三西”扶贫现场会议在我市召开,定西扶贫攻坚的探索与实践在全国同类地区产生重大影响。

    (五)改进工作作风。巩固扩大党的群众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集中精力抓落实、干实事、求实效。完善绩效管理,进一步健全目标责任管理和绩效考核机制,对重点工作、重大项目和民生实事,责任到领导、到部门,严格时间进度和质量标准,及时督查考核、兑现惩,做到令必行、行必果。规范电生平台日常管理,切实提高民生事项办理质量。加强与互联网等新兴的互动,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测、收集、研判、处置机制。完善新闻发言人、突发事件信息发布等制度,做好对热点问题的引导,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关切。加大问责力度,纠正行政、乱作为,克服懒政、庸政、怠政,惩处失职、渎职。各位代表!站在新的起点,我们肩负的光荣而神圣。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省委、省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凝聚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万众一心,奋发图强,扎实工作,锐意进取,为全面完成“十三五”各项目标任务,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五是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抓好临洮马家窑、陇西李氏、岷县洮砚、通渭书画等文化园区及卧龙湾水镇、大渭河风情园、陇中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等34个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加快亿联国际商贸城、九洲通现代中医药物流园等重大商贸物流项目建设进度,完成定西马铃薯交易中心等市场年度建设任务。探索建立电子商务产业孵化园,加快宽带网络和物流快递服务体系建设,扶持和培育一批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和示范网店,积极支持岷县建设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支持金融机构延伸服务网络,加大便民服务点建设力度。老龄化趋势,大力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业,促进养老服务与医疗、健身、家政、保险等互动发展。优化要素资源配置,推动现代物流、信息服务、金融、科教、商贸等服务业扩量提质和转型升级,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

    一是倾力抓好脱贫攻坚。切实强化“一号工程”意识,全面落实脱贫攻坚责任,进一步调整充实扶贫机构和工作力量。积极对接中央和省上政策,完善“1+16+5”扶贫措施,认真抓好省上“十件大事”落实。严格按照“853”精准脱贫管理办法,强化建档立卡动态管理,规范退出程序和标准,夯实精准扶贫基层基础。启动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抢抓国家加大易地扶贫搬迁支持力度的政策机遇,加快制定完善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和方案,积极争取项目投资,实施好总投资2.4亿元的8个中央财政移民搬迁补助项目,确保完成易地搬迁5万人。全面落实贫困村互助资金配套政策,发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27.9亿元。把培育壮大富民产业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中之重,充分发挥专项贷款、互助资金、市级特困村产业补助及草牧业、设施蔬菜“双业”贷款贴息和牛羊产业发展等资金的撬动作用,积极探索推广直补到户、企业带动、联户经营、中介服务、代耕代管等发展模式,巩固提升马铃薯、中药材、全膜玉米等传统产业,培育壮大优质林果、设施种养、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因地制宜发展花卉、核桃、金银花、小杂粮等区域性产业。按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引进培育壮大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使贫困户更多地分享农产品加工增值收益。积极实施贫困户教育培训工程,引导和支持用人企业在贫困村建立劳务培训,开展订单定向培训,输转劳动力63.5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10亿元以上。确保年内减少贫困人口30.11万,陇西、安定、临洮整体脱贫,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300元以上。

    “十二五”时期工作回顾

    六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市级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编制定西市城镇风貌规划和西川、南川、北川(巉口)片区控规,完成陇西县“多规合一”规划报批,力争实现市区、县城和15个重点小城镇控规全覆盖。市区联动、抓主抓重,建好新城、完善旧城,强化管理、提高水平,着力优化城市功能,增强带动能力。市区实施各类城建项目85个,完成投资60亿元以上。启动实施宝兰客专站前广场、天然气供气工程、燃煤锅炉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力推进亚行贷款西环等19个道和桥梁建设项目,打通友谊北、中华北段、中华南段3条丁字。各县城和重点小城镇实施项目200个,完成投资60亿元以上。鼓励农村人口进城落户,促进住房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有效,健全完善住房租赁市场,积极化解商品房库存,引导建筑业加快转型。全面加强和改进城市管理,集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治理乱贴广告、乱占道经营、乱放烟花爆竹、乱倒垃圾污水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强化小区物业管理,规范市区交通秩序,不断提高城市管理科学化水平。全面推进通榜二级公等省道提升项目,开工建设定西综合客运中心及南北客运站。加强国省道沿线综合整治,提升农村公养护管理水平。加快高效节水、中小河流治理等68个水利项目建设进度,完成投资9.8亿元。

    我们“五力齐发”,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六)着力深化,不断激发内生动力。以供给侧结构性为统揽,加大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力度,制定落实一批重大举措。加快推进国家级和省级各项试点,完成陇西县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试点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善县乡村土地流转服务网络。大力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重点加强对小微企业、农村贫困地区的金融支持。加强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等新兴业态,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积极推广公私合营模式,支持社会资本进入特许经营领域。鼓励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建立清理规范财政结转结余资金的长效机制。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加快县级公立医院,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以药养医”机制。着力打造“丝绸之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构建对外合作新格局。充分利用中国—中亚对话合作战略平台,加强与亚、中东欧国家在资源开发、装备制造、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方面的对接合作,大力发展契合市场需求的贸易加工业,争取在霍尔果斯口岸设立定西外贸合作协调机构和企业产品展示窗口,支持企业开拓国外市场,提高市场占有份额,对外贸易总额年均增长8%以上。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机制,优化投资,提高招商引资实效。

    全面建设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的攻坚之年。我们将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扶贫开发工作、城市工作、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委经济工作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按照“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总体部署,着力促进经济增长,着力培育发展动能,着力深化各项,着力强化支撑,着力加强风险防控,着力保障人民生活,推动全市生产力水平整体改善和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整体提升,努力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综合考虑各种因素,2016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大口径财政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1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控制在3%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完成控制指标。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七是持续改善生态。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三北防护林等重点林业工程,完成造林封育3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3%,草场覆盖度达到75%。积极推进安定、通渭、陇西、临洮4县区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和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大力实施渭源、漳县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和洮河上游生态治理项目,新修梯田20万亩,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350平方公里。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组织开展建筑施工扬尘、燃煤锅炉、裸露土地、机动车尾气和工业企业污染治理,持续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加大洮河、渭河等重点流域污染治理力度,加快城乡污水、公共厕所、垃圾处理等环保设施建设,新增污水日处理量1600吨、垃圾日处理量45吨。推进定西、临洮、岷县省级开发区循环化,建设一批技术先进、具有较强示范作用的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项目。完善防灾减灾体系,加强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加大重点区域地质灾害治理力度。

    (六)共建共享,民生福祉得到持续改善。财政投入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资金398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35%提高到58%。为民办实事50件,解决了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建设保障性住房2.94万套,惠及近10万城镇居民。建设幼儿园、中小学校1656所,改扩建校舍176万平方米,D级危房全部消除,教育“两基”达标通过国家评估验收,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和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均达到90%,高考二本以上上线人数突破万关,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市医院迁建等重点卫生项目顺利完成,新建村卫生室1100多个,争取中国初保基金会为基层医疗机构配备了价值1.8亿元的医疗设备。在全省率先试行大病保险、分级诊疗和支付方式,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陇西等5个县创建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计划生育优先优惠政策全面落实,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认真落实就业扶持政策,新增城镇就业12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6.3%。城乡低保人均补助水平年均分别提高13%和23.5%,较“十一五”末分别提高85.6%和186%。发放各类救助资金45.7亿元,有效保障了城乡困难群众和特困群体基本生活。深入实施科技惠民工程,安定等5县区进入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县区行列。建成“乡村舞台”456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和农村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实现全覆盖,市县区本级数字电视覆盖率达到70%。市文化艺术中心、博览中心基本建成,市县“四馆”免费对外,定西剪纸等3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定西游泳馆、临洮体育训练等项目基本建成。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进一步理顺食品药品监管体制,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双拥共建成效显著,安定等6县区创建为省级双拥模范县区。大力实施“天网工程”,扎实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平安定西建设全面推进,我市荣获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秀市、禁种铲毒先进市等荣誉称号,漳县等4县区被命名为省级平安县,全市“六五”普法考核获得全省优秀等次。民族教、外事侨务、地震、粮食、气象、通信等工作,以及妇女、儿童、老年人、青少年、残疾人、社会慈善等事业都取得新进步。

    八是全面深化各项。问题导向,突出扶贫、产业、财税、金融、社保、生态等重点领域,扎实推进各项。深入推进全民参保登记计划、临洮县中小城市综合和陇西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民股份合作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新型城镇化建设等5项全国试点,行政综合执法、中药材产值保险、“一县四镇”新型城镇化建设、健康促进模式、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等全省试点。加快养老制度,完善个人账户,精算平衡,提高统筹层次。加快医药卫生体制,加大县级公立医院补偿力度,建立完善和绩效评价制度,提高医院控费和精细化管理水平,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深化财税体制,有效化解债务风险,做好存量债务置换工作,完善全口径债务管理。深入推进水务一体化,充分发挥水务投资集团融资平台作用,加快组建交通、文化等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稳步推进国有林场,不断完善集体林权综合配套制度体系。开展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促进水利工程良性运行。积极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严格实行诉访分离,通过途径分类处理投诉请求,引导群众在框架内解决矛盾纠纷,完善涉法涉诉依法终结制度。

    “十二五”时期是定西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纷至叠加的自然灾害和艰巨繁重的发展稳定任务,在省委、省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积极应对风险,全力攻坚克难,补齐短板与促进增长统筹推进,调整结构与转型升级协同发力,社会建设与民生改善相互促进,“十二五”规划目标顺利完成,为到2020年与全省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基础。我们主要做了八个方面的工作:

    三是在创新驱动上持续加力。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先行先试工作起步良好,中药材配方颗粒生产前期工作加快推进,道地中药材认定及标准审颁工作进展顺利。马铃薯主食化战略先行试验示范区建设快速推进,成立定西市马铃薯主食产业开发联盟,率先制定马铃薯主食产业开发实施方案,投入财政资金7000多万元支持产业开发,4家马铃薯加工企业被确定为全国主食化试点企业,开发主食化产品10余种。成立定西市草牧产业科技创新战略联盟,培育规模以上草产业龙头企业8家。牛羊扩群和规模养殖稳步推进,畜禽饲养总量达2595万头(只)。强化产业深度开发科研支撑,聘请20名高级专家开展咨询服务。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