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医药大事件 脉诊验孕上榜佳必得怎么样
在经过多年的艰苦探索之后,中医药渐渐走出了“国际范儿”。应该说,这一方面与国内外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努力分不开,另一方面也与我国国家实力的提升密不可分。作为中国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表现形式,中医药国际化未来几年必将迎来“利好”。如何利用好这一有利形势,真正打入欧美主流市场,让中医药为更多人的健康服务,是摆在中医药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中医药的科学性
关键词3
始于科学之争,结束于科学。中医药的2014年有始有终。虽然发生在上海的反中医大会从规模来看只是小事件,但就是这样一个小事件,这样一个正规刻意回避却在社交不断发酵的小事件,却在其后的几个月里被反复提及,甚至成为2014年许多与中医药有关的事件背后的幽灵。否定中医的科学性并不是什么新鲜提法,但却在沉寂多年之后登堂入室,愈演愈烈,其背后的原因。
国医大师评选的意义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此就不赘述了。值得关注的是下面两点。
关键词1
再次,有关中医药的科学研究长期未取得重大突破。陈竺肯定了中医药的优势,提出了医结合未来的发展方向,希望未来的研究能够取得重大进展。
10月30日,第二届国医大师表彰大会在隆重召开,以表彰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德艺双馨的老中医药专家为目的的这次评选,授予干祖望等29人“国医大师”荣誉称号,享受省部级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待遇,追授巴黑·玉素甫(已逝)“国医大师”荣誉称号。
2014年的春节比往年更早一些,是1月31号。就在春节前十几天,一个小事件被淹没在准备过年的喜庆当中——1月19日,一群人召开了所谓的“上海第一届反中医大会”。否定中医的科学性、重提“废医验药”论调是这个会议的主题。
关键词2
进入12月,一条被称为“2014年中医最后一件大事”的消息在微信圈子里被——某世界著名学术期刊专门做了一期中医专刊。这个的英文名叫Science,翻译成中文是科学。该期专刊编发了《世界卫生组织2014-2023年传统医学战略视角》、《一个全球性的科学挑战:从古代治疗实践中吸取经验教训》、《东方是东方,是,两者是否永远不相会?》、《证:一个疾病诊断和治疗的系统生物学方法》等多篇文章。
这是一个缺少大师的时代,中医药尤其如此。近几十年来,中医药由于所处的历史的影响,一度出现萎缩。尽管近年来获得了较好的发展,但积重一时难返,这其中的表现之一就是人才的缺乏与断档。君不见,两届国医大师均是高龄老人,这个年纪显然远非传承学养、带徒授课的最佳年纪;与此同时,中青年大师梯队远未形成,人堪忧。因此,对这些大师学识的“抢救性传承”必须全力以赴。
点评
中医药“出海”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两项具有明显的共同点——双方合作,能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相对于中药在美国、欧洲谋求上市进程的胶着,经济导向的合作显然更容易取得成功。这固然与药品上市的难度高、进程慢的特点高度相关,恐怕也与有关国家高筑技术壁垒有一定关联。在这种情况下,中医药国际化怎么走、分几个层面走、几个阶段走就值得深入思考了。
11月17日,在首都大厦,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安龙和西悉尼大学校长格罗夫代表双方所在机构,签署在建立中医中心的合作协议。11月21日,《中国同仁堂集团、卓著投资公司同毛利族那提部落及至上鹿业公司综合养生保健中心项目框架协议》签署。而同仁堂是今年9月才刚刚登陆的,当时同仁堂在第一大城市同时揭牌4家分店。
点评
2014年岁末的11月24日,中国农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举行了盛大的第一届“中医科学大会”。这次会议以“中医药——国家战略资源”为主题,以“科学认识中医药,促进中医药传承和创新”为旨。
其次,值得注意的是,中医药自身发展出现了一些负面问题,亟待解决。今年10月,国家新闻出版停播两档养生类节目,还出台有关文件,强化对养生类节目内容和形式的审查把关,加管工作力度。虽说亡羊补牢,但在此类问题屡次出现的情况下,还望有关部门能把工作做在前头。
国医大师
首先,应该看到,随着国民经济的腾飞、民族文化的,特别是国民健康需求的提高和医流的转变,中医药在我国正处于近100年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也是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最好时期。中医药的日益强大必然会刺激某些反对中医的人不遗余力地中医。
点评
在专刊的开篇语里,世卫组织总干事称,支持传统医学的现代化和一体化,“近四分之一的药物来自于天然药物,而其中许多都是中医首次使用。”美国科学促进会CEO、Science出品人AlanLeshn博士称,“传统医学的研究者正在试图通过现代组学和最新的技术来规范传疗方法。”
全国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陈竺在会议上的讲话被广泛报道。其观点总结如下:中医药防患于未然的和系统论、整体论的认识特点,已为现代医学理论所接受,不仅适用于医学,亦可用于人类社会发展方式和治理模式的借鉴;要借助现代学术语言实现对中医药学的解读和发展,要加快传承与创新步伐,促进中医药学术进步;中医的整体观、辨证施治、治未病等核心思想,如果能够通过与现代医学的结合得以进一步诠释和光大,将有望给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医疗政策、医药工业,甚至整个经济领域的和创新,带来深远的影响。
本届国医大师评选于2013年10月启动,经自下而上逐级推荐、专家评审和社会公示,至今年8月,30名国医大师顺利产生。此次评选出的30名国医大师涉及22个省份,比上届多了8个省份。平均年龄也有所下降,本届平均年龄80岁,其中年龄最大的102岁,最年轻的68岁,比上届整体年轻5岁。专业分布也更广泛,不仅有中医内科、外科、妇科、骨伤科和针灸科等,还有中药学及民族医药学专家。另外,此次评选产生了第一位女国医大师。
这更是一个缺少培育大师土壤的时代。我们对中医师的评价也流于发表了多少学术论文、申报了多少科学研究。所谓大师,必得临床效验好、病患口碑佳,其学术理论必是开先河、引一派潮流才行。从这个层面来看,怎样才能培育出更多的大师,引领中医药取得突破,恐怕远不是评选一两届国医大师能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