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日常用品  装饰

文艺资讯 在地共生:《传统装饰艺术与图案设计》课程成果展暨西南民族民间工艺amp

  原标题:文艺资讯 在地共生:《传统装饰艺术与图案设计》课程成果展暨西南民族民间工艺小凉山彝族刺绣传承创新展

  民族民间传统工艺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持续延绵的文化基因,是历经时光洗礼而依然活着的文化传统。这种传统是一个民族一个区域内在精神观念、文化之脉的最鲜活、最生动的体现。在传统的延绵中,彰显的是人对自然、对生命、对生活、对现实的生生不息的向往、关注、热爱与想象,流溢出人对自身价值实现的不懈追求和巨大热情。因为有这种不懈的追求与传承,历史有了温度,生活有了色彩,生命有了光泽。

  西南民族民间工艺在我国民间工艺整体体系中,占据着独特的地位,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最鲜活的样本之一。在全球化语境已经形成的今天,保护与传承民族传统工艺不仅是对传统的延绵,更重要的是可以为当代设计文化发挥“输血供氧”的重要作用。

  激活传统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传统走出博物馆,走出收藏室,走进社区,走进街道,走进课堂,走进生活,融入现代人们的生活中,融入时尚的生活中,只有这样传统工艺才能重新绽放光彩,为民族文化注入时代的内涵,也只有这样才能赋予我们今天的生活以独特的文化品质。

  文化传承是大学的责任,作为百年名校的四川大学多年来热情地参与民族民间艺术的研究与保护,并探索民族民间的工艺资源融入现代设计教学,在传统与现代在共生互融中拓展全新富有生命力的文化与空间。这里举办的“在地共生:传统装饰艺术与图案设计”展,就是设计系师生又一次走进民族地区,走进小凉山进行传统激活与创新所获得的阶段性教学成果。这些成果凝聚着我们师生对民族民间传统艺术执着的爱,凝聚着对激活传统与创造性转换探究的热情,凝聚着民族地区干部群众深切的关注与热情的期待。

  民族民间传统工艺的现代转换,是一个长期的富有价值的课题,我们将把我们的热情和思考的成果镶嵌在走向民族民间的路途中,融入充满青春活力的课堂中。路很长,但我们一往无前……

  中国的设计教育在接纳与吸收西方设计理念的成长历程中,对传统文化与艺术的关注曾一度被“现代设计”潮流的设计语言所遮蔽。近年来在建成文化强国的思想指引下,本土化推动了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重新认知。

  从上个世纪末我院的设计教育初始至今,传统装饰艺术与图案课程是设计与媒体艺术系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的核心基础课程。作为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点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重新思考了传统装饰艺术、传统图案与现代设计的对话关系,从文化记忆角度梳理创作理念与路径,探讨传统的再生与视觉重塑。

  首先,注重设计方、设计理论与实践结合。秉持雷圭元先生构筑的系统的图案学理论框架与教学思想为指导,强调中国传统图案的脉络与传承,关注传统图案的设计思想与传统文化的关联性。从、动态上教授与研究中国传统图案的演变发展规律,结合其当时预见性的“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探寻传统图案在社会、经济、自然、习俗、人文等方面的有机联系并进行设计教学。

  其次,开拓教学资源,延伸课堂空间。凝练与强化设计教育的西南特色与川大风格,探索优秀西南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及工艺的设计传承与当代转化,走出校园与非遗传承人共同田野学习,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与民族民间艺术的探索热情和创新性设计思维。强调对非遗的地域性、传承性与艺术性的尊重与理解,践行设计教育与在地文化的共生共振及产、学、研、用一体化教学模式。推动社会创新实践,创意产业迭代,助力乡村振兴。

  第三,洞察时代变迁、拓展多媒介语言。面向未来关注信息时代的媒介技术多元化带来的新观念、新内容和新范式的问题。通过多媒体交互设计实践,思考传统与技术两者之间的相互介入与融合,更新传统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审美理念与数字化转变的创意途径。

  在我系前辈教授们的引领指导下,课程改革在老师们多年的努力与积淀中获得丰硕的教学成果,为传统装饰艺术与图案设计课程提供了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模式的新样本。当几千年传统文化与艺术精髓在教学中被一次次细细端详、描摹和创作,它进入到我们的心灵世界,唤醒我们的记忆,也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一种朴素的认同。这样的文化记忆使得我们认识自我,当我们自觉地审视传统时,传统也为未来指明了方位。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