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日常用品  五金

30年前的大龄青年和现在的“剩男剩女”年龄差缘何在增大

  上世纪90年代,人们对于年龄在26、7岁的未婚男女,称之为“大龄青年”,意思和现在的“大龄剩女/剩男”一样,而仅仅过了30年,人们对未婚剩男/剩女的年龄,又有了新的界定,没人觉得26、7岁仍然单身很意外,而大家对所谓的“剩女/剩男”的认定,至少在年龄上有了较大的递增,

  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人,不是所有人都考上了大学,那时候还存在“接父母班”这个现象,所以,相当一部分人高中毕业后就走上了工作岗位,或者招工进厂,像现在各种公司满天飞,那会儿主要以工厂为主,棉纺厂,印染厂、机械厂、木器厂,家具厂、乐器厂等等,诸如此类。多如牛毛。

  工资一个月从21块,到100来块不等,100多块钱算高工资,多是年纪大的和带职称或官职的,比如老师傅和工程师、会计师、审计师,以及厂长车间主任一类的,一般会计出纳也没有现在这么盛气凌人,和车间工人一样,得熬年限熬职级(技术级别最牛的有8级工),跳级涨工资的有,多是做出重大贡献的人,不多。

  记得线年那年,一个发小去广州倒录放机,火车往返,一趟12台,转手赚了4800,一台赚400块,他老爷子一开始坚决反对他倒买倒卖,结果立马掏出存折支持他大干特干。

  不算发偏财,只算正经八百安分守己挣工资,上世纪70年代生人,90年始工作赚钱,两口子干上30年,就两人的死工资,能存多少钱?100万了不得了吧?

  有人说,北京的百万富翁遍地都是。这我信,拆迁致富了不少人,如果没有这个前提,这样的“百万富翁”,极容易缩水,别说有两个儿子了,一个,一次婚礼,爹妈的基本就比脸干净了。

  至于他们的下一代,90年代初出生,最早上班的人,也得在2010年之后了,2010年至今,不过12年时间,掰手指算算,就算他们厚着脸皮在爹妈那蹭吃蹭喝12年,哪能攒下多少钱?一年存5万不少了,12年存款60万。

  好了,有爹妈的100万积蓄做底,加上孩子的60万存款,孩子到了30岁准备结婚,大家可以算算,结婚所需的婚房、彩礼、五金一钻、婚宴婚礼等等费用,需要多大一笔钱,这些存款能实现哪个小目标?

  上世纪90年代,咱们的市场经济刚刚起步,计划经济仍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比如住房,要是没记错的话,那时候刚刚开始房改,我家在琉璃街那套不到80平米的老旧小两居,按父母参加工作的工龄、年龄、职称等等条件算下来,好像花了不到2万,就办理了房产证。我弟弟就在那套房里结的婚,没觉得他感到房子有什么压力,不仅仅是他,那时候的人,所有人都非常地心安理得。

  现在,同样的面积和位置,没有几百万拿不下来。这就引出一个问题,那时候结婚的夫妻,男的要考虑的主要是家电,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有条件的,还可以考虑音响、第一代的家庭影院。哦,最牛的是一脚踹的电驴子。至于女方陪嫁,主要以“三转一响”为主。

  没有房子的压力,这些钱,真不算事儿。因此,那个年代的人,谁到了适婚年龄,都不想混到“大龄青年”这个地步,口头上响应“晚婚晚育”的大龄青年,有多少是由于长相或身材太对不起人民的无奈之举,这就很难说清楚了。

  现在适龄男女结婚,首先要面对的第一道关,就是房子。咱们以北京为例,北京四环内的房子多少钱一平米?为了好算账,咱们就按8万一平米计算,一套百十平米的三室两厅,毛坯房就得七八百万起步。婚龄男女上班不过几年工夫,从哪来这笔钱?毫无疑问,如果不是那种年薪达到几百万的“精英”,购房的钱,还是要来源于父母支持的首付。

  这就又回到刚才的线年代的人,不算拆迁致富和发偏财的人,一般普通人家,经营30年,存款也就是“百万富翁”的身价,800万一套房子的首付需要多少钱?是不是一个首付款就把他们的积蓄清空了?

  别说孩子在法定婚龄结婚娶妻了,心甘情愿当“大龄剩男”到35岁再结婚,依靠父母的积蓄买房子,那仍然还是首付差一点。不想凑合,不想租房子结婚成家,除了延长恋爱时间,延长结婚年龄,还有别的办法吗?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