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互联网企业对腐败坚决说“不”
8月11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官网发布了一则视频,其中提到百度、小米、阿里、京东、美团、360、滴滴等多家互联网企业。这个名为《互联网公司高调反腐,是危机公关还是刮骨疗毒?》的视频,关键词是“反腐”。不久前,《中国纪检监察报》发布了《反腐败,互联网行业面对的一场“大考”》的消息,聚焦的内容也是“治理互联网公司腐败”。
近段时间以来,互联网行业内的腐败现象广受关注,一方面是因为这类腐败涉及新的领域、行业,其成因和危害对公众而言,还不甚明了。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把廉政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对内部腐败的处理也由“内部消化”转向公开曝光。
反腐倡廉永远在路上。这一点,互联网企业也不例外。这几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不再是简单的虚拟空间。在人工智能、共享经济、物联网等新应用、新场景的介入下,线上线下的交互融合,正深刻改变我们的生产与消费方式。这意味着,发生在互联网行业或企业内部的腐败现象,也因此颇具危害性,它影响的就是我们购物、出行、娱乐、社交等生活体验。
比如,在滴滴通报的一起典型案例中,司机服务顾问谢某就利用职务便利,将不符合奖励标准的司机添加到名单中获利。几番违规操作下来,谢某的钱包倒是鼓了,可搞乱了评价体系,乘客安全还如何保证?再比如,开网店的过程中,中介费、广告位如今也成了某些不法分子的寻租手段。一些电商平台的运营人员通过收取中介费方式,给不符合条件的店铺开通绿色通道,形成非法利益输送,多的竟高达50万元。这些形形色色的腐败现象提醒我们,反腐败关系网络环境的风清气正、关系新兴业态的健康成长,必须高度重视,下大力气整治。
我们看到,很多互联网企业已经行动起来。比如,阿里巴巴设立了集团一级部门“廉正合规部”,成立8年时间,已查处多名管理层人员;腾讯设置了六条反腐“高压线”,每位员工在入职第一天都会被告知,触犯其中一条,轻则免职,重则移交司法机关;京东则开辟了多种举报渠道,包括“廉洁京东”微信公众号、反腐举报专属电话、“廉洁京东”反腐官网等,并每年投入1000万元的反腐奖励专项基金……
挖深根源,才能标本兼治。从成因来看,互联网领域的“新型腐败”,在新业务、新产品上往往多有体现,一则管理尚不完善,有漏洞可钻;二则监管还没跟上,违法者有恃无恐。因此,持续扎牢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笼子,企业要从自身做起,在制度建设、内部管理上多出实招;监管部门也要积极作为,和企业相互配合、加强合作,形成反腐倡廉的强大合力。
新经济虽好,管得住腐败,好的前景才能变成现实。坚持对腐败行为“零容忍”、不姑息,让互联网企业对腐败坚决说“不”,正是一流创新环境的应有之义。
(广州日报评论员 毛梓铭)
- 标签:
- 编辑:杨保录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