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热点事件背后有冷思考
2019年,热点事件背后有冷思考
本报记者 李 艳
每一个科技热点事件都能生发人们的观点与看法。这一年,各类科技事件引发的话题与争论很多。从“期刊骗子”到“伪科学”、从科幻片的发展到科创板的开板,从人造食品到清洁煤……2019年的尾声,我们回顾这一年的热点科技事件,层层剖析,探寻它们背后的科学精神。
《流浪地球》上映
掀起中国科幻热
2019年2月,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流浪地球》上映,大受欢迎。因为《流浪地球》,2019年被称为“科幻电影元年”。中国科幻被认为迎来了“最好的时代”。一方面,科幻电影深受观众期待,另一方面,原创科幻文学蓬勃发展,几年来,刘慈欣、郝景芳相继获得世界科幻协会颁发的雨果奖。
回顾往昔,中国科幻文学只是一个在小圈子活跃的类型文学。如今,它已经走进了大众视野,科幻文学“破圈”“出海”,成为文学界和广大读者关注的重要议题。
在影视产业,科幻电影更是沉寂多年。科幻电影需要主创兼对电影和科学都有充分理解。作为电影工业体系的塔尖,科幻电影对工业化制作水平要求极高,一部优秀科幻电影不仅要求有好的剧本,更要有成熟的资本运作、道具模型制作和特效设计等。
到了2019年,随着科幻文学频繁拿奖和科幻电影票房大卖,人们开始对我国科幻产业的发展充满信心和期待。
科幻产业的热度从年初持续到了年尾。2019年11月22日,第五届中国(成都)国际科幻大会召开,来自14个国家的近60位国际嘉宾和300余位中国知名科幻作家、相关学者及科幻产业精英齐聚一堂,成为历年来中国对外科幻文化交流中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一次盛会。
科技的迅猛发展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科幻、喜欢科幻。“科幻热”的整体氛围又为中国科幻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提供土壤和素材。有理由相信,中国的科幻产业将有更光明的前景。
人造食品扎堆亮相
端上餐桌仍需时日
5月2日,美国一家人造肉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受到资本市场青睐,创造了21世纪以来美国公司IPO首日的最佳表现。在此之后,人造鸡蛋、人造奶又横空出世。世界各国正掀起一场人造食品技术创新的热潮。各国食品加工业正竭力应用高新技术,向人造食品时代过渡,以竞争21世纪新型食品市场。
人造食品听起来黑科技满满,但是不是很快能端上寻常百姓家的餐桌呢?
专家认为,人造食品真正进入大众生活还面临各种各样的难题。目前市场上或实验室尚在研制阶段的人造食品与真实食物相比在口感方面仍有一定距离,导致公众接受度不太高;更重要的是,人造食品生产成本较高,没有统一、规范的认证体系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更没有可靠、快速、便携、精确的安全检测技术,更别提健全的危险性评估技术。因为这些关键因素的缺失,以现有的情况来看,人造食品产业暂时还不具备向外推广,扩大规模的条件。
“水氢发动机”哗众取宠
加强科学素养应成常态
5月,一则《水氢发动机在南阳下线,市委书记点赞!》的报道刷爆网络。文章称:“车载水可以实时制取氢气,车辆只需加水即可行驶。”一时间,人们疑惑能量守恒定律还有效吗?这是不是一场披着高科技外衣的骗局?
从理论上看,水制氢并非不可能,水氢燃料的技术路线也存在。“水氢发动机”的技术提供方湖北工业大学也作出回应,车载铝合金水解制氢技术主要是利用金属铝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来制备氢气,属于一种制氢技术。
然而,“水氢发动机”并不能因此摆脱哗众取宠的嫌疑。相对于技术的真实性,其高昂的成本和现有条件下无法量产才是引发质疑的关键所在。正如专家所指出的,该技术尚不成熟,成本比燃油贵3
- 标签:
- 编辑:杨保录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