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体横陈北京保蓝天:以科技“煤改电”向空气要能源钟丽缇图片
中新网北京5月1日电(记者 陈建)61岁的王稳瑞,家族四代生长于京郊农村,虽是一家铁矿厂的退休职工,但晚年生活还算舒心。他所在的密云区石城镇西湾子村,幸运地纳入了北京首例整村规模化热泵采暖改造项目。王稳瑞的家庭生活,便是北京以科技“煤改电”、向空气要能源、城乡协力保蓝天的缩影。
众目睽睽的京郊农村
仲春时节,实地采访。走进王稳瑞家的二层独栋小楼,白墙灰瓦,窗明几净。房内200来平米,夏有空调,冬有地板采暖。
无论盖房还是装修,全村农户都像王家一样,得到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对外合作中心所设立的多边基金、国家环保部的专项资金,以及北京市、区、镇三级财政的层层优惠或补贴。
从国际组织到中央政府、乃至地方各级财政,不约而同聚焦这个京北并不起眼的小村落,原因简单:这是一个大都市周边的节能环保示范基地。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迫切需要走一条民生幸福、环境友好的新路。
冷门专业变“大热”
57岁的范新,原本与王稳瑞没有任何交集。
这位“60后”成长于山西的煤矿,受益于改革开放,1978年考入清华大学,攻读一个在普通人看来有点“冷门”的专业——暖通。
清华大学缔造了新中国最早的暖通专业,几十年来,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学科造就了一代代行业领袖,培养出一批批高级专家。
范新是其中之一。他本科和研究生都就读于清华,曾在清华产业旗下的同方人工环境有限公司(简称“同方人环”)效力20多年,带领企业形成了以“热泵”为核心技术,以节能产品、系统、工程、服务为主的业务格局。范新担任过同方人环董事长,现任清华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
王稳瑞家所用的冷暖空调,就是同方人环的产品。在王家独栋二层小楼基本保持20度室温的情况下,全年采暖、空调只花费3000多元人民币。
如今,节能环保、清洁能源、循环经济,在中国成了热门词汇。同方人环也在全国实施热泵项目3亿多平方米,每年节约310万吨标煤、节省90亿度电、减少805万吨二氧化碳排放,为全社会每年节约资金超过24.5亿元人民币。
61岁的王稳瑞(右一)家族四代生长于北京密云农村。他家的二层独栋小楼夏有空调,冬有地板采暖。图为王稳瑞在家中接受中央媒体记者集体采访。 陈建 摄靠科技促进城乡均富
“人人都想追求幸福和美好生活。均富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也是科学问题。”在范新看来,当代科技已经能够做到让乡下人像城里人一样生活,在恒温的屋里睡一整宿觉,不担心煤气中毒,而且经济上完全可以承受。
采访中,谈起对能源的看法,范新侃侃而谈:大自然赋予人类丰富的能源遗产。煤炭、石油等只是能量存在的具体形式。把这些化石能源简单烧掉,太可惜了!应该最大限度地减少常规能源消耗量,将之保存下来,用电裂解。“只使用一个小小的驱动力,就可以让能源在一个封闭的大系统里循环起来”。
在范新的家乡山西,清华产业下属公司把热电厂发电的余热收集起来,输送到40多公里外,解决了约1000个大锅炉和2万个小、土锅炉的城镇供暖问题。
向空气要能源保蓝天
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热泵分会秘书长吴暋介绍:一般的物体,无论是空气、水、土壤、岩石……只要温度高于绝对零度,即于-273.15℃,都含有热量。像在北京密云山区,冬季室外气温有时低至-20℃以下,但在专业人员看来,空气中所含热量并不低。
热泵是从低温物体向高温物体传热的装置。它类似水泵,通过消耗电能,实现水从低位向高位的传送。家用空调是最常见的电热泵装置。夏季,空调将室内空气的热量送到室外,室内空气被冷却下来,室温下降。冬季,通过内部切换,空调吸收室外空气中的热量,送到室内,这时,室内机送热风,室外机出冷风。
吴暋说,热泵技术在中国起步,并不比国外晚。由于大型公共建筑多,自有技术应用广泛,中国企业在热泵领域是国际领先的。北京“煤改电”采用的电热泵,从空气中取热,向水中放热,热水经管道送入室内,能耗只有普通电暖气的几分之一,但体感舒适,还没有噪音。
2013年,北京提出新的“减煤换煤、清洁空气”行动方案,在农村大力推进煤改电、煤改清洁能源,广泛使用热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采暖,并推行农村峰谷电价政策。北京密云的西湾子村是第一批示范村。其后,同方人环的技术、产品、服务推广到门头沟、房山、大兴、顺义等10多个区,仅2016年,就累计为1.8万户安装调试“煤改电”设备。
拥有147项国内外专利的同方人环,是节能减排的主力军。在保卫蓝天的“全民战争”中,清华控股所属的几十家能源环保企业“水陆空”全面出击,从100平米的民用取暖改造,到150万平米的社区供暖工程,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大厅、北京南站、首都机场T三航站楼、中央党校办公大楼,到大唐锦州、华润沧州的热电厂吸收式热泵供暖,清华产业心系天下冷暖、科技服务社会。(完)
- 标签:
- 编辑:杨保录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