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赋能 开启成果转化"硬核"时代
近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召开科创板会员表彰大会。会上透露,科创板开市以来,市场整体运行平稳。截至2019年12月12日,已有65家公司在上交所科创板挂牌上市,科创板股票累计成交1.2万亿元。
不少业界人士认为,与传统行业的上市公司相比,科创板上市企业之所以受到投资者追捧,根源在于新技术、新科技、新经济、新业态的驱动下,企业具有较大的成长潜力和空间,有可能在较短的时期内实现爆发。而在科创板上市企业中,不乏高校科技研发成果加速向产业转化的典型案例,如交控科技、铂力特等企业背后都隐藏着高校系创新力量。
补足资本市场短板 助力创新成果转化
一直以来,高新技术产业因其高投入、高风险、高效益等特性,需要资金支持。但其又以无形资产为主,价值难以衡量。科创板的推出,出发点是为了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及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从制度供应上讲,是资本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探索,旨在 补短板 。从市场功能上讲,不仅为科创型企业提供了全新融资通道,也为创投资金引入了新的退出渠道,完善了私募投资和创业投资退出机制,用市场化的方式,为中国科技创新型企业定价,同时为成果转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019年3月11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会上,科技部部长王志刚曾表示,科创板的推出实际上也是在推进科技型企业的发展,中间有很多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内容。它是把无形资产、把能力作为重点,而不是把资金流、把交易额当做重点,这些都是为了促进成果转化。
近年来,高校、科研院所诞生了一大批实验室成果,亟待走入市场进行落地转化和产业化。
我国高校、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丰富且总量逐步增加,但转化数量仍然偏少,转化成功率高的科技成果更是稀有。在不少企业主眼中,高校的技术发明很多是闭门造车,并不适合市场需要。至少是从目前看来,企业吸收技术尤其是高新技术的能力与动力不足是科技成果转化的短板之一。 一位业界人士这样表示。
在2019湘江金融发展峰会基金创投论坛上,合力投资管理合伙人、中国天使联合会荣誉会长张敏说: 科技成果的转化非常重要,但科创孵化真的很难赚钱。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大部分还需依靠政府,以及科创孵化器的支持。
科技成果的转化,科技资本的融合,最关键还在于资本市场。 张敏分析道,科技行业很难通过并购退出,它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去支持,而天使投资更看重的是市场。没有政府在前端建立一套体系,光靠VC去完成成果转化基本上是做不到的。2019年,科创板的诞生,成为资本市场的 新星 ,科创板正试图解决这样的问题。
上市企业背后显现高校力量
为破解科技经济 两张皮 ,中央及地方密集出台政策,鼓励和支持高校及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兼职或离岗创业。创业离不开资金,科技创新更需要在金融的帮助下转化成生产力,某高校教授就曾向记者表示,自己在筹集资金过程中屡屡 碰壁 。 投资机构主要看的是能够带来多少经济效益,不少投资人希望投一些挣快钱的项目,实验室成果短时间内想要盈利很难。而科创板的推出,无疑为科技成果的落地转化募集了社会资金。我们相信这样一批价值成果终将会在未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红利。
2019年10月31日,科创板40家公司披露三季报或主要经营数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科创板公司收入利润整体实现双增长,共计实现营业收入691.16亿元,同比增长14%;净利润85.81亿元,同比增长40%。其中近八成公司营收利润实现双增长。研发投入方面,40家科创公司研发费用占收入比平均为13%,8家公司研发费用占比超过20%,占比最高的3家公司是虹软科技、山石网科和微芯生物,分别达到35%、33%和33%。首批25家公司上市后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19年第三季度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4%。
与此同时,科创板已经上市或准备上市的企业中,不少都有着高校、科研院所的创新因子。2019年12月19日,嘉必优生物技术(武汉)股份有限公司在科创板上市,发行价为23.90元,新股募集资金总额7.17亿元,这也是武汉光谷首家生物类科创板上市企业。据悉,嘉必优是国内最早从事微生物合成法生产多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素的高新技术企业之一,其源头菌种和技术主要来源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离子束生物工程学实验室。据悉,截至目前,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通过科技成果作价入股直接成立企业有81家。2019年该院参股企业预计实现销售收入超80亿元,实现净利润超5亿元,就业人数超过5000人。
而2019年7月22日首批正式登陆科创板上市交易的西安铂力特增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则是依托于西北工业大学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黄卫东教授团队在金属高性能增材制造技术方面积累的雄厚的科研底蕴与实力。铂力特的成功也一度被业界称之为科技成果转化的 西工大模式 ,缔造了高校技术创新力量占领高端制造业市场的中国工业3D打印企业之范例。
2019年10月21日,在科创板上市委召开2019年第35次上市委员会审议会议上,首发过会的科前生物也是一个高校科研成果转换的样本。该公司董事长陈焕春同时是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并在华中农业大学长期任职,科前生物的多位董事也在华中农大任职;与此同时,华中农大控股的华农资产目前也是科前生物的第一大股东。
同时,科前生物与华中农业大学共同持有多项发明专利,而这些研发成果形成了目前科前生物的一部分产品体系,其主要合作方式为:由科前生物提供科研项目资金、参与课题研究,提供实验和中试条件等方式,成果则由双方共同享有,即高校负责前期基础研究,企业负责中试、产业化和后期临床阶段。
科创板企业选择上市,其最终目的是通过市场的选择来彰显企业的价值,借助资本的力量实现快速高效升级,提升企业的科技成果产业化能力。而科创板公司发行价格完全市场化,决定投资者不能只看静态市盈率,还要看增长,即看增长率折算后的市盈率。科创板企业增长率背后本质上取决于企业的科技成果产业化能力。
由此可见,科技成果产业化能力是科创板公司价值的核心驱动。如果科创板上市公司加大科研投入,并能快速实现产业化,对其高估值溢价会有较强的支撑。 目前,科创板高估值溢价只是相对的,科技成果产业化能力与效率最终仍将决定企业股价走向。企业成长性和价值最终在于科技成果产业化路径。 业内人士表示。(记者 李洋)
转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 标签:
- 编辑:杨保录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