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HEY拍卖预告|“水彩之父”李咏森专场
李咏森(1898-1998),江苏常熟人。中国水彩画家,1924年毕业于苏州美术专科学校,此后毕生在上海工作。李咏森自幼习画,画皆学,后独偏爱水彩,他将东两种绘画的技巧融于一体,写实写意兼融,用笔爽快而深邃,用色透明而清丽,讲究骨法用笔,化平淡为神奇,把祖国的山山水水画得又写实又有韵味。在他的笔下,村舍、茅屋、田野、工厂、矿山、都富有美感和诗意,表现了一种欣欣向荣的情感,创造出极为高雅隽永的个人风格。
李咏森是中国水彩画的开拓者,80多年的创作历程,确立了他作为海派水彩画大师的地位。早年他创办了常熟美术协会,以此来探讨中国的水彩画之,他的许多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和华东地区及上海美术展,其中在“汉城奥运纪念美术展”和“日本东京都立美术馆国际美术展”上获得了金。他的《水彩画临本》、《水彩画技法》《李咏森水彩画集》等画册和著作,在水彩画爱好者中广为流传。历任《太平洋画报》编辑、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图案系教授、苏州美专沪校副校长、上海轻工业专科学校教授、同济大学和新创立的上海美专教授等职,曾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上海分会理事、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曾参与发起创立上海水彩画研究会和上海粉画学会,并分别担任名誉会长。
李咏森,当今中国水彩画家,他融技法于一炉,倡写实水彩之先,是我国水彩画的元老之一,也是画坛上的寿翁。
李咏森出生在“十里青山半入城”的常熟,他与著名花鸟画家江寒汀是邻家,年龄相差5岁,同好绘画,亲如兄弟。读书期间,他们又同拜陶松溪为师。陶松溪是个的老师,他经常带着学生爬虞山,以苍松翠竹、清涧小径为背景,写生练基本功。陶松溪还领着他们去观秦坡飞瀑,实地给他们如银柱似珍珠的美处;也陪他们去寻觅檐角翘起、身似梭形的兴福寺方塔的古典美。常熟历代又是出名人之地,如孔子七十二之一的言偃,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的读书处,元代山水画家黄公望公墓,还有王石谷墓、仲雍墓陶松溪和他们一起去拜谒、瞻仰。陶松溪十分认真地向学生介绍这些人的事迹,以此激起学生心中的涟漪并告戒他们:“你们要记住:干事业当立大志,学画画当标新”的古训。
李咏森在上海谋生不得,只得回乡。困境之中不能没有志,于是李咏森与几个志同道合的画友创办了常熟美术协会,以此来探讨中国的水彩画之。在上世纪20年代初,水彩画在中国还是个新兴事物,大家对它的认识还是朦胧的、肤浅的。但他们知道颜文梁在这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当向他学。可怎么学呢?颜文梁在苏州美术学校当校长,极高,我们这些尚未崭露头角的无名小辈去见他也未必能见到。于是,李咏森想出了一个绝妙的点子:“我们美术协会在常熟举办一次美术展览,届时我们可以邀请颜文梁校长携带他的作品来参展呀!”李咏森在回忆此事时说:“我那时真不知天高地厚,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斗胆函请颜文梁老师,不料,颜文梁老师欣然回信:同意参展。说心里话,那时,我们激动不已,奔走相告。”展出这天,颜文梁偕同黄觉寺、胡粹中、朱世杰、张念珍等教授,分别携带着自己的作品前来参展。颜文梁这一举动如春风拂面,震动了画坛,影响了全国,开创了常熟新美术运动之风。
在展览会上,李咏森看到了获国沙龙会大的《厨房》。这幅粉画很写实,取材角度也小,但层次分明,色彩艳丽,耐人寻味。李咏森等一批年轻人均被折服,深感小城燕雀当随鸿鹄高飞。就这样,李咏森毅然决定随颜文梁去苏州美术学校求学,成了该校的第一届学生。
苏州美术学校设于苏州沧浪亭。沧浪亭以山为主,四周清水环抱。山上曲径盘回,树木葱郁,沧浪亭翼然山顶。但吸引李咏森的却是那红顶白墙的罗马式校舍,夕阳之下倒映在水中,犹如一幅无需雕琢的水彩画。一排排目不暇接的石膏像、挂满墙上的浮雕,陈列室中的油画、走廊两旁的壁画,都像有魔力似的吸引着李咏森。李咏森回忆着对我说:“我最喜欢学校的教学氛围,宽松而严谨,教学而相长。当校长的颜文梁毫无架子,他把自己的新作拿出来让大家点评。每次写生时,学生可以围绕着他,津津有味地问这问那。师生的作品定时在校展示,互相评论、探讨、打分,彼此提高。”
在这样的氛围中,李咏森水彩画技法大进,他喜欢表现静物花卉和风景,追求水彩画写实的风格。他的《白菊》、《绣球花》、《常熟言子墓》等作品,一经展出便引得全校师生的好评,为此也深得颜文梁的赏识。李咏森毕业后,很快就被颜文梁留校当自己的助手。
在教学中,李咏森遵循苏州美校的校训,注重写生实践。李咏森说:“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就能从平凡、真实的景物中发现美感,产生表现生活、反映真善美的强烈。”李咏森画画十分讲究骨法用笔。一幅《茶具与菊花》不涂不改,点染成法,将秋菊的清逸、绿叶的沉凝、紫砂的玲珑、瓷碗的细腻表现得井然有致。为表现这些物体光与影变化的特点,李咏森充分引用涩接、渗化、罩染的水彩画技法,为此,他的画常给人以淡雅、优美之感。《绣球》是李咏森的代表作,画面清奇淡雅,一瓶、数花已构成完整的画面。瓷瓶虽为单色,但光影变化极为丰富;绣球花整体形态鲜艳,而组成绣球的簇簇小花,个体结构清晰可辨。花卉的叶子也十分讲究,不同性质和不同形状的叶子必须由不同的笔触来表现。李咏森说:“我写生的各种花卉,绝大多数都亲自种植过,从发芽、开花到落叶,清晨、傍晚的不同情感和枝叶花冠的结构,都观察得一清二楚,知其所以然,作画时的组合取舍,就心中有数,游刃有余。”正因为他有如此严谨的写实,他的画名震天下,引来同道一片赞声。
正当李咏森的事业蒸蒸日上时,抗日战争爆发了。苏州美校关门,失业了的颜文梁、李咏森步入,但他们宁可挨饿,誓不事寇,日寇为了宣传他们的“大东亚共荣”,千方百计拉拢文化名人充当他们的木偶。日伪要颜文梁出任维持会长,颜文梁托病坚辞不出,而日伪步步紧逼,硬要颜文梁到日伪司令部当面说明。正在两难之间,李咏森不顾杀身之祸,挺身而出,他肩老师之大任,亲赴日伪司令部,面对的日本鬼子,他毫不,不紧不慢地、有理有节地婉言谢绝。气急的日本鬼子竟断他们的:“不准他们在苏州地面上画画,违者格杀勿论。”无奈的师生只得回上海另谋出。
此时,上海徐家汇的土山湾画馆正如火如荼的发展着,成了中国画的摇篮。刘海粟、颜文梁、汪亚尘、张充仁、林风眠等一批画家云集而至。教学水粉画的李咏森自然应约而到,在这里,他接触到法国著名画家维涅尔和英国水彩画家弗林特的大量作品。李咏森一方面如海绵似的大量临摹吸收;另一方面,他又不失时机与刘海粟、张充仁、林风眠等画家交流探讨,此时的李咏森的画艺显然进步。1938年,李咏森的写实水彩画和夫人邵靓云工笔花卉山水画共300多幅作品在上海南京大新画厅(现中百一店)展出,画展中有静物花卉,如《大丽花》、《白芍药》、《郁金香》、《果品》、《紫蝴蝶》,这些作品淡雅而美丽,令人愉悦而慰藉。画展中也有风景写生,如《常熟言子墓》、《常熟剑门》等作品。为了突出水彩画的变化,李咏森时而用一种棕色来表现,时而用点染法,时而用湿画法,特别难能可贵的是李咏森在那个时代就将水彩画与中国国画技法交融使用,因为他认为:“水彩画与中国画两者都是以水为媒介,用笔、用色和对水分的控制要求颇为一致。”此画展结束后两年,李咏森又在南京慈淑大楼画厅举办了第二次画展。不料,这次展出的所有作品除非卖品外,其他作品均为人收藏购买。他的画风不但为同仁首肯,而且让认同,李咏森的写实水彩画的风格也就此形成,为自己在美术界奠定了地位。
山海堂地处首都的798文化园黄金地段,专注收藏老油画、老水彩和古籍善本三十余年,有陶冷月、钱鼎、张眉荪、李桦、李咏森、吕蒙等中国近当代绘画史上重要人物的名家真迹三千余件,保真销售。 在诸多同业前辈及书画收藏界新朋旧友的关心和鼎立支持下,山海堂将一如既往的给您提供更加详尽的服务,随时欢迎并恭候您的光临!
- 标签:苏州市轻工业学校官网
- 编辑:杨保录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