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轻工新闻  动态

陈艾熙男友国外父母和孩子轻轻谈“死亡”清水理纱

  前不久,79岁的琼瑶发表了给儿子和媳妇的一封公开信,在信中,她叮嘱儿子,无论自己生什么大病,都不要动大手术,送加护病房,决不能插鼻胃管,只要让她没有痛苦地死去就好。“生命是偶然的,死亡却是必然的,为何我们要为诞生而欢喜,却为死亡而悲伤呢。”

  前不久热映的《金刚狼》终结篇,历经几个世纪的狼叔终归尘土,但看到小狼的出现,仿佛生命有了延续,悲伤就不再痛彻心扉。

  亲人的逝去,如何向情绪敏感的孩子,解释他们所珍爱的人已永远的离去呢?在这个春花烂漫的时节面对死亡的话题,一定是悲伤、凝重的吗?让我们看看国外的华人是如何运用中西合璧的智慧和孩子轻轻谈“死亡”。

  谈还是不谈?

  和年幼的孩子讨论死亡,中国传统家庭大都是比较忌讳的。旅居德国的西蒙妈妈就认为孩子太柔弱,别说直面死亡,连生重病的人,都不想让孩子去接触,所以去医院探望病人也一般不带孩子。

  但定居巴黎的法律人陈莉说,自己十几岁的女儿对死亡的理解理性而富有人情,正是因为从小不回避而练就的。

  陈莉说,女儿5岁那年在教堂里哭着送走了奶奶,所以孩子们从小就不得不接受没有爷爷奶奶的事实。去年,自己的父亲在国内病危,女儿坚持一起回国陪伴外公最后的时光。最后,外公是在她的歌声里,牵着她的小手走的。如今,外婆来到巴黎居住,女儿还时常安慰老人,不要为外公逝世伤心,因为外公娶了他最爱的女人,有最爱的女儿和外孙女,去过那么多国家,阅历丰富,他的人生很完满。

  现在女孩儿14岁了,外公虽然死了,但永远活在她心中,正应了老子《道德经》里那句:“死而不亡者寿。”所以,她能化解悲伤,并将内心的平和用安慰表达出来。

  瑞典著名童书作家佩妮拉·斯达菲尔特认为,孩子对生命与死亡的兴趣或许从很小就开始了,因为一朵花一片叶子都是有生命的,小狗小猫同样有生命,父母不用急,自然由着孩子的发展而定。讨论生死问题,让孩子理解自己的存在,让他明白,感受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怎么谈死亡?

  黄晋是法国互动型中文内容流媒体平台hihilulu网站的创始人,女儿在两岁半左右看到一只倒地的小鸟时非常悲伤,第一次提出关于死亡的问题。黄晋首先想到的是:“让孩子学会接受挫折,不尽人意,甚至死亡,都是很细腻的心理工作。”

  当时,黄晋和女儿一起给小鸟举行了小葬礼,并告诉孩子,小鸟死后会重生,有可能会变成一株美丽的树,也可能成为另外一只小鸟。当孩子追问人的死亡时,黄妈妈回答说,人的身体累了,也会在地下休息,但精神还在,会在天上照看地上所爱的人。她告诉记者,那时似懂非懂的孩子如今5岁了,对死亡这个话题已经释怀。

  佩妮拉认为,世界上,没有人知道生命与死亡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重要的不是答案,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自己的感悟,问孩子是怎么看待的,给他留下更多的想像空间。

  一定是悲伤的吗?

  与法国老公育有一对儿女的壮族人杜妈妈说,壮族人在清明节这天快乐多于肃穆。杜妈妈说,壮族特别重视清明节,因为那是对先辈表示尊重的时机。她每年回国祭拜祖先都给孩子讲为什么要烧香,让他们理解这种仪式,也是为了传承一种精神。当然,孩子们也不害怕这仪式,因为可以在家庙里玩耍,并不拘束。她说:“我从小家里就有拜祭祠堂、家庙的习惯,每年清明扫墓就如郊游,不会有压力。现在每年回国也会带孩子们去给先辈上香。那炷香于我而言,传递着两个不同世界的信息,一切安好。”

  佩妮拉说,孩子对死亡有一种特别开放的态度。他们有自己一套与过世亲人交流的方式,就这方面来说,他们远比成人要更有创意和想像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去与死去的人交流,有的人会去吃死者生前爱吃的冰激凌,有的人会戴死者的帽子纪念他,这可以让我们觉得不再恐惧,有了更多与他们的交流方式。

  妈妈说

  “人死了,就到了另一个世界,妈妈会先去,到时候,我会在一个叫玫瑰谷的地方等你!小木屋窗外有很多参天大树,树下小径通幽,路上有松鼠伴行,走过一个小桥,两个小拱门,中间还有个红色的亭子让你歇脚……”

  “外婆的身体现在被火烧掉了,但她可能变成一朵花从地里长出来,变成天上的星星,也可能变成一头驯鹿……”

  “外婆已经到了天堂,我们仍然可以跟在天堂的外婆交流,葬礼只是跟一个人的身体说再见的方式。可能外婆就在上面,你有没有听到,她现在正在跟你说话?”

  孩子说

  过节的时候,你就会变成汤圆,结婚的时候,你就会变成鞭炮,我哭的时候,你就会变成眼泪。我第一次流眼泪的时候,你就变成眼泪,我第二次流眼泪的时候,你就变回我原来的妈妈,对吗?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