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皮革

这“城”那“城”有人才成桐乡世贸皮革城

桐乡鞋业皮革城,亦曾有过豪放的“初心”。在桐乡市2005年一份“专题会议纪要”上,桐乡首座皮革城当时被确立为“桐乡市重点专业市场”,当地也曾对它叫板海宁的商业前景大着笔墨。从地理看,皮革城不仅紧邻浙北地区最大的客运站,距国家4景区乌镇仅15分钟车程,且和著名的海宁皮革城毗邻。生意红火的时候,也曾羡煞旁人。

皮革城怎么转型,这是投资者和地方部门要的事情。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年来,城市里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如雨后春笋。在造“城”运动中,不少“中心”、“地标”盛极一时。不过三五年,有的甚至撑不过一年半载,就繁华落尽、人马寥落。这样的例子,还不止桐乡鞋业皮革城一家:譬如坐落于安徽滁州南谯区的大雄华东农贸食品城,2009年开工时,曾被誉为“滁州市十大重点项目”、“国内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农贸食品城”,一度吸引大量本地和外地人前来购买商铺,而近日不少投资者反映,项目已停工,成了“空城”。

邓海建

在当年的招商手册上,浙江嘉兴桐乡鞋业皮革城计划建成后的模样是这样的:商场一楼的中庭竖立着三棵巨型椰子树,透过玻璃穹顶可以看到蓝天白云—在浙北这座县级市,这样的布局算得上时髦。然而,尽管对接着乌镇每年数百万的游客资源,这座曾计划与被视为中国皮革业龙头市场的海宁皮革城分庭抗礼的商贸综合体,短暂繁盛之后,如今人去楼空。(6月23日《中国经济周刊》)

有着地方部门主导身影在内的大项目、大工程,盛一时、衰一程,亏本或盈利是一回事,公信斯文扫地又是另一回事。左右不过几年时间,信誓旦旦的声音还在耳边,忽然就偃旗息鼓、不闻不问,哪怕是商业资本最终当了冤大头,既然参与了规划设计、纳入了政绩范畴,残局之下,地方部门难道就不要给个说法了吗?

这“城”那“城”,有人才成。不然,人去城空,颜值再高的建筑群,恐怕也不能称之为“城市”。

不过,变局出现在无休止的同质竞争之后。而今,站在桐乡鞋业皮革城广场上环顾,附近不仅建有浙北皮革广场,还有一座打着“皮革航母”旗号的世贸中心。再往深处挖,桐乡没有形成前店后厂的皮革产业链,而“海宁皮革城是上市公司,商贸起步早”。这些零散的细节组合起来,无非就是市场上的几个流弊:一是透支供求关系,在造“城”过程中见好不收,拍脑袋、想当然,指望一招鲜吃遍天;二是产业发展规律,粗糙模仿,新鲜劲过了,或者上游链条稍微调整,就会陷入被动无助的窘境。

新型城镇化的步子很快,但少数地方还是穿的“旧鞋”。在经营城市的雄韬伟略之下,过度投资依然是最受宠爱的生财方式。建一个皮革城,乃至大手笔建一座新城,正成为不少城市的发展偏好。从贵阳到鄂尔多斯,从呈贡到鹤壁……“空”还是“不空”的争执,经久未歇,乃至引起国际关注。有数据说,中国城镇化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将能带来7万亿元的投资和消费需求。这“城”那“城”,前景诱人。但问题是,城市的发展,需要尊重两个基本规律:一是“人”,二是市场。离开市民,再好的“城”,也只是不会增值的资产;而罔顾市场规则,真以为“人定胜天”,即便一度繁华若斯,早晚也要被价值规律清算。

(作者为资深评论人士)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