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暴涨1988元、巨头收购纠纷、低蛋白方案兴起……十大事件让你读懂2022中国
回顾这一年,种种因素搅乱了全球粮食市场走向,原料价格持续狂飙;整条农牧产业链“寒气”弥漫,黎明将至已有巨头倒下;“青贮小麦”乱象涌现,饲料原料减量替代不再是口号……如果用一个词道尽2022的故事,我想唯有“动荡”二字。
正值年末,《农财宝典》新牧网梳理了过去一年发生的新闻,从中遴选出2022年饲料行业十大影响力事件,它们勾勒出饲料业2022年的发展脉络,有些令人惊奇,有些引人深思,而有些故事的发生似乎早有预示。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7月起,豆粕价格开始直线月上旬豆粕价格(粗蛋白含量≥43%)甚至达到5561元/吨的历史高位,相较1月暴涨1988元/吨,涨幅高达55.6%,虽然近期豆粕价格略有回落,但依然处于历史高位。
同时,玉米价格也持续居高不下,截至11月下旬,玉米价格达到2855元/吨,相较1月2628.2元上涨226.8元/吨,部分地区价格早已突破3000元/吨。由于原料价格的上涨,饲料厂不得不高价拉货,饲料价格也水涨船高。有饲料企业高管透露,今年猪料全价料涨幅基本在600元/吨左右。
新牧点评:事实证明,相较2021年,2022饲料原料行情并没有出现好转。面对持续高位的原料价格,整条产业链上没有谁能独善其身。对于养殖企业而言,饲料成本带动了养殖成本不断攀升,却带不动上半年低迷的猪价,两头夹击下,加速了中小散户被淘汰的残酷局面。
而对饲料企业而言,过去大型企业在原料采购环节掌握资源、议价优势,但如今地主家也没余粮时,中小饲企和大型饲企已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抛开品牌溢价空间,饲料行业整体利润已大幅缩减,彻底进入“拼刺刀”的时代。
乌克兰与俄罗斯都是全球重要粮食出口国,其中乌克兰不仅是我国玉米进口的主要来源国之一,还是我国第一大葵花籽进口国。根据海关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从乌克兰进口玉米824万吨,占比29.07%。俄乌冲突严重影响国际农产品进出口,拉升了我国部分粮食品种的进口成本。
截至4月21日,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越南等14国先后出台措施限制或禁止粮油类农产品出口。世界粮食署计划署官员在9月表示,“当今世界正站在一个抉择的十字路口。在过去60年间,世界粮食计划署从未见过如此快速蔓延的粮食安全危机。”
新牧点评:可以预见,中国畜牧业在未来一段时间,仍需经受全球市场原料价格剧烈波动的考验,尤其是中国畜禽的口粮一直大量依赖进口,高价进口原料或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常态。但从另一个角度分析,由于涉及到国家原粮安全问题,世界动荡局势直接推动了我国建立战略资源布局、构建多元化的饲料供应体系的步伐,中国畜牧业的饲料配方也可能在此契机下产生根本性改变。
9月19日,农业农村部召开豆粕减量替代行动工作推进视频会,全面推荐豆粕减量替代工作,并发布了3类豆粕减量替代技术模式和8家企业典型案例。牧原、温氏、新希望、海大集团等头部农牧企业已取得了显著成效。
牧原董事长秦英林也在今年公开表态,牧原推行的低豆粕日粮技术,使得饲料中豆粕用量大大降低,如果推广至全国,可节省大豆进口2000万吨,节省土地1.5亿亩,减轻环保压力,促进养猪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新牧点评:无论是出于维护粮食安全,还是降低养殖成本考虑,“加强饲料粮减量替代”已被提上日程,如今冲破天际的豆粕价格,更是加速了企业、政府对低蛋白日粮技术的推广诉求。但要知道,中国为了推动养殖业快速发展,最早引入的正是美国主推的“玉米-豆粕型”日粮体系,如今想要在此基础上落实低蛋白方案,不仅需要依靠科学、高效、可落实的新配方,改变养殖从业者多年来的传统观点也非常重要。
5月中旬,多地割青麦作饲料的视频在网上流传,有人以1500元/亩的价格收购农民未成熟的小麦。距离夏粮丰收仅有1个月的时间,如此“糟蹋”粮食的行为引发了全社会关注,农业农村部也立刻下发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全面排查毁麦开工、青贮小麦等各类毁麦情况,对违法违规行为,发现一起处理一起。
新牧点评:其实出现青贮小麦现象,并非今年的特例,我国甚至还培育了一批专门用作青贮的饲料小麦品种,畜牧业也常用玉米作为青贮饲料,养殖户倾向利润更高的选择无可厚非。但是,在今年全球面临粮食安全严峻挑战的大背景下,有人高价收购农民没有成熟的小麦,而且是在收割季节很快就要到来的情况下,就存在一些耐人寻味的东西。
站在保护国家粮食安全的角度看待,夺取夏粮丰收,对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和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意义重大,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怎么重视都不过分。
10月22日,正邦科技收到江西省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送达的《通知书》以及申请人锦州天利粮贸有限公司提交的《破产重整及预重整申请书》,锦州天利向法院申请对正邦科技进行破产重整,并同时申请启动预重整程序。
10月26日晚间,正邦科技发布《关于公司预重整债权申报通知的公告》,公告显示,南昌中院决定自2022年10月24日起对江西正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启动预重整程序,预重整期间为三个月。10月28日,正邦科技宣布正邦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江西永联、全资子公司正邦养殖将进行司法重整。
11月8日,正邦集团发文表示:一、司法重整并非破产清算,正邦实行司法重整是企业浴火重生,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二、正邦正积极配合司法重整工作,努力通过司法重整保障各方权益。三、正邦司法重整目标是稳住企业基本盘,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恢复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
新牧点评:在上一轮超级猪周期中,猪价暴涨,吸引了各路资本进军养猪业。可以说,正邦在养猪领域的崛起正是吃准了猪周期的红利,2020年,正邦科技已经是国内仅次于牧原股份的“养猪老二”,一时风光无限。
但自2021年起,正邦科技就深陷资金链危机,2021年归母净利润亏损约188亿元,超过其上市以来的利润总和。2022年以来,正邦科技业绩继续大幅下滑,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33.76亿元,同比减少66.54%,归母净利润亏损76.44亿元。同时,商票逾期、拖欠代养费等一系列负面新闻,令曾今的“江西猪王”深陷漩涡。
饲料企业布局养猪并不稀奇,早在2010年,正邦就实施了战略转型,将生猪养殖产业作为其发展的重点产业。但正邦的经营模式,似乎一直残留着饲料企业的影子,激进的投资布局,大肆使用金融杠杆猛烈扩张,为资金链断裂埋下了祸根。或许饲料企业布局养猪缺的根本就不是资金、人力,而是融入行业的耐心。
WATT国际传媒公布2022版《全球顶尖饲料企业报告》,按照2021年饲料总产量从高到低排名,全球共有144家动物饲料生产商的复合饲料产量达到或超过100万吨,其中新希望首次超过泰国正大集团,跃居全球第一。2021年新希望六和饲料产量达到2854万吨,饲料销量2824万吨,约占全国总量的10%,其中禽料1606万吨,猪料995万吨,水产料161万吨,反刍料45万吨。
新牧点评:虽然对比的是2021年的产销量,但是榜单在2022年正式公布后依然在行业引起巨大轰动,这是中国企业首次问鼎全球饲料生产商排行。中国饲料行业积聚了四十年多年的功力,从过去由外资企业引导,到如今走在世界前列,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每一步都属实不易。如今已到“由量向质”升级的阶段,相信会涌现出更多本土企业雄立国际市场。
1月11日,大北农正式对外宣布,决定以 13.2 亿元收购九鼎科技自然人股东持有标的公司30%的股权。但这场运作并不顺利,种种因素干预下,8月16日晚,大北农发布公告,称交易对方起诉大北农,请求公司支付第二笔股权转让款3.96亿元,并按照每日0.5‰支付违约金。最终,大北农董事会决定终止该收购事宜,并要求退回已支付的股权转让款及相关资金占用利息。
2月28日,大北农发布公告称,将以20-25亿元收购正邦科技3家直接或间接持有的控股子公司全部股权及5家子公司51%的股权。然而仅仅7个月后,大北农便发布关于解除正邦科技旗下部分控股子公司股权转让协议暨终止收购的公告,并于9月29日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交易对方返还预付款、支付相应利息及承担违约金。
新牧点评:饲料行业竞争愈发激烈,龙头企业想要提升市场占有率,选择强强联合无疑是最快的途径,大北农的两笔收购,正是为公司布局西南、湖南地区做好谋划。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仅仅半年后,大北农就以部分财务数据账实不符、审计报告无法出具等原因,终止两笔收购计划,表面上是标的公司存在种种瑕疵或者不配合行为,背后却不乏大北农对当时的“冲动消费”后悔,具体孰是孰非我们交由法律裁决,不多评价。当前饲料行业经营充满着不确定性,“并购潮”涌现就是其中表现之一,快速发展或者快速被淘汰将成为这一阶段的常态。
2022年伊始,养猪变成一门亏钱生意,各大猪企甚至陷入“卖得越多,亏得越惨”的尴尬处境,特别是过去几年高调布局养猪的各大饲料企业,在惨淡的行情面前集体“哑火”。包括大北农、禾丰、天康在内的农牧巨头,纷纷宣告回归饲料主业,重新确定战场。
新牧点评:遥想2021年,饲企大举进军养猪业意气风发,如今一年后又纷纷宣称回归“主业”,有人笑称饲料大佬们养猪是“踩了坑”。但其实站在企业管理者的角度分析,当猪价飙升至20元/斤时,面对这块大蛋糕,你不行动,你的竞争对手就会先你一步,抛开上帝视角布局养猪也无可厚非。
但是养殖与饲料毕竟是两个不同的领域,营销模式、人员配置、资金投入都存在巨大差异,在把握饲料基本盘的同时还能养好猪,这样的企业注定是少数。“量力而行,而不是盲目冒进,企业往往在交了学费后才能明白。
2022年1月,由海大集团孵化的海芯集团正式成立,定位高端畜禽料,目标是五年内成为预混料、浓缩料全行业领导品牌,而在此之前,海大集团在畜禽料板块一直专注于全价料。
据海芯集团总裁常磊介绍,海芯肩负开拓的使命,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业务单元,在调动集团资源上有更大的自主权,承担未来海大集团高端畜禽料后台的技术研发、生产品控、前台营销以及人才团队储备等职能。
新牧点评:非瘟加速了中国农牧业洗牌,养殖端对中高端饲料产品的需求愈发迫切,但过去饲料行业的核心料集中在帝斯曼、嘉吉、荷兰泰高几大国际巨头。随着外企技术、资本优势逐渐抹平,打造高端畜禽料如今已成为国内头部饲企的共识,正如海大集团成立海芯、大北农成立乾胜……规模化、智能化、科技化、信息化、大数据全面改造了整条农牧产业链,加速了中国从饲料大国向饲料强国的升级。
1997年,湖南正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正虹科技”)作为中国饲料行业第一家上市企业,巅峰时期拥有分支机构多达百家,年产值将近五十亿,涉及贸易、饲料、养殖、种源、房地产等多个业务单元。
6月17日,正虹科技发布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岳阳市屈原农垦有限责任公司拟向岳阳观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岳阳观盛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协议转让15.13%的股份,将剩余10%的表决权委托给观盛投资,观盛投资成为正虹科技新控股股东。
新牧点评:作为“中国饲料第一股”,正虹科技有它的高光时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饲料主业却始终停滞不前,2021年产销量大约36.2万吨,而此时国内已涌现出大批百万吨规模的饲料企业。
针对未来发展,正虹科技提出走“饲料+养殖”双轮驱动之路,并试图重启肉食生产加工线,拓宽产业链确实能够提升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但资金、人才、技术各方面的投入无疑也是很大考验。在新股东支持下,正虹科技未来能否“翻盘”?答案交给时间来回答……
- 标签:本站
- 编辑:杨保录
- 相关文章
-
豆粕暴涨1988元、巨头收购纠纷、低蛋白方案兴起……十大事件让你读懂2022中国
回顾这一年,种种因素搅乱了全球粮食市场走向,原料价格持续狂飙;整条农牧产业链“寒气”弥漫,黎明将至已有巨头倒下;“青贮小麦”乱…
-
2023年01月17日国内饲料原料行情汇总【蔚蓝生物·特约行情日报】
17日玉米价格小幅偏弱
- 今日导读:蓝莓花色苷等4种新食品原料公开征求意见;饲料抽检常见不合格指标及原因分
- 中国牛羊饲料10大品牌(中国饲料排行榜)
- 2013年中国饲料十大品牌排行榜
- 中国十大牛饲料品牌排行牛养殖饲料玉林
- 2019年中国饲料行业行业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酶制剂和微生物制剂等生物饲料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