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农业用品  饲料

听课笔记 第九届生物饲料科技大会

  8月3日,由生物饲料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和北京生物饲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合主办的第九届中国生物饲料科技大会在西安落下帷幕!

  经会议组委会授权,接下来为大家分享由成都大帝汉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李志忠、王响现场整理的8月3日听课笔记。

  2.肥育后期:各器官系统发育基本完成,主要沉积蛋白和脂肪,营养需要量降低,满足正常机体机能即可。

  1.不同性别营养需要量的差异:以脱皮大麦和玉米作为基础饲粮,在断奶、生长和育肥期,阉公猪ADG显著高于母猪;

  2.不同饲养条件下的营养需要的变化:不同的饲养条件下,需要充分考虑饲料中SID M+C : SID Lys的量;

  3.不同环境温度下猪的营养需要不同:舍内温度在10~31℃时,随着温度升高各个体重阶段猪平均日采食量(ADFI)先减小,后缓慢增大后减小。生长猪常温(18~21℃)平均日增重(ADG)最大,料肉比(F/G)最低;低温组(8~11℃)和高温组(28~31℃)较差;

  4.饲养密度/规模对猪生长的影响:随着密度升高,猪生长性能降低。生长环境(包括饲养密度、温度、湿度、有害气体等)对猪生长性能的影响比例为20~30%;而品种、饲料和日常管理所占比例为20%和40~50%。

  精准营养就是根据猪的品种,环境,健康状况等准确确定营养需要量和饲喂程序,并精确地给予饲喂量。

  明确不同遗传背景、不同生长阶段、不同养殖模式、不同养殖环境条件下的猪生长曲线及动态营养需求,其核心是构建不同生产条件下的畜禽生长曲线模型,而畜禽体重数据的准确获取是关键。

  (1)玉米豆粕日粮,以净能配制,日粮蛋白比推荐值降低3-4个百分点,补充合成氨基酸后,肥育猪采食低蛋白日粮可获得与高蛋白相似的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

  (2)NRC (2012)生长肥育猪日粮净能为2.475 Mcal/kg,生长肥育猪低蛋白日粮获得最佳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的净能需要量为2.36 Mcal/kg,相应的赖氨酸净能比为4.70 g/Mcal;

  (3)获得最佳生产性能的净能需要量为2.36 Mcal/kg,赖氨酸净能比为4.70 g/Mical。获得最佳胴体品质的净能需要量为2.40 Mcal/ kg,赖氨酸净能比为3.50 g/Mcal;

  (1)肥育前期:骨骼、肌肉、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快速生长,对微量元素需求高,采用有机无机科学搭配方案,多通路吸收,提高微量元素的吸收效率;

  (2)肥育后期:肥育后期各器官,各系统的功能逐渐完善,主要是蛋白和脂肪的沉积,使用高吸收率的全有机微量,做到科学减量添加;

  (1)在配合饲料中添加3-5%的松针粉,每头猪平均日增重提高15-20%,从而育肥猪能够缩短饲养周期20-30天,并且提高猪肉品质,瘦肉率提高3-5%;

  (2)在生长肥育猪饲料中添加10%陈皮,有利于提高猪的生产性能,改善胴体品质,降低背膘厚度;

  (3)日粮中苎麻粉添加量的增加线性降低了湘村黑猪的背膘厚,且线性增加了无脂瘦肉指数和眼肌面积。

  1.2021年全国谷物产量63275万吨:稻谷产量:21285万吨;小麦产量:13695万吨;玉米产量:27255万吨;大豆产量1640万吨;棉花总产量573.1万吨;油菜籽产量1450万吨;花生产量为1820万吨。

  2.2021年中国原料进口:玉米进口2835.6万吨,较上年增长151.1%;小麦、大麦和高粱分别进口977万吨、1248.2万吨和941.7万吨,分别较上年增长16.6%、54.5%和95.6%;DDGs进口30.8万吨,同比增长69.4%;大豆进口9652万吨,较上年减少3.8%;菜籽进口253.1万吨,较上年下降8.2%;饲用蛋白原料,豆粕、菜粕、葵花籽粕、豌豆和鱼粉等原料累计进口840.74 万吨,较上年下降0.8%;豌豆进口220 万吨,较上年下降24.8%;鱼粉进口182.3 万吨,较上年增长28.3%。

  (1)充分发挥在基因工程、蛋白工程、高通量筛选、液体发酵、菌酶协同、低温固态浅层发酵和后处理工艺等核心生物技术优势的科研结晶;

  (2)立足社会关注的“优质、安全、环保”焦点。紧紧围绕生物饲料、无抗饲料、安全优质畜产品和生态循环养殖等方面发展的战略定位和目标指向;助力产业转型升级,为中国畜牧业的发展和人民的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1)生物芯片(biochips):在微米尺度生物分子间特异相互作用的原理,将生化分析过程集成于硅片、玻璃、塑料、凝胶、尼龙膜等固相递质上,从而实现对 DNA、 RNA、多肽、蛋白质以及其他生物成分的高通量快速检测;

  (2)利用生物芯片进行检测的优点:样品/试剂消耗少,沾污小,高灵敏性,成本低,功率低,效率高;系统功能模块集成,实现检测系统的便捷性。

  (1)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自主研发了密度适中、性价比高的鸡50KSNP芯片(京芯一号),该芯片具有中国地方鸡种特有遗传变异信息,兼顾国外商业化鸡种基因组信息;整合了大量的功能基因相关SNP位点,并均匀分布于整体基因组。“京芯一号”育种芯片的开发为基因组育种技术在我国肉鸡核心种群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基于“京芯一号”SNP芯片技术进行肉鸡GS选择的主要优势包括:提高遗传评定准确性;缩短选育周期;减少不易测定表型的工作量和成本投入;可实现标准化和自动化检测和数据分析等。对表型不易测定的性状,如需屠宰后测定的产肉率性状、测定周期长产蛋数等繁殖性状等,具有更强的应用价值;

  (3)基于中国代表性品种基因组序列,整合自主鉴定的15个经济性状关联标记位点,从1400万初始位点中筛选出5.5万个有效SNP位点。

  (4)地方资源评价、亲缘关系鉴定和经济性状关联分析,12篇科技文章已发表已应用于白羽肉鸡、黄羽肉鸡等不同类型肉鸡的基因组育种。

  程茂基教授:饲料对肉蛋奶的影响,对动物的健康的影响是没有必要争议的,已经有企业在应用并且有积极影响,个人认为发酵饲料没有值得争议的地方,前景广阔。湿的发酵饲料、液体发酵饲料是会有很多可探究的问题,反应条件复杂、环境因素复杂是问题所在。

  邓登博士:生物饲料在畜禽上应用的比水产要多一些,我也在转化应用方法,生物饲料概念很大,运用到蛋白技术、基因技术、高通量测序技术,不是简单停留在发酵层面,生物饲料为什么有这么好的作用,因为它是活的,提高代谢,提高免疫力,同时它也是动的,可以改变一些物质的结构,消除抗营养成分,消除毒性,它的特点是更加环保、安全、健康、高效。

  权志中博士:饲料在加工工艺上对比前几代更有深入研究的意义,之前把微生物微量元素放在饲料中更重要的位置,那么如今微生物动物代谢产物也同样有重要意义。

  钱胜峰先生:生物饲料代表绿色、代表希望,菌酶协同、营养发酵有更大的前景。对活性饲料怎么突破传统的发酵瓶颈可以从反应设备上进行突破,另一方面可以从产品的追溯环节上进行深入研究,打造数字化、智能化、芯片化农牧行业。

  易敢峰博士:微生物饲料在增补营养、提高产量上有重要作用,同时活性饲料能解决很多颗粒料解决不了的问题。在水产上,对调节水质、稳定水性、提高水产生物免疫力有深刻意义。

  余忠丽女士:我们公司从95年就开始做发酵,我理解活性饲料本身就可以产生风味物质,饲喂动物会改善肉质,活性饲料可以从非常规原料、秸秆等一些物质入手,减少浪费,对国家资源合理利用是有积极意义的。

  香红星先生:通过发酵技术只能生产原料,要想做生物饲料不能简单依靠发酵,因为单胃动物微生物发挥作用主要在后肠,我们要更关注全价配合的活性饲料,要从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去看待消化、代谢、吸收这一整套的流程。淀粉、氨基酸、还原糖多方面进行分析螯合才能做好活性饲料。

  易敢峰博士:对很多原材料譬如秸秆,怎么样把秸秆高效利用,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中国对粮食高度的依赖,如果能合理应用一些粮食副产品,不但产品的性价比能够提高,未来的应用空间也是很大。

  余忠丽女士:我们能做的是首先保证生物安全、保障产品的安全与风味。地源性的原材料变废为宝经过生物技术处理后投入到饲料中饲喂动物,不但能保证产品的安全,产品的风味也是与众不同的,这是毋庸置疑的,也是我们一直在坚持做的。

  香红星先生:四年前我们用喂生物饲料的猪做了一场风味品鉴会,我们宰杀了猪之后发现用了生物饲料的猪肝脏要轻很多,并且风味口感强于饲喂普通饲料的猪,这个案例就很有说服力。

  权志中博士:我们经常在生活中探寻小时候的味道,为什么大家觉得现在食物没有小时候香,我觉得,因为饲养环境、饲养方式、饲养条件一直在变化,而生物饲料可以补充这些条件改变所带来的营养缺失。这就是为什么饲喂生物饲料的鸡下的蛋更好吃。

  邓登博士:在水产方面生物饲料可以提高水产养殖的成活率。因为水产养殖有很多不可控因素,生物饲料可以提高水质中的有益菌,同时进入肠道有益菌也会发挥作用,缓解/减少肠道炎症的发生。

  程茂基教授:生物饲料的预消化技术在牛中应用效果特别好,目前很多企业都在应用生物饲料改善产品品质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怎么把发酵技术、预消化技术做好,个人认为还是专业的事专业的人去做。

  易敢峰博士:反刍上,很多副产品发酵运用到反刍饲料上,随着生物饲料的快速发展,我国粮食的副产品可以刚好的应用到饲料上,目前菌酶在提升,原料种类也在增加,相信此技术可以为中国饲料市场做出巨大贡献。

  台下问题二:活性饲料中的蛋白质和多肽有很好的功能,但是饲喂动物时蛋白很容易失活和聚沉,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程茂基教授:喂干的的饲料容易失活,因为干的饲料要采取烘干技术,喂湿的就不会失活,还有很多问题要慢慢去研究去探索,饲喂方式和反应条件都要慢慢探索。

  (1)生物饲料,发酵饲料,菌酶协同发酵饲料都是有团体标准和准确定义的,菌酶协同发酵饲料是指使用《饲料原料目录》和《饲料添加剂目录》等国家相关法规允许使用的饲料原料,酶制剂和微生物,通过发酵工程和酶工程技术协同作用生产的单一饲料和混合饲料;

  (2)菌酶协同发酵类型,根据工艺不同,分为菌酶协同厌氧发酵和菌酶协同好氧发酵;根据原料不同分为菌酶协同发酵单一饲料和混合饲料;根据工序不同,分为菌酶同步发酵和菌酶异步发酵;

  (3)我国目前添加剂目录中允许使用的有35种菌,美国可使用44种,欧盟QPS清单允许使用90余种菌;

  (4)农业农村部生物饲料质量安全预警监测项目委托生物饲料开发国家工程中心牵头,从联盟会员和团标起草单位中甄选企业,作为生物饲料质量安全预警监测站,定期采样监测,进行安全预警分析,汇总意见及建议;

  (5)关于酶学性质的重新评估,在发酵饲料中可以为酶提供最适pH,最适温度等条件,而不限制于胃肠道的环境。

  (3)菌酶协同概念的延申—协同共生概念的提出:指共生单元通过不断主动寻求协同增效实现边界组织成长,跨边界组织成长,系统自进化,进而达到整体价值最优的动态过程。

  1.养殖行业目前的困境:养殖成本和原料成本的上涨;解决方案:低营养配方,及提高新型原料消化率。

  (3)集团养殖户:拓展低成本原料利用,同时提升畜禽健康水平(脱毒、菌群平衡以及免疫力等方面);

  1.传统液态饲喂,是几千年养猪的传统方法,而现代液态饲喂与传统液态饲喂有区别,是生物学上的回归。

  (5)理论基础不牢带来的三大后果:吃不进,采食量无法满足生长需求;用不了,消化利用率低,浪费巨大;伤害大,肠道疾患突出;

  (8)无抗背景下增强仔猪肠道健康水平和生产性能的3F技术:Formulation优化配方,改变营养结构,精准满足营养需求;Fermentation饲料菌酶协同发酵,改变养分化学结构,提高利用率;Fluid feed断奶后采用液态饲料,提高采食量,减少肠道损伤;

  (9)试验表明,在断奶后使用液态饲料饲喂,仔猪的生产性能,健康程度,肠道形态结构等均得到改善;

  (12)液态饲喂优点总结:增加采食量10-50%,缩短采食时间;减少肠胃损伤,降低腹泻;减少饲料浪费5-10%;减少呼吸道疾病;减少猪只应激;拓展饲料原料来源;是发酵饲料最佳食用方法;利用率更高。

  (4)深度发酵生物饲料可以使酸溶蛋白,小肽,游离氨基酸总量显著提高;赖氨酸,蛋氨酸,精氨酸等14种氨基酸显著增加;

  (1)实验表明,在蛋鸡上使用深度发酵生物饲料,可以改善次蛋率和死淘率,延缓产蛋率下降,提高饲料利用率,改善鸡舍环境等,提高经济效益;

  (2)实验表明,深度发酵饲料在肉鸡上,可以改善日采食量、日增重、成活率、肌肉品质、肠道环境。在肉鸭,肉鹅,猪,肉羊上应用均有正向效果。

  (1)生物饲料的定义:通过发酵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和基因工程等生物工程技术开发的饲料产品总称。

  饲料层面:发酵过程可分解抗营养因子,霉菌毒素;降解NDF,产生酶,提高饲料消化率;产生丰富有益代谢产物;改善饲料适口性;

  动物层面:改善畜禽胃肠道微生态环境;提高畜禽机体免疫,抗氧化功能;提高采食量;改善饲料转化率和生产性能。

  (5)生物饲料在单胃动物上的应用:提高消化率;消除抗营养因子;发酵产生活性物质;提高发酵饲料质量稳定性;提高生长性能;增强机体免疫;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改善肠道微环境,促进有益菌定植。

  (3)发酵豆粕在反刍动物上应用:替代乳源蛋白;缓解犊牛断奶应激,减少腹泻发生率;提高成年反刍动物生产性能;

  (5)发酵全混合饲粮优点:有利于糟渣类加工副产物及秸秆类饲料的利用;提高TMR有氧稳定性,减少养分损失,利于小型牧场使用;改善饲料适口性,提高采食量,促进生产性能;减少糟渣类饲料汁液流失,减少养分损失;减少小型牧场饲养成本;可能消减TMR中的抗营养因子,霉菌毒素;可能改善牛羊胃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提高健康水平和生产性能;

  玉米豆粕减量推荐:朱秋凤博士:使用小麦,糙米,糙米混合物,高粱,大麦,米糠这类产品进行能量原料和蛋白原料的替代,根据原料的具体指标比例关系进行替代,关内禾丰用全小麦日粮比较多,最终养殖成果不错,料比降低0.04左右,糙米在东北禾丰用的较多,糙米的能值被低估了,60%高粱在中大猪上应用没有负面结果,30%玉米+30%高粱效果更优。

  李建涛博士:集团以反刍料为主,反刍料可以完全不用豆粕,使用棕榈粕,胚芽粕等,只要无毒无害,不影响适口性,有性价比的原料都可以尝试使用。生物饲料不是常规饲料的替代品,常规饲料提供营养,生物饲料发挥减抗替抗,肠道健康等目的,两者相辅相成。资源的拓展,生物技术的应用可以考虑将肉牛作为一个主要方向。

  钟永兴博士:玉米替虑和禾丰类似,由于在广东使用一些进口原料比较方便。蛋白原料替代比较复杂,豆粕的减量主要集中于中大猪,妊娠母猪方面,哺乳教槽料中相对滞后。

  胡福利博士:发酵的本质就是把利用率低的原料,通过发酵提高利用率,将带毒的不能利用的原料通过发酵变成可利用的原料。有企业通过酒糟的二次发酵,替代一部分蛋白原料。以及将地源原料如红薯秧,处理之后进行利用。

  张文晔博士:资源性原料的研发与获得非常重要;采购的节点和预算非常重要;建立企业自己的营养标准;建立企业动态经济模型。

  张中岳博士:营养标准要随之调整,比如蛋白,目前做低蛋白比较多,但是要做到氨基酸的补充,如精氨酸,异亮氨酸的补充。进口原料数据库的建立和判断,不同来源地区的原料营养指标差异大。原料变化要注意逐步变化,也要考虑到消化率的变化,也要考虑到加工工艺的变化。

  朱秋凤博士:禾丰应用液态饲喂少,但合作的荷兰公司用得多。均匀度,成活率都有贡献,赞同使用液态饲喂,但要考虑现实情况。

  张中岳博士:没有用,但是3-5%客户在用液态饲喂,南方客户喜欢喂水料或湿拌料。赞同陈校长观点,只是考虑如何做到适合液体饲喂的精准营养。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