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销售误导顽疾为何久攻不破?
每经评论员 涂颖浩
最近,“20万买保险取出要等儿子99岁”这一事件在网络上发酵,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和评论,有行业内人士对此事分析称,该事件有很大可能存在代理人销售误导问题。
在我们周围,类似的情况并非首次出现。“这个保险其实和存钱一样,五年后就可以取出来。”听信了代理人的一面之辞,又碍于朋友情面购买了不需要的产品,结果发现跟最初的预想天差地别。
夸大保险责任、隐瞒重要条款、诱导客户,种种销售误导乱象,为企业经营种下苦果。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对保险领域共开出1705张监管处罚罚单,“欺骗投保人”正是一大典型违法违规事由。
犯了改,改了再犯,保险业销售误导顽疾为何久攻不破?笔者认为,代理人“背锅”的销售误导行为背后,也有保险经营者“重保费、轻客户利益”价值导向的原因。
近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保险行业形象已有明显改观,从业者更应爱惜羽毛。若各方长期对保险销售误导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惜给好不容易树立起来的行业形象抹黑,那还何谈长远发展?
就此事件而言,笔者还留意到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就是一些人对保险误解已深。
评论中,持“保险不能买”“千万不要买理财险”观点的人不在少数。谈及人们对保险的误解,最为常见的就是“保险都是骗人的”。因为不喜欢某种保险营销行为,所以就一杆子打死保险产品,这种“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未免过于偏激,缺乏理性思考。
笔者认为,这类对保险,尤其是偏理财类保险产品的误解,固然与保险行业的一些销售乱象有关,也一定程度与公众尚未形成正确的保险观有关。保险与银行存款、理财产品有本质的区别,尤其是对于保障期限长达数十年,甚至是以终身为期限的保险产品而言,若追求随存随取,或者是短期内跑赢理财产品,往往会大失所望。
保险产品有其复杂性,更长周期的保险产品保障期限更长,在低利率时代,此类以教育、养老为目的的长期险,可更好发挥强制储蓄的功能,这也是短期产品所不能替代的。以长期养老险产品为例,虽然缺少流动性,但从另一个层面上看,对消费者而言,保障期限越长,获得的保险利益可能越多。
相比发达市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保险业仅走过了数十年的发展历程。随着保险业不断向前发展,民众对保险的认知势必日益提升。从车险到健康险,越来越多的保险产品功能被公众所熟知,理赔案例让更多人看到了保险的作用。而今,具有长期属性的理财险已经开始被大众所关注。未来,不仅仅有现金、房产、基金、股票、信托等,保险也将成为家庭资产配置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当前,销售误导行为仍然存在,对保险的误解亟待消除,重塑保险业形象需要保险从业者、消费者等各方共同努力。对于从业者而言,切莫为一时之利抹黑行业形象;对于消费者自身而言,以更大的主观能动性了解保险,消除误解,无论是对自身理财观的形成,还是对家庭资产配置都是大有裨益的。
疫情报告 http://www.xinzhiliao.com/sj/xiaji/3735.html- 标签:北洋枭雄
- 编辑:杨保录
- 相关文章
-
保险业销售误导顽疾为何久攻不破?
每经评论员 涂颖浩 最近,“20万买保险取出要等儿子99岁”这一事件在网络上发酵,引起了各方的关注…
-
6月28日融资余额16208.23亿元,环比增加89.84亿元
据交易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28日,沪深两市的融资融券余额为17772.83亿元,环比增加94.84亿…
- 银河系正在“踩刹车”,影响我们太阳系吗?紫金山天文台科学家回应
- 6月28日45只个股获券商关注,稳健医疗目标涨幅达50.06%
- 首创证券给予冀东水泥买入评级,公司简评报告:重组进展顺利,财务指标将增厚
- 民生证券首予中伟股份推荐评级,事件点评:前驱体龙头加速扩产,一体化提升盈利能力
- 中泰证券维持尚品宅配增持评级:引入战略投资者京东,多维深度合作助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