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有位农民专门收藏历代劳动工具
因为守望农俗文化,他30年来游走于义乌的大街小巷、乡村部落,将小到民间印章、刺绣,大到清朝水车、货郎担等都带回家。
如今,他那栋四层四间的楼房完全被这些“宝贝”霸占,2000多件农民生产、生活用具及3000多件代表农俗文化的藏品。
曾经有人出价1000多万元买,可他认为这些是义乌人精神的代表,不能卖,他有责任守护,留给后代一个追寻先辈的痕迹。
昨天,记者来到吴广巨位于义乌江东街道青口村的家,这里紧邻国际商贸城,可谓寸土寸金,多数村民的房子都租了出去,可吴广巨的四层楼还不够放,连院子里也搭起了200多平方米临时棚存放藏品。
细心的他发现,很多年代久远的农具不是慢慢腐烂,便是被废弃,很可惜。出于怜惜之情,他买的农具越来越多,木犁、铁耖、木质风柜、量米器具、木箱型的货郎担等。
很多人不理解吴广巨的疯狂,妻子也因此多次和他吵架,这并没有改变他。一位研究乡土文化教授的话更坚定了他的这种决心:乡土文化不能仅靠口传心授,要保存要研究。这条路,他一走就是30年。
“这些是的磨盘、这些是晚清的货郎担……”在几乎无法立足的房间里,吴广巨如数家珍,这些虽不值钱,但在他眼里却是金钱无法衡量的。
记者在院子里看到一个长长的木制农具,问是什么。吴广巨脸上立刻挂出自豪感,“那是乾隆34年的灌溉水车,长7米,是我从一户老农即将拆迁的草房里翻出来的,国内很少见了。”
还有个木桶看起来像“马桶”,其实是存钱桶。“外形和桶一样的,但顶上多了两块木板,之间形成一个空隙,铜钱放进去,就不容易拿出来了。”
他的执着也感动了当地政府,义乌江东街道办事处免费给他提供两间店面,夫妻俩开了一家照相馆,这成为他们唯一的经济来源。
前几年,上海一企业老总筹建根雕博物馆,惟独缺少展现乡土文化的东西。偶然的机会,这家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来到他家,一进门就被农具种类的齐全“吓到了”。
吴广巨说,传统的农具越来越少,一些民俗也随之消失,这让人很心疼。这些代表着义乌的过去,代表着义乌人勤劳创业的精神,不能丢失。
他的梦想就是有朝一日可以开办全国首屈一指的“民间农具文化收藏博物馆”,让后辈们可以了解先辈的发明创造,体味先辈的勤劳。
- 标签:本站
- 编辑:杨保录
- 相关文章
-
义乌有位农民专门收藏历代劳动工具
因为守望农俗文化,他30年来游走于义乌的大街小巷、乡村部落,将小到民间印章、刺绣,大到清朝水车、货郎担等都带回家…
-
农村古老农具图片名称
农具是我国劳动人民农耕劳作的产物,在以前农村人耕作使用了不少富有智慧的农具,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前…
- 几种农村过去的老物件三十岁以下的农村人已经大半不认识啦
- 农村少见的古董之一:架子车!
- 地膜机微耕机葡萄埋藤开沟器竟然都是涿鹿人发明的
- 大禹手中拿着的是什么“神器”?80%的国人不认识也不会读
- 太子岗农家菜园旧石器古档棒器摆了一大堆恰似一个农耕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