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伽门农》:古希腊戏剧的“中国式”呈现
由希腊戏剧导演提奥多罗斯·特尔佐普罗斯执导的古希腊悲剧《阿伽门农》日前在中央戏剧学院实验剧场上演。《阿伽门农》是埃斯库罗斯《俄瑞斯忒斯三部曲》的第一部,也是古希腊最出色的悲剧之一。作为现存古希腊惟一的“三部曲”,这种形式为埃斯库罗斯首创。埃斯库罗斯的原著剧本非常“古典”,首先歌队的比重很大,这一点吻合古希腊戏剧的诞生是源于酒神祭祀的仪式功能;埃斯库罗斯的剧作庄重肃穆,注重修辞,善于渲染气氛而不是戏剧冲突,因此整部戏剧几乎都是在描述特洛伊战争的前史,抒发英雄主义的豪情,戏剧行动的部分却进展得极其迅速,从阿伽门农带回女仆卡珊德拉作为侍妾,到他妻子克吕泰墨斯特拉为了女儿向他复仇将他杀死,仅仅只占到了全剧篇幅的后三分之一。观看古希腊戏剧,开场时歌队要念序诵诗,戏剧结局处不是伴随一个重大转折随之收尾,最后总要有一位神灵登场,诵读几句诗句,像是劝诫或者慰藉。
要当代的中国观众来欣赏2000多年前古希腊戏剧并非易事。导演特尔佐普罗斯却试图全力去恢复希腊悲剧的“古风”。如何在中国的舞台上由中国演员来呈现古希腊戏剧当年的风貌,导演需要跨越戏剧传统和文化的差异。中国的戏剧训练向来注重现实主义传统,比较写实,对现世人生关注比较多,抽象主义相对少。导演甚至发现,演员们在现实主义训练方法下最初呈现出来的完全是都市情感剧的状态。但是古希腊戏剧是要呈现“酒神精神”的,对于演员的形体、气息和面部表情要求极高,不允许有放松和小动作。作为“形体戏剧”的创始人,特尔佐普罗斯用自成一套的方法来训练这些学生。首先从发声开始,教他们沉下气来,呼吸吐纳都按照统一的韵律。舞台上,特尔佐普罗斯着意放大气息,台词的节奏像是在“吟哦”,从而保证正常演出气息的流动。这是他的独创,歌队整齐划一的气息吞吐恢复了仪式感,又打破了传统歌队“咏叹”的模式,增强了现代性。动作和调度上,他只用肢体的伸展移动和极少的队形变化,因为他坚信位置的稳定性,才能带来专注和能量,这也是他训练的重点之一。
特尔佐普罗斯崇尚一切“极简主义”,舞美、灯光和场面调度都是最简约的,调用抽象主义的手法,让观众更多地去还原对于古希腊剧场古朴的想象。他让学生明确一个理念:古代悲剧是自然、城市和诸神的结合。房间之外是现实生活,房间之内是“神庙”。他要求演员想象自己直接跟“神”沟通,睁大眼睛,放开心胸,这样整个人也就通透了。因此在舞台上演员都呈现出近乎于夸张的“瞠目”效果。
整出戏基本承袭了原作的精髓,设计上最大的改动是阿伽门农的侍妾卡珊德拉的角色,由一个人变成了多个,由女演员们饰演群像。这个变化具备了“象征”的意味,卡珊德拉成为无数个被战争损害和牺牲的战利品的影子。古希腊悲剧的传统是歌颂英雄主义的,战争的描写体现的是英雄人物出征的雄风和荣耀。但是,显然导演在处理《阿伽门农》这部戏的时候,并不是要亦步亦趋地“搬演”原作,他融入了当代的思考,用一个结构主义的“镜像”表征,高度符号化地呈现了战争与人的关系。这种形式上的突破,不仅是戏剧呈现本身的想象力所在,也通过这一符号化的象征完成了希腊戏剧“古典——现代——后现代”的对话。
应当说,《阿伽门农》在中国专业院校戏剧舞台的排演和呈现,对于中国戏剧的创作人员和观众更好地浸入、吸纳、理解和观摩古希腊戏剧,是一次宝贵的经验。特尔佐普罗斯带来的理念和训练方法,对于当代戏剧创作还将继续产生影响。古希腊戏剧与中国当代戏剧的连接和交流,还有许多空间值得我们去拓展和研究。
- 标签:本站
- 编辑:杨保录
- 相关文章
-
《阿伽门农》:古希腊戏剧的“中国式”呈现
由希腊戏剧导演提奥多罗斯·特尔佐普罗斯执导的古希腊悲剧《阿伽门农》日前在中央戏剧学院实验剧场上演…
-
安徽女孩嫁到山东农村夫妻一天挣1000多元年轻人不愿意干
山东农村大哥张育领今年52岁,山东惠民人,妻子名叫李玉秋,和张大哥同龄,是一位从安徽嫁进来的媳妇…
- 每一件农具都是一部史诗镰刀是农民对土地深沉的爱
- 重磅!省财政厅发补助了!144亿元山阴农户有份!
- 湖南农村常用的6种农具以前家家有现在淘汰了满满的回忆
- 几种传统农具使用过程中的力学原理
- 中希合排双语版话剧《阿伽门农